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乳企屡陷商标纷争,何时能够自主创新?

 母婴时代 2022-01-02

撰文/ © EBH新媒体事业部

监制/ ©  香君

制图/ ©  崔简帧

监审/ © Duck 唐


近日,均瑶乳业陷入了一起商标权纠纷事件,涉事三方围绕“均瑶味动力”起了纷争。其中,济南绿宝乳业是“均瑶味动力”牌乳酸菌饮品代加工企业;北京法兰得福科贸有限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取得“均瑶味动力”注册商标。

几天前,《EBH母婴时代》刚刚发布《好丽友乳业傍名牌赔偿10万并注销字号,达利园乳业该咋办?》一文,好丽友乳业因为傍名牌的行为,被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及赔偿好丽友食品10万元。

事实上,企业之间存在竞争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商标权纷争、傍名牌等行为在行业也屡见不鲜。甚至一些大品牌也会模仿竞争对手的产品。

均瑶乳业陷商标纷争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济南绿宝乳业为“均瑶味动力”牌乳酸菌饮品代加工企业,北京法兰得福科贸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21日在国家工商总局取得“均瑶味动力”注册商标。但随之,上述两家公司均陷入与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商标侵权纠纷中,双方各自上诉至法院。

@均瑶味动力乳酸菌饮料

因商标权纠纷,2017年9月、10月,均瑶乳业分别在杭州、宜昌两地法院起诉北京法兰得福公司、济南绿宝乳业。均瑶乳业董秘郭沁表示,均瑶乳业目前面对的侵权方不止两家,而是几十家,公司有专人负责此事,关于案情细节,只能等待案件结束后才能得知。

值得注意的是,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获得的多份书面证据介绍,2018年1月18日,均瑶乳业向宜昌市公安局夷陵区分局报案,称北京法兰得福公司涉嫌生产假冒均瑶集团注册商标的商品,19日,该局对北京法兰得福公司原法人代表超进行网上追逃。荀超在外躲避多日后,最终被宜昌警方关押。

而作为代加工企业的济南绿宝乳业也未能“幸免”。其负责人陈广宇随即被宜昌警方网上追逃,8月3日,陈主动前往宜昌“自首”,而宜昌警方日前赶到济南,目的亦是进一步调查、了解案情。

据了解,各方博弈的焦点是北京法兰得福公司“均瑶味动力”商标及其济南绿宝乳业生产的“均瑶味动力”牌乳酸菌饮品。前者提供的信息显示,2017年8月,该公司开始生产上述乳酸菌饮品。而在均瑶乳业看来,“均瑶味动力”涉嫌假冒其注册商标“均瑶”和“味动力WERDERY”,并在当年8月14日,对此提出无效申请。2017年9月18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均瑶乳业诉北京法兰得福公司商标侵权以及不正当竞争之诉。陈广宇在2018年7月曾向本报记者介绍,鉴于案件处于管辖权异议中,一直未开庭。

2017年10月30日,湖北省宜昌市工商局作出“在全市范围内查处”的通知。针对该通知,济南绿宝乳业、北京法兰得福公司在宜昌提出行政诉讼,一审败诉。北京法兰得福公司方面提供的资料介绍,2017年10月至12月,均瑶乳业认为上述两家公司涉商标侵权或不正当竞争,走访安徽、河南、浙江、江西等各地工商,要求查处上述商标产品。北京法兰得福公司代理律师则公开要求,“工商部门不要插手双方之间的民事纠纷”。

2017年11月6日,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均瑶乳业诉北京法兰得福公司不正当竞争诉讼。2018年1月23日,北京法兰得福公司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起诉均瑶乳业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济南上述知情人士称,目前案件处于管辖权异议中,尚未开庭。

资料显示,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均瑶集团控股的专业生产和销售乳类制品的股份制企业。1994年6月,均瑶乳业在国内首家研制生产的UHT超高温塑瓶长效牛奶获得成功。目前其产品覆盖家庭、年轻人及儿童消费群体。现已开发出塑瓶奶、塑瓶发酵乳酸菌饮品、儿童益生菌发酵酸奶饮品、无菌包、利乐包等多种独具风味工艺的系列乳制品,共40余品种和规格,拥有包括宜昌、当阳、唐山、蚌埠在内的四个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30万吨。

跟风、模仿是国内大多乳企的通病

《EBH母婴时代》发现,国内许多企业都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但跟风、模仿能力超强。比如光明乳业推出的莫斯利安常温酸奶,在2009年正式推向市场,2012年开始在全国铺货,仅莫斯利安一个单品,从2012年到2015年的三年里,就为光明乳业带来了107亿元的收入。

随后,国内奶业两巨头伊利和蒙牛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常温酸奶品牌安慕希和纯甄,而这两个品牌2017年的销售额已超过百亿,远远把光明甩在了后面。而国内众多企业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常温酸奶。

@科迪小白奶

除了常温酸奶外,还有科迪乳业的小白奶,自2015年底推出后,就引领了行业又一潮流,据科迪乳业方面提供的数据,小白奶新品上市以来,单日销量从3万件(338件为一吨)迅速飙升至超过7万件。这也让乳业同行们又瞄准了这一“爆款”,伊利、蒙牛、君乐宝、完达山、辉山、新希望、圣湖、天润、乡谣、花花牛、小西牛等企业纷纷推出了自家的小白奶。

上述产品虽然类型相同,但并没有引起较大纷争。但2017年上半年伊利“QQ星”与蒙牛“未来星”的判决结果引起了业内注意,法院判蒙牛“未来星”侵权成立,立即停止销售涉案侵权产品,并赔偿伊利公司215万元。事情起源于2013年伊利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起诉2015年4月上市的蒙牛“未来星”侵权2012年上市的伊利“QQ星”,两者包装、装潢、产品名称近似,消费者会对产品来源产生混淆和误认。

此外,还有近两年大火的炭烧酸奶、芝士酸奶,均是市场上出现该品类产品后,其他乳企纷纷跟进。但是也有一些不在产品上下功夫,利用歪门邪道赚钱的。比如此前《EBH母婴时代》刚刚报道过的福建好丽友乳业有限公司商标侵权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的案件,福建好丽友乳业由于存在搭便车、傍名牌的行为,被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及赔偿10万元。

事实上,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功研发并打造出一个“爆品”,可能就能支撑整个公司的发展。看看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君乐宝等,只要是做得好的企业,哪个没有自己的研发部门,甚至还专门设有研究院,每年专门拨款用以研发新产品。

再看那些只知道傍名牌、模仿别家产品的企业,有几个做大做强的?要知道,模仿也是需要创新的。当年光明推出莫斯利安之时,为光明带来了多大的收益,但是推出后几年没有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只有一个原味产品,而后来者蒙牛、伊利推出后不久就研发出了新口味,后来者居上把光明这个率先推出的远远甩在了后面。

一味的模仿并不是长久之计,只能得一时的利益,简单来说就是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吃点剩饭,要想出头,没有产品、没有技术,营销也不行,凭什么获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