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刚柔失守化疫1

 缠绵168 2022-01-03
刚柔失守化疫之纪
《素问》不见“疫”字,是因为《刺法》《本病》二篇遗落了。《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司天之政初之气有“民乃厉”,厥阴司天之政终之气有“其病温厉”之记。“厉”同“疠”。大凡天气之病曰“疫”,地气之病曰“疠”。故疫以气言,疠以形言。现以《素问》遗篇之文讲一下五疫易发之年份及五疫之刺。

《素问·本病论》云:“帝曰:余闻天地二甲子,十干十二支,上下经纬天地,数有迭移,失守其位,可得昭乎?岐伯曰:失之迭位者,谓虽得岁正,未得正位之司,即四时不节,即生大疫。

《玄珠密语》云:阳年三十年,除六年天刑,计有太过二十四年,除此六年,皆作太过之用。令不然之旨,今言迭支迭位,皆可作其不及也。”

此段表述了天地二甲子,十干与十二支,上下相合,经纬天地之气,其数有相互更移的,有失守其位的。若失却更移之正位,虽得当岁之正位,也不能得司正位之气,就使四时失去节令变化,将会发生大疫。

《玄珠密语》说:阳年三十年,除去六年天刑,计有二十四个太过之年。天刑,为气克运,即庚子、庚午之年,君火刑金运;庚寅、庚申之年,相火刑金运;戊辰、戊戌之年,寒水刑火运,共计六年。若不然的话,因为刚柔失其位,虽是太过有余,亦当作为不及。于是就有了刚柔失守其位,“不相和奉”之年。故本讲重在阐明《素问·本病论》与《素问·刺法论》刚柔失守化疫之义。

《素问·刺法论》云:“黄帝问曰: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岐伯曰:深乎哉问!明其奥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

此处黄帝与岐伯之问对,表述了十干五运,分属阴阳,阳干气刚,甲、丙、戊、庚、壬也,阴干气柔,乙、丁、已、辛、癸也,故云“刚柔二干”。刚干和柔干失守,必会给人造成疾病,要明白它的奥妙之所在,又必须通晓为何司天在泉之气逐年更迭迁移,三年左右就可造成时疫流行。

如果能够懂得这里面的奥妙,就能找到它的根源,也就有了避免它的方法。故云:“根之可见,必有逃门。”

对此张景岳注云:“根者,致病之本也。逃门,即治病之法。”于是就有了“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三年化疫”之刺。

                          扫一扫聊一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