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五十年前毕业季

 冬歌文苑 2022-01-03

五十年前毕业季

1968年4月下旬,盐城中学的几个派别经过近两年的打打杀杀后,终于实现了大联合,三派头头都当上了校革命委员会的常委。高三的两位头头还当上地区革委会的委员。按理说,此时文革应该基本结束,国家应该步入正轨,大家的高考情结再一次被牵动起来。然而,坏消息从北京传来了,说是要“四个面向”(即面向工厂,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疆。)大家又一次的蒙了。1966年6月,有关部门说是高考延期半年,如今四个半年过去了,什么动静也没有。想当年,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故争,到处炮声隆隆,高考也从未停止,怎么现在说停就停了呢?而且遥遥无期。此其一。文件明明反复交代我们红卫兵小将作为文化革命的主力军,要搞好“斗、批、改”,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现在正在进行“斗”和“批”,“改”字还未见一点眉目,正所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之际,就忽然让我们“斗、批、走”了呢?不少天真的同学挥笔给上面写信,要求留校将“文化大革命”逬行到底。此其二。但是,幼稚的想法在强大的行政权力面前不堪一击,于是有人背地里发牢骚,批评文革,将怨气和愤恨发泄在颜值不佳的林彪身上。高三X班的一位老兄,因在日记中发泄对文革和林彪的不满,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关了好几年。

六月底、七月初,“四个面向”雷厉风行地开展起来,高、初中的1966、1967两届一起毕业,说好的“四个面向”结果只有一个面向,就是全部下农村。盐城镇户口的,全部安排到盐城县的南洋公社插队落户,家住农村的全部回乡劳动。其实盐中高中部的所有同学都是城镇户口,当年的18所老完中只此一家。1963年秋,我考入盐城中学后即迁为城镇户口,享受居民供应,毎年春节时还有花生糖果供应。我的户口当年从老家一迁出,生产队长立马将 1962年秋天刚刚分配给我的自留地拿走了。

最为搞笑的是1966年3月,我们高三年级为了践行“教育革命”的最高指示,专程到盐城县葛武公社董伙大队去劳动一个月,学习董加耕。这个革命“立竿见影”,一个月后回校,高三年级上百人打报告、写决心书,要求不考大学,直接下农村当农民。西楼大路两边的橱窗被贴得满满当当的,学校后勤还用芦席又搭了几个临时橱窗,也被决心书贴得严严实实。更有几个同学咬破手指,蘸着青春的热血写下决心书,坚决要求不考大学,直接下农村。可是学校领导就是按兵不动,无论他们怎样死缠软磨,一个也不批。现在可好了,根本不要你写什么“决心书”,清一色的都回家种地,也算是“求仁得仁”了。而且户口、粮油都不经过我们的手,直接寄回了我们的原籍。

毕业的日子终于来临了,没有依依惜别,没有儿女情长,因为两年的打派仗,许多同窗学友变成了打红了眼的仇人,彼此相对无言,芥蒂深深。最后,连坐在一起欢送新兵兼拍毕业照都不愿意来,53人的班级只有30多人到场拍照。七月上旬的一天,我们毕业了,去广阔天地了,去大有作为了。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彩旗招展,码头未见挥手,歧路无泪沾巾,黯然离开了我们曾经学习、生活、内斗了五年之久的母校,踏上了一个既可知又不可知的或新或旧的地域,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徐杰凡,男,汉族,1948年11月生,曾用名,徐杰范,江苏建湖人。早年毕业于盐城中学,后遭遇文革,回乡劳动。重读师范后,从教三十余年,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退休后,重拾旧时爱好,在报刊发表文章多篇。2016年与人合编《建湖县水利志》,为执行副主编。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