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着力构建新时代新实学体系

 xianfengdui111 2021-12-31

11月20日,中国实学研究会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王杰再次当选为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会后,光明网记者就围绕理解实学的概念、范畴、价值,中国实学研究会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采访了王杰。

记者:您担任中国实学研究会第五届会长已经五年了,五年来“实学”在传统文化领域里日益成为为大众所熟知的热点词语。但对于实学范畴的基本意涵,目前有不少人还是没有确切而深入的理解。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实学”的概念、研究范畴及其时代价值。

王杰:很多人对“实学”这一概念既熟悉又陌生。一方面,“实学”就像子学、经学、玄学、佛学、理学、心学一样,是中国文化发展长河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 注重实践、实效的实学精神则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始终。在这个意义上,“实学”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的实学肇始于北宋中叶、昌盛于明末清初。明清时期,“实学”思想达到顶峰,主要表现为训诂考据之实学、修养践履之实学、自然科技之实学及国计民生之实学。明清实学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及近代新学一样,是中国传统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明清时期,实学思想从中国传到朝鲜(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后,形成了东亚实学,对东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东亚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

中国的实学精神和实学思潮在近代遇到了新的挑战。在西方现代的经济和军事冲击之下,一种新的实学思潮得以形成。在思想倾向上,人们把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与社会管理经验的思想称之为“实学”。在亡国灭种的威胁之下,如何兴“实业”倡“实学”成为清末救亡思潮的重要内容。在张之洞等人的提倡和支持下,张謇等积极投身到实业救国的运动中。学术界也开始提倡“新实学”,一系列以“实学”为口号的学馆和报纸得以创办。光绪年间,有一张报纸叫《实学报》,《实学报》在光绪23年也就是1897年创刊,所刊载的许多“实学”文章大都译自英、法、日等国外文报刊,也刊登一些国内学者的自然科学研究心得。如果我们将宋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潮看做是实学的第一期发展,那么清末以来融汇中西的新实学思潮可以名之为“实学的第二期发展”。

广义的实学是指自先秦以来关注社会现实,提倡经世济民、经世致用的学问,这个思想特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主流思想倾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和思想基础。“实学”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范畴,新局面带来新实践,新时代呼唤新实学,新实学既包含对传统实学精髓的传承与弘扬,同时也包含对近代以来实学和实业实政思想发展的提炼和总结。新时代新实学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的构建,要置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规划推进。我们倡导构建的新实学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既包括传统实学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也包括对新时代新问题的新探索;既包括对实学思想史、学术史的新书写,也包括诸学科在应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新成果。

记者:日前,中国实学研究会已经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想请您介绍一下,未来研究会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是什么?

王杰:未来无限,我就谈谈未来五年吧。实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五年发展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定位、两个注重、三个展开、四个建成”。“一个定位”就是围绕“构建新时代新实学体系,打造新时代新实学流派”战略定位;“两个注重”就是注重推进实学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重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实学文化的相结合;“三个展开”就是着力展开对实学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研究,着力展开对实学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着力展开对实学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应用;“四个建成”就是努力将中国实学研究会建成新时代一流学术阵地、一流文化智库、一流协作平台、一流社会团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贡献实学智慧与实学力量。

记者:您说的“四个建成”很有新意,能否进一步介绍一下,以及如何通过“四个建成”更好地推动“新实学”的研究与传播。

王杰:首先,对于新时代“一流学术阵地”,我们始终坚持以学术研究交流为第一要务。一是建立实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文献信息平台建设机制,为实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优良的基础条件;二是建立实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发表出版激励机制,促进实学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双提升;三是建立实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规划与申报机制,形成并不断提升实学研究的系统化协同共创能力;四是建立实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交流活动系列化组织推进机制,克服学术交流活动中存在的随机化、碎片化、离散化、重叠化弊端;五是建立实学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究经常性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不断提升实学思想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研究、交流与传播的能力与水平。通过以上五项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理事、会员共同构建新实学体系的积极性、主动性,广泛发动更多的学者与实际工作者参与其中,通过策划、组织、支持、实施课题研究、论文发表、专著出版、会议论坛等一系列落在实处、不断持续的具体活动,不断增强新时代新实学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建设。

其次,对于新时代“一流文化智库”,中国实学研究会努力将实学会建设成为构建新时代新实学传播体系、应用体系、实践体系的一流文化智库。一是不断提升传播研究与普及能力,构建新时代新实学传播体系,把修炼内功与文宣推介结合起来,提高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二是不断提升应用研究与转化能力,构建新时代新实学应用体系,善于把实学会的学术资源优势转化为决策咨询、深度应用的发展优势,将建设文化领域高端智库作为新时代新实学事业拓展升级的战略支点;三是不断提升文化引领与实践能力,构建新时代新实学实践体系,主动参与引领新时代精神标识的锻造形成,持续增强实学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支持作用的深入研发、综合研判、战略谋划与协同推进能力。

此外,对于新时代“一流协作平台”,中国实学研究会要充分发挥十分难得的平台优势,秉持开放精神,善于纵横融合,努力将实学会建设成为资源互补、信息互通、协同互动、项目共创、事业共建、成果共享的新时代一流协作平台。一是稳健发展个人会员与单位会员,既要积极宣传推广,又要严格把关,数量服从质量,切实做好服务,让各位个人会员、单位会员通过实学会这个平台有所收获、有所提升、有所发展;二是规划推进与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合作平台,优化和强化合作平台的顶层设计,明确各方在共建链条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提升合作平台整体效能;三是善于依托平台优势组建各种协作体系,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相关实务部门、各类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协作研究,形成规则共商、信息共享、项目共创的的协作格局,实现学术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项目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合理调动,发挥协作体系对促进各方发展的乘数效应。

最后,对于新时代“一流社会团体”,中国实学研究会作为教育部主管、民政部注册的国家一级学会,要重视固本强基,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将实学会建设成为组织治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健全、资金来源持续稳定、专兼职人员分工协作的新时代一流社会团体。一是进一步完善组织治理体系,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分支机构、办事机构、监督机构规范运行、衔接良好的组织架构与运转机制;二是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健全决策执行全程记录机制,实行工作日志、大事记、简报、年鉴制度,注重抓好印章管理、收支管理、档案管理等其它核心环节的制度完善与日常落实;三是建立稳定的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与物质保障;四是建立专兼职人员分工协作体系,兼职人员兼职要兼顾,专职人员要一专多能,通过实施目标管理、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激发专兼职人员尽职尽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谋事创业的良好发展格局。(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