分享

烟雨任平生 | 小林2016摄影总结

 淡墨书香日子长 2021-12-31

图片

就算

远方一无所有

就算

远方并无不同

然而我们

终将无悔前行

图片

一月元旦,澳门路环。

澳门是我很喜欢的城市,适合散步,适合怀旧。可是为什么我好像看到了李嘉诚?

图片

去过无数次的澳门,已经不会去大三巴威尼斯人官也街这样游客挤拥的地方。

比较喜欢的地方是三盏灯,那里没有游客,有热闹的街市,好吃的葡国和缅甸美食。

下午四点钟才出来做生意的冯记猪脚姜,十年前,已经吃过冯先生的猪脚姜,十年来,风味未变,就连格子T恤似乎都未变过。

每次碰到他,当然必须要来一碗加大分量的醋猪脚和炸猪皮。

图片

一月,无意中画的小漫画《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刷爆了朋友圈。

图片

一月,湘西北的石门,初雪覆盖森林。

图片

二月,泉州开元寺,上香的信众与飞起的鸽子。

被福州朋友的青红酒,灌得宿醉未醒,以后再看到这个酒,要小心。

图片

泉州东街,深夜的街头宵夜炒粉。

泉州是一座我热爱的城市,既古典又富有生活气息,游客也很少,特别适合瞎逛放空。

图片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足够古老。

明代的石人翁仲,被搬到居民院子里看守水龙头,表情有点尴尬。

图片

一碗咸饭和面线糊,足够是爱上泉州的理由。

图片

二月,崇武古城,做碱水粽的老奶奶,午后的阳光照进石头砌的院子,温暖美好。

图片

崇武老城是一座保存完整,规制巨大的花岗岩石头城,处处的天空晾晒着鱼干。

只是老城已老,居民日少,只余东海的茫茫波涛,日复一日地拍打着石头城墙。

图片

二月,厦门曾厝垵,随便走进一家酒吧叫大冰的小屋,五十块钱一罐啤酒,听老板唱了一晚上又黄又暴力的民谣。

图片

二月,厦门环岛路,一个米老鼠装束的中年阿姨,蹒跚着走过阴沉沉的海滩。

在曾厝垵,看到各种廉价劣质的文艺物品和食物,一直在想的是,所有以文艺青年之名的好吃懒做和任性玩耍,都不过是一场空中楼阁的美梦。

图片

二月,福州三坊七巷,这条叫伞巷,所以挂满了油纸伞。

三坊七巷里,还有一条叫黄巷,于是特地去看了一下,结果啥都没看到,有点失望。

图片

二月春节,回家过年。

每次回家,都会去菜市场买海鲜,有个卖鱼大叔是老相识,每年见到我就问:在中山大学工资很高吧!每次我都很羞愧地答:几千块钱吧…

他就会兴奋地说:哎呀~我外甥刚毕业在深圳,就有两万块了啦!

然后我就很羞愧地走开了…

所以,尽管认识他这么多年,我都没买过他的鱼。

图片

三月,家乡湛江的海边,大雾漫天。

一位严肃的鱼贩子大叔,玩起了堆沙塔游戏。

图片

节近清明,家乡荒野的黄昏,新逝者的家人,用点燃的红蜡烛,在田野中插出一条路,指引魂灵,前往西方极乐。

图片

家乡的小河,小时候游泳嬉戏,捕鱼摸虾的乐土,河流早已污染闭塞,垃圾堆满。河对岸的田地,大部分都因耕种无利可图而丢荒了,荒草萋萋。

这就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图片

三月,澳门福隆新街,不期而遇的一场倾盆大雨。

在屋檐下避雨,雨中的澳门街,清透忧郁而又梦幻。

图片

澳门,莲峯古庙,盘香的影子,落在紧闭的门板上。

深夜的澳门,越走越觉迷离美丽。

图片

三月阳朔,隔着渔网望见的漓江,春水绿如蓝。

图片

漓江的摆渡船上,买菜女孩的手。

我们素昧平生,也没搭讪,甚至都忘了她长什么样了,只记得她的手的样子。

图片

四月,日本京都,银阁寺的樱花。

很少出国,没想到第一站去的是日本,在深夜街头的刺身宵夜店,我用点菜单,给老板画了一条河豚鱼。

图片

福井,足羽神社,看樱花参拜神社的一家人。

在日本的沟通不太困难,店招指引大部分是中文,比手划脚也能大致说清楚。但日本终究对我们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从三十年前的“一衣带水,世代友好”,到如今的强烈仇视,真让人从何说起。

图片

加贺是日本北部的小城市,和中国一样,这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打拼,加之日本的老龄化非常严重,所以乡下地方都寂寞如空城。

深夜街头,这里有免费的公共泡脚温泉,和几个日本年轻人一起泡脚聊天,语言不通,然而可以聊得下去。

图片

越前大野城的山顶,黄昏里的樱花,静谧得能听到花瓣飘落的声音。

图片

福井,足羽川樱花道。

日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我第一次来,说不太清楚,但无论或爱或恨,都应当在理性之内,多作了解,方可评说。

图片

金泽浅野川,樱花飘落如雪。

日本人最推崇的花吹雪之美,深蕴着“物哀”的人生哲学。

图片

大阪街头,随处可见中文导购。

据说日本人对中国旅客的爆买,表示无可奈何的无语。大概中国人对日本的感情,就剩下爆买和爆骂两种了吧。

图片

四月,珠海外伶仃岛。

有时周末无事,会到这些小岛上看看日出,吃吃海鲜。

图片

外伶仃岛,钓到一条色彩漂亮的小鱼。

海钓一直是热爱的户外活动,只是近两年越来越少了,一个因为忙,另一个也可能是心经抄多了。

图片

四月,从成都去色达的路上,要在观音桥停留一晚。

这是个因寺庙而建小镇,山上的观音寺,终日云雾缭绕。下山的小喇嘛,来给他弟弟买零食。

图片

色达,天葬台旁等待的秃鹫。

广播上在反复播:“请各位游客尊重藏族习俗,仪式开始后请勿拍照录像。”然而还是有好多人偷偷地,掏出手机或相机在拍。

许多特殊的习俗和信仰,绝不能是一种观光题材,天葬其实是不适合对游客开放的。

图片

色达,五明佛学院,海拔4000米,空气稀薄,许多人到了会高反。

严格来说,这里不算一个旅游景点,只是一家藏传佛教学校。

图片

密密麻麻壮观的房子,是僧侣们清修之地。

色达如今越来越有名,吸引了许多人来摄影观光,对这里的教学造成了不少困扰。

图片

五月的色达,下了一场大雪,一夜之间变了银装素裹。

图片

雪地里,五体投地叩拜的信众。

图片

这里的喇嘛学员,都对被摄影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太多的外部骚扰,实在是于他们的学习不利。

所以我在色达,一改常态,没敢找人搭讪,也不敢怎么偷拍,在这个被称为摄影天堂的地方,只拍了很少的照片。

带着心去感受,往往比得到照片更重要。

图片

修行的老喇嘛,奋力爬上通往佛塔的山坡。

如果您去色达,若能多些敬畏和尊重,少些搭讪和滋扰,必定能看到更美的五明佛学院,而不光是那个让你惊艳的壮观建筑群。

下次若有机会再来,不带相机,找个通汉语的修行者,倾谈一番,或会有更大的收获,不过我不会让他往我的杯子里倒水。

图片

川西炉霍,河边的男孩在玩轮胎,好多年没见过玩这个游戏的了,不过我们小时候都是玩自行车胎。

图片

川西丹巴,一望无际的青稞田,果实正在灌浆。

图片

川西丹巴甲居碉楼群,山间风起云涌。

图片

川西,217国道,小周高考刚结束,就独自骑行去拉萨。

他的自行车坏了,我试图帮忙结果失败,技术荒废太多年。

图片

川西映秀镇旧址,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上,开出了黄色的小花。

图片

六月,西塘。

曾经我很喜欢的古镇,如今已是遍地商铺,十年前那家老茶馆早就消失了,古朴的青石桥上,挤满了游客。

房子还是那些房子,河还是那条河,但走了一小圈,居然毫无感觉,或许我老了,还是西塘老了。

图片

我在西塘等你,嗯哼。

图片

七月,台北,中正纪念馆。

听说台湾以前是个小清新,现在是个小深绿的地方,来随意逛逛。

图片

台北,淡水河边,卖唱的青年歌手。

图片

台北,九份山城,太平洋上的日落。

这一带听说还有好多漂亮的小地方,下次再专门来走走,希望那时签证还好办。

图片

九份山城,《千与千寻》的取景地,吸引了大批文艺青年来寻梦,来自日韩的女生特别多。

图片

台风尼伯特在台湾南部登陆,在台湾最北的基隆港躲了两天,这座港口城市挺平淡,但是我感觉也挺好。

匆匆的台湾之行,没有了解太多,第一印象是没传说中好,也没传说中差。

图片

基隆庙口夜市,在台湾最有意义的时期当然就是逛夜市啊。这里的螃蟹羹、烤八爪鱼等等等等,都让我念念不忘。

图片

台风细雨中,开往阿里山的小火车,说是火车,其实跟过山车差不多,一路的颠簸啊,惊险刺激。

图片

阿里山小火车上,窗外暴雨,山景如同水墨画。

图片

阿里山奋起湖,来到奋起湖,当然要吃全台湾最好的火车便当,就是这家很怀旧的小餐厅才是正宗,一百新台币,有好多各种鸡鸭鱼肉,我喜欢。

图片

阿里山,一直在下雨,一直在避雨,胡乱拍些奇怪的照片~

图片

高雄六合夜市,度小月虽然招牌是担仔面,但这里有好几十种好吃的海鲜,吃吃吃,最后忘记吃面了。

面摊的老板梳着大背头,穿着大背心,忙起来像跳舞一样,特别有观赏性,害我又多点了两样海鲜。

图片

八月,湖南常德,筐里的小辣椒。

图片

八月,几乎每年夏天,都要跑到云南避暑看云吃菌子。

初到昆明那天,晚霞热烈了半边天。

图片

八月,云南建水,这古城大有中原之风,也是个美食天堂。

图片

建水最有名的是烤豆腐,街头巷尾到处都有豆腐摊子。

豆腐刚烤出来很香,但蘸水一口就把我辣哭了,是真的哭了,我在云贵川江西湖南湖北安徽,从来没吃过这么辣的辣椒!

图片

建水朱家花园,拍婚纱照的新人。

这是一座画风清奇的古城,保留的习俗都特别特别传统,稍不留意,还以为自己在中原而不是云南边陲。

如今,中原都已礼崩乐坏,只在这个角落有所保存了。

图片

建水文庙,正好看到一场开笔礼,特别端庄正式。

图片

建水团山古村落,这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门窗上的绘画,保存得很完好,而且水平相当高,古意盎然。

图片

建水团山古村落,山上有座庙,供奉着如来观音四大天王城隍爷唐僧四师徒孔明刘备关羽张飞,还有文革时的壁画,所有雕像都是萌萌哒,比如这个鼻孔朝天的持伞北方多闻天王,保留着当地人的憨厚朴实气质。

图片

建水双龙桥,刚下过雨的晚霞。

图片

建水双龙桥,桥上乘凉的人。

建水是个值得多停留几天的地方,这里的菜超辣,但很美味,过桥米线也比昆明好吃得多。

图片

八月,贵州织金县城。

时逢农历七月十四中元节,晚上所有人都把纸钱堆在街上烧,整个小城都是火光烟雾。

这个习俗,我在别处都没见到过。

图片

烧完纸,所有街道都烟雾弥漫,人们还在河边放河灯。

这座小山城,笼罩在一片神秘感里。

图片

八月,贵州织金化董村,长角苗聚居地。

妈妈帮女儿把黑毛线缠在头上,做成巨大的长角装饰,这一支苗族隐居深山,不与其他苗族通婚,目前一共三千多人。

图片

化董村,长角苗族女孩,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刺绣、蜡染、堆绣,不然长大了嫁不出去。

图片

山里生活寂寞清苦,这里只出产土豆和玉米,几无富人。

图片

去年我们中山大学的师生,拍摄了这位老人家一辈子做三眼箫的纪录片,也记录了他坎坷艰辛的一生。

今年,我们把纪录片带回化董村的小学播放,老人一边看,一边和大家一起笑,最后抹起了眼泪。

图片

化董村,回校上学的女孩。

山里长大的孩子,眼神异常清澈。

几乎每年都去贵州,也拍摄了许许多多乡村的小朋友,因此,今年决定要为他们做点事。

图片

年初,给自己定了三个小目标:出一本画画的书,做一场小展览,做一场留守儿童帮扶活动。

8月,今年的新书《等一朵花开》出版,之前六七本书都是摄影和随笔方面的,而这本书,全是国画和漫画,算是一本比较重要的转型之作。

幸得朋友们的支持,也给了这本书很多的鼓励和肯定,非常感谢!

图片

《等一朵花开》书里的插图:一只生蚝的内心起伏。

由于之前画的都是传统写意国画,这两年,在刻意求变,往国画里加入了摄影的一些构图光影和瞬间技巧,题材和主题方面,也希望多点时代感,而不是陈陈相因的老一套。

还在艰苦的探索中,或有新路。

图片

这两年,其实拍照也不少,但总觉得超越不了以往,有必要停一停,想一想,放空自己,从零开始。

所以最近在绘画和书法上所花功夫最多,总的来说书法上时间更多一些,希望从其他领域找到启发,再回到摄影上,或有新面目。

今年的心经,写到了第350遍。

图片

九月,景德镇,一个一时兴起召集的活动,和十多位朋友一起去景德镇学做瓷器,去婺源赏秋。

由于我点菜时,每次都过于穷奢极欲,导致大家吃玩都无比开心,但活动差点亏本,看来我不是商业化的人才,以后还是死了这条心。

图片

九月,景德镇,瓷器拉胚学习。

图片

九月,景德镇学瓷活动,去婺源篁岭看晒秋。

这次活动,还安排了摄影、插花、昆曲课程,明年可以考虑去趟苏州宜兴做紫砂壶,或者去湄潭学个采茶炒茶,当然摄影课程还是送的。

图片

篁岭的清晨,卖米酒的老板开始吹笛子,他这几天做的米酒,都被我们昨晚喝光了,所以他今天悠闲得很。

图片

十月,西藏林芝,鲁朗湖边的清晨,雪山下的云海。

图片

林芝鲁朗小镇,秋色正浓。

图片

林芝巴松措,湖水静谧如睡。

图片

十一月,湖北神农架,屋顶上的秋叶。

图片

神农架的溪水,清澈无暇。

图片

十一月,湖北宜昌西陵峡,天色慢慢暗下来,悬崖上的灯光慢慢亮起来。

图片

十一月,一场文艺青年的聚会,吴先生带来了他心爱的吉他,罗小姐唱起了老掉牙的校园民谣。

图片

江南的冬,清冷萧疏,突然想去学下做紫砂壶。

做紫砂壶的朋友说,您这把年纪,怕是有点老了。

晚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能保持继续学习的能力,心就不会老,我自己安慰自己说。

做一个不可定义的人,才最快乐。

图片

十一月,作品《国画二十节气》被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项目材料递交联合国,并获通过。

图片

十二月三日,和广州美院陈钠教授的联合画展在广州开幕,幸得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画展尚算成功,感谢每一位到场支持的你。

画展时发愿,把卖画所得捐作留守儿童公益,画几乎都卖掉了,扣除展览费用后共筹得38万。

没卖出去的画里有一幅是鱿鱼,有个朋友对我说,你这鱿鱼画得很好,不过我不能买回家挂在家里,我怕我会被炒鱿鱼……

呃,技术性失误。

图片

破例,今年的总结放张正面免冠全身照,画展开幕前一天接受采访时拍的,疲劳憔悴了一段时间,长得一般,如有吓到请见谅。

感谢广州日报记者陈优子的拍摄。

图片

画展上,据说最受小朋友们喜欢的一张,听说一岁多的孩子看到也会高兴大笑,看来我要考虑向儿童插画领域发展。

图片

四年前,在贵州威宁拍摄的留守儿童,这张照片是广州画展上展出的唯一一张摄影作品。

多年来拍摄留守而老人的经历,让我下决心把画展筹到的38万,全部换成1500套新衣新鞋新书包,赶在过年前,亲自送到贵州山区儿童的手里。

图片

经过广州、东莞、深圳、贵州四地筹备组成员的艰苦协力,终于赶在过年前把所有新衣服和发放对象落实完毕。

2017年1月4日,广州南站,山区儿童过年新衣活动筹备组一行13人,高铁到贵阳转车毕节,进行新衣发放和现场调研活动。

图片

1月6日,毕节织金化董村的新衣发放现场。

图片

为这次过年新衣活动设计和赶印的新年贺卡。

图片

1月15日,毕节威宁,大街育才小学,同学们穿上了新衣服。

图片

1月14日,毕节威宁,新河小学,同学们穿上新衣服的合照。

图片

1月14日,毕节威宁,兴隆厂小学,同学们穿上新衣服和老师的合照。

图片

在这次活动里,兴隆厂这个地方特别让我们触动。

这里是大花苗族的世居地,上个世纪初英国传教士到此传教,至今这里所有居民都信仰基督教,由于信仰的力量,虽然这里深山路远,自然环境艰苦,人们却都和善慈悲,感恩知足。

下来,我们希望再对这条村庄深入调查,有机会为这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期待有您的同行。

图片

威宁,新衣发放现场,6岁孩子的手。

这次过年新衣活动

筹备组很多成员都是第一次

以这种形式来参与

大家最深切的感受是:

去帮助别人

往往比得到帮助

更让人快乐

新的一年又将到来

期待我们可以

同路同行

能帮助到

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关于作者】

小林(林帝浣)

立志做摄影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然而小林毕业于临床医学系。

代表著作:《凡是过去,皆为序曲》、《初相遇·若重逢》、《等一朵花开》、《时光映画》、《我想给你拍张照》、《诗经绘》、《遇见新疆》、《中国最值得拍摄的50个绝美小镇》等

微信:inkcn020  微博:@林帝浣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