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康宁:我与旧事归于尽 来年依旧迎花开 / 轩诚清读(第1872期)

 ljian21 2022-01-03

轩诚小语 

康宁先生因为工作原因,从2020年初起,就全程参与了陕西的抗疫工作,对于这场漫长的战役具有最为深沉的感触,所以对于网上那些不顾实际情况、只为博眼球、文采飞扬的文字深恶痛绝,他的文章一如既往的浩然正气,一如既往的爱民务实......

文:张康宁

赏析/播读:梁轩诚

我与旧事归于尽

来年依旧迎花开

你跨与不跨,年就在那里,不离不弃!当2022钟声敲响的时候,据说电视收视率创了新高。不管是纽约还是伦敦,无论是上海还是拉萨,疫情笼罩下的地球村,没有人能够完全独善其身,更并没有谁能逃离人类的这次罹难。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成都的熊猫宝宝们不光在基地的圈舍悠游度日,更是作为道具,出现在罗振宇的跨年演讲的现场充当了观众。老罗说,“跟往年不同,因为疫情,我得独自面对12000个空座位”。他说,“空场演讲的难题是,没有互动对象,无法感知观众的情绪。今天,我邀请音乐导演飞羽老师把键盘乐器搬到了场中央,就坐在我对面。一张琴,两个人,待知音,这个意象多好。飞羽老师身边的那些大熊猫玩偶,就代表我们所有的观众来到了现场”,他戏谑并改李贺的诗词说“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举座无人何须愁,飞羽中国弹箜篌”!

这是多么无奈,又是多么坚强,“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办”!这是他的无奈,又不仅仅是个体的悲哀。人,人!这个宇宙中最琢磨不透却又最灵性的物种,如今却在肆虐的疫情下犹如困兽在笼,不甘桎梏、仰天长啸,却又独自在墙角龃龉落泪后重整行装,准备谋划下一轮的“越狱”。2020年伊始,武汉抗疫。2021年初始,河北抗疫。2022年复始,西安抗疫。三年了,疫情的肆虐,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增速,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更是从心理、思维等多维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当初只看别人戏,如今轮到我头前。西安人万万没有想到,年关将至,自己的城市、家庭和生活,会变得这么难。


岁末年初,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以不同方式对过往进行总结,对来年规划和寄予期待。正常的年份,大小雁塔钟鼓楼,城墙曲江华清池,游人如织,摩肩接踵。鼓楼背后的小吃店,大唐不夜城的步行街,美食林立,人头攒动,香味扑鼻,大小酒店餐厅灯火通明,人们扶老携幼觥筹 交错举杯相庆。如今,这些都成为记忆中的往昔。今年的跨年夜,这座城市中的人们,仍然不得不按照防疫的要求,禁锢脚步,呆坐家里熬过最艰难的漫漫长夜。

不幸中的万幸是,全国一盘棋,兄弟省份的医疗队、志愿者,以及各种医疗防护用品、生活用品正源源不断的驰援而来。疾风知劲草,危难显担当。总是有一批人,放下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为我们的温暖和安全奔波忙碌着。他们是众多平凡的人。



夫妻俩一个是医护,一个是交警,给孩子写个卡片,嘱咐在家要听爷爷奶奶话,毅然奔赴一线。昼夜不息,寒风里,雪夜中,最慰藉心灵的就是哈着气跺跺脚,僵硬的手指从怀里拿出手机,打开老人拍摄孩子熟睡的照片或视频,匆忙“贪婪”的盯一眼又投入繁忙的工作中;一个护士跟我说,她忘我的拼命,就是要跟病毒赛跑,小姐妹们防护服捂出的汗水印成盐渍结成痂硬邦邦能当盾牌,口罩勒的皮肤过敏发炎,红肿胀疼火烧火燎的裹夹着汗水几近崩溃。人少活多不得闲,匆忙扒拉一口饭又要投入战斗,采样、送检、待检,出结果,争分夺秒的与病毒赛跑。就是为了战疫胜利之日,她能回家看看已经分别半月多两岁的小宝贝;

一位医院纪委书记发来下沉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心声,“疫情来的猝不及防,社区和街道的人员工作压力很大,我们的支援队伍犹如曙光给了他们希望,我们的50名队员,在寒风里饿着肚子干活,实在让人心疼。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儿女,我们的同志们真心让我感动,支持、理解、互帮互助!让寒夜有了太多的温暖,让我们鼻子发酸的同时早已泪目”;



一位医生的孩子写到,“妈妈在医院回不去,每一天都有太多太多感动我的人和事,每一天都有凌晨出征的战士,这么多人的坚守,才有了你在家的温暖与安全,所以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怎么安排在于我们自己。'流水争先,靠的是绵绵不绝’,加油,少年”;

单位一个00后,老公是一名基层民警,响应号召警力下沉支援基层,放下饭碗开上车就走。上路巡查,社区楼宇协助管控,指到哪打到哪。后备箱全是方便面,累了就车里蜷一会,俩人一组。老虎下山一张皮,半个月家里连个人影都没见;


物业一个90后的“大白”,一个人承包了整个小区的蔬菜到家配送,手拿肩扛,嘴里还叼了两袋,完了憨憨的说,年轻人有的是力气,能够被人需要,不再说90后没担当,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价值,苦点累点不算啥;

一个口罩生产企业的老板,库房备满原材料,为了保供一线没日没夜大干三天不合眼,凌晨三点累倒在生产区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电话惊醒后揉眼睛给员工戏谑说,给我拍个照,001号员工满血复活,人歇机器不歇,加班加点保证生产供应;

被物业戏称身兼数职的小区商店老板老刘,他是政府供应每家每户蔬菜物资的理货员、分发员、送货员,每当有跑腿、外卖和别人隔着封闭的大铁门递进小区的紧急物资,他还义务当起接收员。凛冽的风中,他抹了一把汗抡出去,随手在腰间擦一下,又打起精神扛着箱子朝一号楼蹒跚而去;



省市机关单位,4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响应号召下沉一线,单位90后的姑娘,穿上了防护服,连颠带跑的在小区手持高音喇叭,一栋楼一栋楼通知大家按照秩序做核酸,汗水涔涔打湿额头,护目镜起雾看不清人,累的雪地里靠在房檐下眯一小会,楼上退休的老父亲看在眼里,不声不响主动请缨,父女一起执勤送菜,奔波忙碌在一层层的住户中;

一位一直奋战在病房的医生,2021年的最后一天母亲在韩城病逝,自己却不能回去看她最后一眼。她说,再有三天母亲就要下葬。以前回韩城只需驱车两小时,如今却回不去,临终不能相见,入土不能送行,我想她不是不想回,只是放不下病房里的牵挂,放不下无数亟待救治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等疫情过去,只能去坟头看望母亲了……


这座三千多年历史的英雄城市,从来不乏那些挺起腰杆,为民奔波的人;从来都有那些置自己安危不顾,冲锋陷阵舍身为民的人。正像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谁没有父母,谁不疼自己的儿女,谁不知道大雪纷飞窝在家里'葛优躺’更舒服,谁不知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谁又不知道今日出去,无时不在的危险意味着什么?如果人人都畏缩,假如个个都躲避,亦或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么,这是谁的悲哀?是个人、城市还是社会?如果人人都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那么又靠谁风里来雨里去不顾个人安危为我们保驾护航?如果人人都是“嘴客”一个,吃谁的饭砸谁的碗,夸夸其谈坐而论道又不行动,那又与叶公好龙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孤陋有何差别!



疫情期间,有哗众取宠概括陕西防疫“四大狠人”,说“陕西愣娃一亮相,穷山恶水都得让。南有徒步进秦岭,北有单车归淳化。西有潜水飘周至,东有翻塬回蓝田”。然后某音里万人跟风瞎起哄!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未经他人难,莫论人是非。你没有在农村待过,你没有受过那种罪,你不知道生活在最下层人民在生存挑战大过做人尊严时候的无奈和无助!

一些一天苦都没吃过的人,却唧唧歪歪在别人痛苦的疮疤上再撒一把盐取乐!纵然他们不遵守防控规定应该受到惩戒,但是,但凡有其它法子,也不至于忍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干出那样的事。我们应该把目光和侧重点放到如何帮助这一类挣扎在社会底层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的人!而不是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他们的痛苦上。一些狗屁文人骚客,不出去看那些默默奋战在一线,确保整个社会有效运转的人,那些扎根岗位无私付出的人,那些成千上万不记名利敢于奉献的人,却无病呻吟,寻章摘句,随便扒拉一些可以摆拍的画面和文字就大批特批这座城市这不行那不行。好像除了他颐指气使,其他人都不行。真是应了那句话,干啥啥不行,造谣第一名!有那功夫,是骡子是马你出来溜溜!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只有不着边际的瞎抱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些人,根本不知道精准防控的战略布局,不知道需要在最有限的时间里,把资源积聚到最需要紧密核酸检测的区域和群体中去,那是建立在一批近百名全国专家科学研判基础上的决策,而这批文痞不去关注无数主流奋斗者的付出,却安于躲在自家安乐窝抿一口酒,断章取义,厚厚的镜片背后露出唯恐社会不乱的狰狞和猥琐的表情!



我们都是这座城市的普通人,我们都深深爱着这座城市,现在是这座城市有史以来面对的最危急的时刻,它生病了,我们希望千千万万个平凡的人一起努力,让他尽快好起来。如果不是这场劫难,我们也许很难知道,在同一个小区里,“老死不相往来”的人群中竟藏着这么多闪亮的灵魂、高尚的人格。他们都是平凡的,朴实的人,但也是特别了不起的人!他们真实的故事让人泪奔、令人感动、给人力量、予人希望。他们都是普普通通人,更是心底善良的人,平凡人做着平凡事,却闪耀着人性最绚丽的光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默默地雪中送炭,他们做的事虽不惊天动地,但足以温暖人心,值得我们铭记。这些闪闪发光的平凡人,让我们感动、温暖、安全,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有多大,不仅仅看他有多少财富,社会上有多高名望,而是看他为社会作的贡献有多少,在百姓中的口碑有多好,让我们向战“疫”中的“最美的平凡人”致以最最崇高的敬意!

诚然,这座跻身于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在这次疫情中也暴露出很多不容忽视的社会管理问题,比如核酸采样检测能力,比如保障民工孤寡老人、肾透析等亟需关爱的慢性病人群,社会保障体系“最后一公里”等,这些也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走出去,请进来”加以改进。但关中有句老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座庇佑我们肉身和灵魂的城市,正是有了那些不抱怨、不揭短、不诋毁,正是有了那些埋头苦干、不问西东的无数个平凡的人手拉手行动起来,才让我们的城市和个人变得不平凡。跨年前夕,群里呼吁:晚上八点戴上口罩打开窗户,一起唱国歌和《我的祖国》来迎接新年,创意很好,但是,唱完之后,乏了累了,核酸采集、维持秩序、米面油保供还得靠那些顾不上唱歌的默默无闻的人去运送。“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古人诚不欺我也。



相信大家都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深以为然,共勉:如果你觉得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她。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你就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你就好好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如果每个人都阴沉冷漠,中国就暗无天日。如果每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不到来。但是,如果没有每一个人的坚持与奋进,人死了,即使城还在,还有什么意义?湮没于黄沙中美丽的楼兰古城,曾经的繁华,不过是刹那璀璨的烟花,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供人凭吊罢了。人,所有的一切,核心还是得靠人,没有了人这个人世间最瑰丽的生灵,没有了人去欣赏,尘世间所有美好,现在和将来,都会因为失去了人这个宇宙中的中心和主宰黯然失色,幽幽失魂。


跨年前夕,抗疫歌曲《不愁》倾力推出,许景在歌曲中以陕西特有的那种味道全力唱到: 

我鼓劲咬了一口馒头

日子显得有些简陋

尽管是足不出户

晚上还能喝个酒

闲些闷些

不愁

我网上还有一帮弟兄

开开玩笑互相问候

过了这困顿关口

生活还会依旧

有你有我

不愁

陕西的愣娃有点牛

敢跟那病毒来拼斗

不是咱啥都不懂

我说这叫不跟生活认怂

生活虐我千遍万遍

我待他如同初恋

高高地扬起我的脸

不懂就问问苍天

生活虐我千遍万遍

我待他如同初恋

舒坦自在地活着

妥妥滴 过好每一天

疫情来的不是个时候

病毒凶猛难捕行踪

热闹千年的街头

没有了车水马龙

我大西安

不愁

城里头来了许多朋友

风月同天与子携手

共产党员普通群众

志愿服务日夜坚守

咱老百姓

不愁

三秦儿女不惧风雨

把自家平安搁在后头

逆风而行成了英雄

叫声大白不向生活认怂

生活虐我千遍万遍

我待他如同初恋

高高地扬起我的脸

阳光穿过城墙边

万家灯火千千万万

平安是最大心愿

昂首挺胸地活着

赳赳滴 迎接那新一年

我的城按了下暂停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

钟楼鼓楼大雁塔

长乐永宁长安城

众志成城

不愁

在周秦汉唐时光里头

秦岭巍峨渭水长流

偶尔停歇下脚步

仿佛千年回眸

古都长安

不愁

谁不在为这座城市坚守,

为幸福的日子在奋斗

千百年来多少风雨

老陕从来无惧从不认怂

生活虐我千遍万遍

我待他如同初恋

高高的城楼朗朗天

一城文化半城仙

生活纵有千难万险

那人那城不会变

来年春天再相见

美美滴,看长安花开遍

2022陕西抗疫版《不愁》MV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