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亲戚近日在食用一种路边采到的草药,烧汤或清炒,吃得蛮有劲。发视频过来说叫狗儿秧,问我还有什么叫法,有什么作用。
我仔细一看,这种草药是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的藤蔓草本,早在诗经时代就可见,比如
《小雅·我行其野》有一句: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其中的“葍”即是指它。
从平原至高海拔,农田、荒地、路旁都可见到。茎自基部分枝,高8-40cm,茎中有乳白色液体。在夏秋花开季节,钟状的,淡紫色或淡红色的花冠特别显眼,花冠的外檐近截形或微裂。如碗檐。
这就是旋花科植物打碗花,又叫兔儿苗、狗儿秧、秧子根、打破碗,面根藤。面根藤是其药用上常用的称呼,以其入药为全草或根,根细长白色如面条得名。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味甘、微苦、性平,无毒,民间入于肝肾,有健脾、利湿、调经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小儿吐乳、疳积、五淋、带下、月经不调等病证。
几种常见的用法:
1、治小儿脾弱气虚:
面根藤根、鸡屎藤做糕服。鸡屎藤是有名的消积化食草药。
2、治肾虚耳聋:
鲜面根藤根、响铃草。炖猪耳朵服。
响铃草里面的种子肾形,摇起来如响铃,就像有人拿来个铃铛对着耳朵摇啊摇,摇走耳鸣耳聋。性味苦寒微酸,与面根藤一样有滋养肝肾之功。
3、治疗跖疣及寻常疣:
用新鲜打碗花叶、茎适量,清水洗净,捣烂或取其茎中乳白色液体浸透3-5层纱布,加压敷贴疣体表面,最外层及周围用胶布密封固定,每隔24-48小时换新药一次。连续敷贴至疣体患部全部脱落。
本方法不仅能控制疣体增生,而且对其有明显的腐蚀作用,而对疣体周围的正常皮肤未发现腐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