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书的人,大多有一个执念,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隔绝尘世熙攘,安放心灵。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可对中国人来说,天堂,大概是书房的模样。 身居书房,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一间书房,就是一个世界,它是从红尘里,辟出的一片净土。 《琅嬛记》里,张华入仙人藏书之所,只见每室各有奇书,仙童告诉他,这是琅嬛福地,琅嬛福地正是读书人,对书房的渴盼。
几年过去,书架渐满,再搜来的新书只能摞起来,即便如此,依然满心欢喜。
归有光的书斋项脊轩,“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残破漏雨。 可他稍作修葺,开窗引光,植兰桂竹木于庭,捧书闲读,偃仰啸歌,或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一间书房,半生奢想,充满着古雅,萦绕着书香,可明心灵,可养气质,是摆脱尘俗的精神栖居地。 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是为了变得有智慧,不再害怕生活的大风大浪。
你读过的书,不一定都记得住,但会存在心里,不知不觉间就改变你的人生。
“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观书一卷,则增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 有间书房,余生不慌。 记得梁漱溟曾说:
仔细观察,这话十分契合。 不管是侍弄草木,还是在书房之中闲读,都是一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是根植于文化里的传承。
晨起,燃一炉香,啜苦茗,读数行书,懒倦便高卧松梧之下,兴起,徜徉笔墨,作诗自娱。 心目间,觉洒洒灵空,面上俗尘,当亦扑去三寸。 “静坐第一,观书第二,看山水花木第三,与良朋讲论第四,教子弟读书第五。 ” 枕上诗书,窗前风景,日有暖阳,夜伴星辰。 放下汲汲营营,无意是非,小小的书房,装满世间风雅。 若有书房,当是人生一大富足。
天花板下,挂一盏长明灯,沙发上置一小书架,横陈各种书籍,可以随意翻读,这些书,都是自己喜爱的,每天烟味、书味混杂。 他觉得,这样住起来才舒服。 看到一篇写北大教授书房的文章,每间书房都各有特色,有的整齐划一,有的随意自在,无一不镌刻着个人的气质喜好。
作者 | 来源:美物计(id:huanqiukanke)。 主播 | 安东尼,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