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人物,大壮举!普通钳工孙增善以一人之力凿沉日本巨型军舰

 诗意世界 2022-01-02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

顾炎武的这句话,后来被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西方也有句类似的名言:“不要问祖国为你做了多少,而应该问你为祖国做了多少。(美国总统肯尼迪)”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次内忧外患,历经血雨腥风,一次次劫后得以重生,靠得是英雄豪杰的“振臂一呼”,更靠得是无数劳动群众人心形成的历史洪流,推动着中国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正如人民领袖所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1931年9月18日,日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并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日本之所以敢于如此狂妄,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国家十分贫弱,1931年9月,当时中国的最高首脑蒋介石发表“抗日”言论:“(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虽然蒋介石的言论消极悲观,不利于中国的抗战,但是他所叙述的也是客观事实。以当时的中国海军为例,与日本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代际差。据史料统计:

“七七事变”前夕,中国海军兵员共约两万五千人,共有66艘舰艇,分为巡洋舰、轻巡洋舰、运输舰、练习舰、鱼雷艇五类,总吨位57608吨。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兵员十二万七千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15万吨。其中作战军舰约77万吨。包括航母4艘(近7万吨,总吨位,下同),水上机母舰2艘(约3万吨),战列舰9艘(约27万吨),重型巡洋舰12艘(近10万吨),轻型巡洋舰21艘(近11万吨),驱逐舰102艘(超过12万吨),潜艇59艘(超过7万吨)。

还有练习舰、潜水母舰、布雷舰(艇)、海防舰、炮舰、水雷舰、扫雷舰数十艘,总吨位约13万吨,以及修理舰、运输舰、练习特务舰、测量舰、布雷艇、猎潜艇等配套舰艇。此外,又有战列舰2艘、航母2艘、轻型巡洋舰4艘、驱逐舰12艘、水上机母舰3艘、水雷舰4艘正在建造。其中2艘战列舰,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大和”“武藏”,每一艘的排水量都在7万吨以上。换言之,日本一艘大型战列舰的排水量,就超过了当时的整个中国海军。

小人物,大壮举!普通钳工孙增善以一人之力凿沉日本巨型军舰

总而言之,当日本已紧跟世界潮流大踏步迈入机械化军事时代之际,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拿得出手的主战兵器。无论国家的经济形态、技术形态还是军事形态,日益西化的日本都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从1938年6月起,日军集中40余万兵,实施其所谓的“长江跃进”战略,分兵水陆空三路,全力围攻武汉,并不断指令空军对武汉进行大规模频繁轰炸,日军对武汉的轰炸早就开始了,从1937年7月19日日本飞机首次空袭武汉开始,到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日军70多次出动飞机,对武汉实施地毯式轰炸,许多地方变成了一片废墟,有的全家被炸死,尸体都没有人掩埋,最后由红十字会组织人员进行清理,才避免暴尸荒野。

没有制空权的中国军民及武汉成了日军飞机的“活靶子”,1938年10月,国民政府的军舰“民生号”在日军的轰炸中受到重创,沉入水底。今天,给大家讲述的抗日故事就与“民生号”有关。

小人物,大壮举!普通钳工孙增善以一人之力凿沉日本巨型军舰

小人物的抗日

国民政府对于中日之间的差距心知肚明,1937年8月,日寇海军司令谷川清计划溯江西上,直捣南京。国民政府非常清楚,靠中国海军的那点家底,阻击日军就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无法阻挡也得有所作为,于是,国民政府经过再三考虑,秘密制定在江阴“沉船封江计划”。

这项计划委托当时的海军司令陈绍宽具体实施,以长江为布防重心,集中主要舰只,封锁出海口,消灭长江内的日舰,打破日军企图。但是,这项绝密计划却被化名为廖雅权、潜伏在南京汤山温泉当服务员的日本女间谍南造云子获得,导致长江中游的日本舰船全部提前逃脱。但是,海军还是根据最高国防会议的精神准时实施了“沉船封江计划”。

8月11日,中方开始实施封江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最主要的是破坏航标,以增加敌舰航行难度,减缓其前进速度。8月12日,中国海军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主力等49艘军舰在海军部长陈绍宽的率领下在江阴江面集合完毕,驶赴江阴进行封江。首批准备自沉的“通济”、“大同”、“自强”、“德胜”等8艘军舰和20艘民用舰船早已在江面准备待命。只听海军部长陈绍宽一声令下,各舰船打开水底门,缓缓下沉。由于水流湍急,首批下沉舰船多半被水流冲离理想位置,导致封锁线出现许多缺口。海军部于是又征用“公平”、“万宰”、“泳吉”等3艘民轮沉入江中构筑封锁线。同时,海军部又从江苏、浙江等省紧急征用民用船只185艘,满载石子沉入封锁线的缺口中。

小人物,大壮举!普通钳工孙增善以一人之力凿沉日本巨型军舰

之后,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南京、武汉等地相继沦陷。日军长驱直入,基本控制住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也伤了元气,战线拉长后,补给线也变长了。为了弥补受损的战力和补给线,日军将目光盯向了沉入江底的中国军舰和其他船只。

日本人的计划是这样的:“以运输船的名义”组织打捞队(主要雇佣中国人)将江底的船只打捞出来,“雇佣”江南造船厂的专业工人修理沉船。“民生号”名声在外,舰船上各种武器装备齐全,吨位大,成为日军重点修补的一艘巨舰之一。

普通钳工孙增善就是被日军“雇佣”修补“民生号”的工人之一。孙增善上了“贼船”后才发现,日本人根本不是修补后用作运输,而是作为战舰使用。

日本人不断地重装武器架,暗中囤积火药,清理火枪。还不断地行驶着“民生号”在江面中心来回巡视,很明显就是要把它作为战斗军舰来使用。

小人物,大壮举!普通钳工孙增善以一人之力凿沉日本巨型军舰

孙增善亲眼目睹日军的一系列暴行,本就对日军非常仇恨,又被日军“雇佣”当做苦劳力修船,被人骂作“汉奸”,又是一肚子怨气,现在发现日本人欺骗劳工,心中的怒火达到临界点,就差一个爆发的口子。

孙增善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报复日军的大胆计划:“凿沉'民生号’,不让小鬼子阴谋得逞!”想法很完美,也有具体操作的可行性,但是实施起来难度却很大,原因如下:一是“民生号”船体很大,装甲覆盖面积广、厚度高,凭借一己之力“凿穿”费时费力、动静大,容易被日军发现。二是日军十分不信任中国劳工,每天作业时都有大量的日本监工不间断无死角进行巡视,几乎没有下手的机会。

难度很大,但是孙增善始终没有放弃凿沉'民生号’的想法。苦思冥想之后,他想出了应对之策,一是改变沉船策略,不再用凿穿船体关键部位装甲的办法,而是使用开启泄压阀让水自动流入,让“民生号”神不知鬼不觉沉没。二是说服自己的好兄弟张林宝一起行动,以便有所照应。

小人物,大壮举!普通钳工孙增善以一人之力凿沉日本巨型军舰

一切准备就绪后,两人静待时机到来。天皇寿宴的那天,船上巡视的日本人大部分都去参加庆祝活动,孙增善和张林宝决定行动,两人藏在港口附近,天黑以后,看到日本人走得差不多了,他们先是剪断江边变电箱的电线,然后两人悄悄潜入船底。张林宝负责在外边把风,孙增善提着工具箱开始行动。

由于长时间在“民生号”上进行修补工作,加上特意侦察过,孙增善对“民生号”的结构及关键部位了如指掌,只见他迅速摸到火炉间敲掉了两个小水阀,接着到机舱拆了两只大海底阀。水“哗啦啦”地就流了进来,声音在夜里十分清脆,孙增善的手不由自主颤抖起来,着急地满头大汗,头顶上不时传来日本人巡视的脚步声和说话声。

情急之下,孙增善拖来两个麻袋罩住洞口,这才把水声压小。孙增善接着将水阀的洞口凿大,观察一会,发现没什么问题,慌乱收拾好工具后,转身准备离去,由于过于紧张,额头撞到了船壁上,发出一声“咚”的“巨大”响声,孙增善吓得腿都软了,幸亏巡视的日本人不在附近,这才逃过一劫。孙增善和张林宝汇合后,紧急逃离。

小人物,大壮举!普通钳工孙增善以一人之力凿沉日本巨型军舰

凌晨三点,日本人才发现了“民生号”船体漏水,紧急拉响警报排查和搜捕,但为时已晚,“民生号”已经沉入江中三分之二。日本人恼羞成怒,将中国劳工全部抓起来进行审讯,一番折腾后,什么也没有问出来。“民生号再沉”事件成了当时的一桩悬案,成为《申报》、《民生报》等媒体的热点爆料,众说纷坛,疑云密布,但全部归结为“爱国主义对日寇的反击”。

结语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结束!孙增善、张林宝的抗日事迹逐渐被人知晓,作为“民间爱国人士”被无数后代人传唱。无数小人物汇成了“大抗日”,和英雄人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