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作家和老师(许多都比我有名,这不难做到)都不喜欢划分故事结构,甚至不想明确这些连续的部分以及主要转折点。他们认为这样做太刻板了,写作也会因此变得索然无味、毫无新意。一些人对此直言不讳,认为那只是职业写手凑字数的伎俩而已。 当谈到故事结构时,他们倾向于少用工程性语言的描述——“主人公的旅程"……"引发性事件"……"转折点"——而更多地使用适合牛津大学文学课的语言。这让他们听起来——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感觉起来——更有作家范儿。或者他们可能并不习惯用左脑来思考这件该由右脑处理的事情一一讲故事。 有趣的是,这些作家所创作的故事,特别是那些将要出版的,还有那些他们在课上用作范例的,都遵循同样的结构范式。考虑到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无论想不想穿上这种结构相同的统一"制服",这样的结构范式都会让他们进入左脑的"棒球比赛"。 在写作坊里,怎样称呼故事结构都不错,这也没什么关系。你管它叫什么,远远没有你如何实现它重要。对其理解的程度是最重要的。 要感谢编剧。因为他们该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事实上他们大多数都认为牛津大学里到处都是游手好闲的人。 这与第四部分有什么关系 故事结构是什么,我就喜欢叫它什么∶四个部分,四个独特的语境,为这些语境的场景审慎地设置任务,这四部分被两个主要的情节点和一个中间点分开。如果你愿意,可以叫它们情节转折点,牛津大学的人是不会知道这个的。再加上一个引人入胜的主人公的需要和追求,然后在主人公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再来几个棘手的问题。主人公不断学习和成长,我们会与他们产生共鸣并且为他们加油。场景中包括所有的连接情节,由此场景之间相互连接起来。 然后根据所有这些要素谋篇布局,以表达作者有说服力的新颖构思和想法,一个清楚的主题意图,一个有趣的世界观以及情节中的一个点睛之笔。 我不知道,我觉得这听起来还是创意十足的。 换句话说,这就是讲故事的蓝图。当人们理解了这一蓝图,并在细微之处反复斟酌,在整齐的字里行间使用它时,它就能变成小说写作或剧本创作中的"圣杯"、"灵丹妙药"。 操作起来一点都不简单。但是,可能还是头一次把它表达得这么清楚。 然后我们来到第四部分∶故事的结尾。猜一下有什么?它没有蓝图,也没有规则。好吧,算是有一个。 有效的第四部分的指导方针 第四部分(即故事的解决)的一个规则是,在第二情节点提示信息之后,不能再有新的提示信息出现在故事中。如果最后一幕出现了什么,它一定是已经预示过、提到过的,或者已经出现在故事中了。 包括人物——不能再添加新的人物了。 如果你不遵守这一规则,而要自己摸索结尾的写法,就会得到退稿的惩罚。受到启发的作家则会遵守这些指导方针和专业选择这就是他们为什么仍然称这为艺术。愿意的话,你可以随意实验。但是如果你不遵从这些指导方针,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你的作品很可能就出版不了了。 主人公如同催化剂 故事中作为主要催化剂的主人公应该在第四部分问题的解决中出现,并发挥作用。他需要向前引领故事发展而不能仅仅坐在那里,或者只是观察或讲述。他不能满足于在此时当一个配角,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不能得到救援。 在未出版的手稿中,我有很多次看到上面提到的所有不足之处。但我很少在获得出版的书中或者上映的电影中看到。也可能出现,但是绝对不是在人们能记起的作品中。 主人公和个人成长 主人公应该展现出他已经克服了过去挡在他前进道路上的心魔。这样的胜利可能在第三部分就已经开始浮现,但是主人公在第四部分才开始使用它。通常,第三部分展现的心魔努力抓住最后一刻以期支配主人公的内心,但是这样却让主人公明白,假如他想继续前进,就必须要做出与以往不同的事情。然后在第四部分中展现出他已经领悟到了这个道理。 读者在整个故事发展过程中见证了主人公如何运用内在学习弧线,向之前阻挡在他前进道路上的外部冲突发起攻击的。 一个新的更好的主人公 主人公应该表现出勇气、创造力和不受限制的想象力,甚至是过人之处,推动影响故事前进的"齿轮"正常运转。只有这样,主人公才有资格成为真正的英雄。 读者通过这种英雄主义,对结局感触越多——取决于你在第四部分之前能让读者体会到多少情感——最后故事的解决就越有效果。这是一个成功故事的关键所在,是你那像彩虹一样故事结尾的一抹金色。如果你能够使读者看哭,让读者高兴鼓掌,让她反复想起,让她有感觉,你就做到了一个讲故事的人应该做到的一切。 加果你能将所有这些感情都体现在文字上,你可能马上就可以跟出版商签合同了。 如果你正在写一个系列故事 如果故事是独立的,你不需要在第四部分将所有不确定的结局完结。只完结主要的就行,这取决于你的技巧性安排。 但是如果你正在写一个系列故事,不确定的结局就显得非常重要。你需要非常清楚∶即使有一系列特别的问题还悬而未决,你的小说或剧本必须解决所有你在第一情节点上已经安排好的特定问题。必须解决当下主要的情节问题。 能够出版的书通常都是关注人物的书。举个例子,在哈利·波特系列图书中,主人公在每一部书中都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正是每本书的内容所在。但是哈利·波特找寻杀害他父母的坏人这一总情节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尽管它仍然继续向前发展,并且预先提示了下一部分的内容。 对于许多写作新手来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就写完了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是大忌。它在一段时期内一定得是独立的。要想写出一套畅销的系列丛书,得先看第一本书能否获得人们的认可。 如果能够做到的话,接下来的每一本书都需要遵从以下原则∶每一本书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的故事,这个故事与系列丛书的主要前提平行展开,在包含主要前提的下一本书开始之前,你需要将这个故事的主要问题完全解决。 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出现了…… 这是第四部分真正有魔力的地方。如果你已经很好地完成了故事的3/4,并且已经给故事加入了有震撼力的转折点,让这些转折点出现在主人公引人入胜和引发共鸣的探寻与变化的场景中,当你来到结尾的时候,直觉就有可能告诉你故事该如何结束。或者如果不能凭直觉感觉到,在认真的反思和拿着录音笔漫步丛林之后,你也能领悟到该如何结尾。 这里不是建议你先写完前三部分之后再看看你在哪儿。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还不如杀了我。 事实是——那些认为上述提议听起来像是在凭感觉讲故事的人会这样认为——除非在故事的前三个部分以原则、角色、转折点作为基准来展开故事,否则你在第四部分可能意识不到这么多,只会变得更加迷惑。只有将已执行的故事方案作为第四部分有组织展开的依据,这一过程才可能发生。 就是说,将第四部分也提前计划出来会更好。如果你有一个关于如何结束故事的好主意,就能给即将发生的事情提供非常丰富的素材。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你应该制定计划,并提前安排故事的主要情节点——即使你还不确定故事结局是怎样的——而且在故事前三部分的发展过程中,你会发现作为故事一部分的最后一幕也逐渐清晰起来。 如果你是通过一系列草稿而不是大纲来构思设计故事的话,你就需要写足够多的草稿才能在最后搞明白第四部分应该写什么,以及结束故事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过程相同,忍受的痛苦却不同。 这样做还有风险。如果你只专注于打草稿而不制定故事蓝图(注意我没有说列大纲,这是个不同的过程,是故事构思设计时的可行方法之一),那么你沦为平庸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对于作家来说,可能发生重写前 300 页的情况。 很多故事的结尾都很糟糕 不管怎样,这些故事都出版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成功。但那是因为故事的其他部分、结构以及人物都非常成功,某种程度上来说,结局不会对故事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就是这样,而且通常都是这样的——请原谅我在这里愤世嫉俗——因为书的封面上有一个著名作家的名字。 与写作新手相比,那些成名的作家写出的结尾更不好,因为新作家出版的书的结尾,就阅读体验来讲更好一些。而糟糕的结尾——让人不满意、平铺直叙、缺少逻辑性或者存在计划错误——会比写错编辑的名字让你更快收到退稿信。 应该说,故事结尾无懈可击总是一件好事。你的目标应该是一个本垒打,特别是如果这是你的第一部小说,或者说你是一个新手剧作家的话。一个精彩的故事结尾可能会软化编辑,而他们这一关可不是那么容易过的。 故事结构能够让故事结尾变得引人入胜。如果在对前三部分的基础结构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之后,你仍然不能创造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结尾,那就说明你研究的还不够透彻。 精美的印刷 我们在读到一个刚学会游泳的人在深水或者激流中陷入困境时,经常会看到一个有经验的游泳者划船去救他,他却竭力挣扎拒绝救援。 恐慌和抗拒能将你置于死地。让你更快死掉的是你甚至不清楚你需要救援。 这个比喻一针见血,因为有更多你想不到的地方是这样的。通常我遇到的作家并不愿意接受存在瑕疵的事实和正确有效的故事结构。他们对此极力排斥,就像他们的作家梦要被抢走一样。他们拒绝,是因为觉得这些原则程式化且毫无价值可言。可能他们曾经听说一位出名的作家——甚至都没有注意到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运用了这些原则——谈论他写故事时所用到的直觉的、灵异的方式,有的时候这些作家确实会吹嘘说是改写起到了作用。 完全正确,重新改写一直就是一种纠正错误偏差的方式。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 事实上,几乎每一部出版的小说或者上演的剧本都是固定的故事格局的自然产物。不用管它是怎么做到的。相信这个吧,除非你相信凡尔赛宫大厅的艺术美与浇灌的混凝土基础和无缝砖石结构毫无关系。在写作中要运用建筑的格局。也许在很久以前,我们还没有真正的蓝图,浇灌这些基础不用太费脑筋,根本不需要浪费什么脑细胞。 这些不相信体系结构的人发誓说写小说或剧本就是一个随意的探索过程,他们的狂喜在于跟随人物走进死胡同,而且是跟着感觉走,没有人真正知道他们要去哪里。 我在写作论坛上总是看到这些观点。无一例外的是,说这些的都是没有出版过作品的作家。绝大多数出过书的作家都知道,尽管他们写作中用了不同的语言,但他们知道该怎样做。 这就像是说,打高尔夫球的乐趣在于围着场地随意漫游,在球道上来回穿梭,用手中的球杆在击球区随心所欲地击球。我不否认这种做法的内在力量。随意的创造也非常有趣,手指画也是如此。很多事情都有内在的力量∶毒品、酒精、和前任发生关系、玩俄罗斯轮盘赌……但是这并不能让他们变得更聪明或者拥有无限的创造力。 我认为这些人把过程和结果混淆了。 如果你只是在写而已,还是把自己给淘汰掉吧。不要期待在这个世纪出版你的作品了。 写作的时候没有牢牢地抓住故事结构,就像是没有上过医学院的人给病人做手术一样。 你熟悉《实习医生格蕾》的所有情节,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去做阑尾切除手术。就像已经读了汤姆·克兰西所有的作品并不意味着你有资格去出版一部科技惊悚小说一样。 故事的格局无异于小说创作中的圣杯,甚至分量更重。汤姆·克兰西和其他每一个作家都知道这一点。虽然他们也不是按照常规来写作。 他们怎么写不是问题。 关键是他们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 你可以像热恋中的莎士比亚那样写作,也可以在蒂姆·波顿的作品里展开想象,但是如果故事不是建立在牢固的可接受的结构基础之上——就是说,你不去创造自己的结构范式——那你就等着用退稿信来糊墙吧。 我不是说你必须要写出故事的轮廓。那不是故事结构的意思。我说的是,你要把故事结构的原则运用到故事叙述与发展的过程中去,有没有大纲无所谓。可以凭直觉写,也可以完全用左脑来构思计划但如果你想出版作品的话,就要承认我说的是事实。 回溯以前,唠叨一二 如果你是一个剧作家,就会承认写作是有结构框架的,这一观念就像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的婚前协议一样不可改变。或者遵守这些协议,或者努力成为第二个塔伦蒂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完全游走于规则之外。如果你极力想成为下一个伟大的例外,可能要考虑一些现实的疗法。 剧作家不介意这些需要他们向里填充东西的框架结构,他们接受这一点,而且在这个舒适的白纸黑字的框架里汪洋恣肆,挥洒自如。 但是对于小说家来说也有好消息∶生活对我们来说更容易。所有这些提前设置的结构指导方针以及故事的转折点在这里都只是被当作原则而不是戒条。 当我指出一个需要插人转折点的特定位置时,你可以在这个位置前加上"大约"。当我明确故事特定部分的长度的时候,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地减少或者添加。 谨遵这些指导意见,你将走向一条已验证过的安全之路。这条路能够将你的作品直接引到离你最近的书店里。 而如果完全无视它们,你就卖不出故事。就是这样。 提倡故事结构就像教你的孩子认识世界——你告诉他们按照你说的去做,而不是跟你学,你告诉他们金科玉律、吸引人的方法以及因果循环,你尽最大努力去解释说,按照这些信念去做就会有回报。 那么没有回报的时候……好吧,这就是生活,而且生活并不总是公平的。这并不能说明原则是无效的。还有许多故事说明不遵守这些原则会毁掉梦想,而不排除作为例外违背了原则也取得了成功。 教训就在身边,你看着你的孩子离开你,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和爱好去生活。有的时候他们做到了,有的时候……当然不会经常如此。 在你选择的这个领域里,唯一能救你的就是你自己的结构。或者应该说,你要选定你的故事结构。 机会就在于此∶故事的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