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现“拳练千遍,其义自见”的关键,在于方法的正确性

 tjboyue 2022-01-03

在八极拳的训练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练习要得法”,但对于“得法”的理解,很多人还是比较模糊,不清楚到底指的是什么。其实,得法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练习方法,这个方法自古有之,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早就被证实了的方法。关键是我们在传承过程当中,是否很好的继承了这种方法,是否全面、系统的掌握了这种方法。

“得法”内容很多、很细,篇幅有限,不再一一列举。对于八极拳来讲,“慢练不使劲”是很重的方法,至于怎么慢练,怎么不使劲,都会有细致的要求。由于在教学当中,大家对于“量”的认识普遍不足,因此,我们着重讨论关于量的问题。拳谚讲“拳练千遍,其义自见”,在强调“拳练千遍”刻苦用功的同时,还要讲究正确的方法,才能够保证“其义自见”。老一辈常讲:“怀抱婴儿至少练两万下,才会有会感觉,撑锤、迎面掌要没遍数的练”,虽然有些人很刻苦练功,但功夫却没有相应的突飞猛进,为什么?因为还有一个是否得法的问题,至少对于量,我们要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去理解。

练习的数量比较好理解,但确实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尤其对于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人来讲,基本没有富裕时间去练习。关于数量,一是指连续的数量,如单式一趟做多少个,一次做几趟;二是指总量,一段时间内的训练总量,如怀抱婴儿一式,每趟做100个,一天做两趟,三个月的总量约2万下。对于时间的问题,首先需要自我克服困难,尽量早起晚睡,保证一个基本的训练量;其次要很好的利用碎片时间,即一些闲暇的空档时间去练习;最后要学会不要把练功和生活、工作强行分隔开,而是把练拳融入到生活当中,要“拳不离手”的时刻练习。

文章图片3

在练习数量有基础保证的同时,更要保证练习的质量,因为质量才是技术的根本保证,如果动作不能符合要领,那就是在不断地重复错误,量越大反而越麻烦。正确的练习方法是不断地更正错误,是一个纠错改错的过程,使自己越来越接近正确的动作要领要求,再加上一定的数量保证,假以时日,功夫必会见长。对于质量,我们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要时刻注意每个动作是否符合基本动作要领,即“沉肩坠肘、含胸拔背、顶顶拔腰、气沉丹田”,目的是基本要领能上身;二是要把动作做到位、做完整,不能为了完成一定数量而牺牲质量,保证做一个是一个;三是要注意动作的整体意识,追求整劲、合劲的感觉;四是要顺其自然,保证动作的节奏,不要过于强求某种效果。以上只是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具体还有很多细节的要求,不再赘述。

文章图片4

当我们按着正确的方法去练习,就会常常有收获,不断有突破,久之,就会有一种内生的动力,去追求“艺无止境”的感受。如果练习不得法,也会练出一定的功夫,但会有天花板,根本突破不了,久之,会失去恒心,长期维持在一定水平上面。况且,如果练习不得法,也无法很好地传承下去,因为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也很难会让徒弟们也“得法”,渐渐地就面临失传的局面。我们传承的武艺,也叫功夫,包括技术+功力,技术就是“法”的核心,是总结出来的艺,也叫规律,适合所有人,完全可以传承,但功力因人而异,有极强的个体因素,未必适合所有人,换句话讲,可以把正确练习功力的方法传下去,但无法把自己身上的功力传给徒弟们。

即使功力练习,也有是否得法的问题,这个法就是指辅助功法的练习方法。比如同是练习铁砂掌,不得法的练习就是瞎使劲,练的满手老茧、又肿又大,到处劈砖砍石,貌似攻击力很强,其实未必,老话讲叫练“露相”了;得法的练习表面很难看出有何不同,既不肿大,也没老茧,反而会皮肤光滑、柔软,但懂行的人能看出差别来,进攻时一掌使人毙命也属正常。还有刁球功法,也未必球越重就是功夫约大,如果方法不对,甚至练错了,出来的劲也不是功夫劲,和球没那么重、但练习得法出来的劲相比,也无法同日而语。

文章图片5

在器械练习中,同样有是否得法的问题,比如厾大枪,在练习中我们观察到,动作不到位的100枪,与动作到位的50枪相比,前者明显不如后者。动作到位,做完整了,慢慢才会感受到厾枪和督枪的细微差别,丝毫之差,就决定了艺的高下。因此,我们强调,练习要得法,才能明白老一辈讲的“拳练千遍,其义自见”所蕴含的道理,才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无止境。

文章图片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