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光資訊網/圖書館服務/讀者指引/利用指引/修行道地經研究書目

 文化心美育 2022-01-03
1. 收錄中文、日文、西文修行道地經之圖書資料、會議論文、期刊論文等。 2. 著錄欄位依序為:題名、著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七項。 3. 排列順序:依筆劃順序排列。 4. 資料項度不詳者,略而不寫。 5. 本書目之日文字採用Unicode碼輸入顯示。
□圖書資料 Arthur E. Link。《Shyh Daw-an's preface to Sangharaksa's Yogacarabhumi-sutra and the problem of Buddho-Taoist terminology in early Chinese Buddhism》,1957。 全佛編輯部主編。《修行道地經典 : 修行道地經 ; 達摩多羅禪經》。初版。台北市:全佛文化,1996。 竺法護譯。《修行道地經》。初版。:中華印經協會,民93。
□圖書論文 全佛編輯部主編。「修行道地經」。《佛教的重要經典》。(初版。台北市:全佛文化,2004)。 宇井伯壽著。「道地經、附註記」。《譯經史研究》。(日本東京都:岩波書店,1971)。 宇井伯壽著。「道地經序」。《釋道安研究》。(日本東京都:岩波書店,1956)。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總編輯。「《修行道地經》中的禪觀內容與禪學思想」。《中國佛教學術論典. 3:宋代禪宗史論. 漢魏兩晉禪學研究》。(初版。高雄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2004)。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總編輯。「《修行道地經》法護譯本的翻譯特色」。《中國佛教學術論典. 3:宋代禪宗史論. 漢魏兩晉禪學研究》。(初版。高雄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2004)。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總編輯。「從《修行道地經》禪觀建構方法看有部禪學特色」。《中國佛教學術論典. 3:宋代禪宗史論. 漢魏兩晉禪學研究》。(初版。高雄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2004)。 宋隆斐撰。「竺法護《修行道地經》之禪觀思想」。《守一與守意:六朝佛道思想交流初探》。(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民87)。 忽滑谷快天著;郭敏俊譯。「《修行道地經》之說明」。《禪學思想史. 1:印度部》。(初版。台北縣汐止市:大千,民92)。 忽滑谷快天著;郭敏俊譯。「修行道地經十六特勝說」。《禪學思想史. 1:印度部》。(初版。台北縣汐止市:大千,民92)。 忽滑谷快天著;郭敏俊譯。「修行道地經之止觀定義及其義說」。《禪學思想史. 1:印度部》。(初版。台北縣汐止市:大千,民92)。 忽滑谷快天著;郭敏俊譯。「修行道地經之謬說」。《禪學思想史. 1:印度部》。(初版。台北縣汐止市:大千,民92)。 忽滑谷快天著;郭敏俊譯。「修行道地經以六妙說門為四事」。《禪學思想史. 1:印度部》。(初版。台北縣汐止市:大千,民92)。 胡適著。「法護--修行道地經裡的「擎缽」故事」。《白話文學史第一篇》。(初版。台北市:遠流出版,民75)。 梁啟超。「讀《修行道地經》」。《拈花笑佛》。(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梁啟超著。「讀修行道地經」。《中國佛教研究史》。(初版。台北市:新文豐,民64)。 梁啟超著。「讀修行道地經」。《佛學研究十八篇》。(三版。台北市:臺灣中華,民60)。 梁啟超撰;陳士強導讀。「讀《修行道地經》」。《佛學研究十八篇》。(第一版。中國上海:上海古籍,2001)。 許文恭譯述。「修行道地經」。《白話臨濟錄.禪關策進》。(第一版。台北縣新店市:圓明,民82)。 飲光著。「修行道地經和譯」。《慈雲尊者全集. 第16輯》。(京都:思文閣,1974)。 楊曾文著。「西晉竺法護和《修行道地經》」。《唐五代禪宗史》。(第一版。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9)。 道安。「道地經序」。《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 第一卷》。(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81-)。 道安。「道地經序」。《現代佛學大系. 4: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 ; 佛經文學故事選》。(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釋印順著。「修行道地經」。《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五版。台北市:正聞,民78)。 釋惠敏等著。「修行道地經」。《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一)》。(台北市:東初,民78)。 釋道安。「道地經序」。《現代佛學大系. 8:釋文紀》。(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會議論文 宣方。「《修行道地經》禪學思想研究」。《首屆禪宗祖庭文化網路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湖北:黃梅正覺禪寺,2000)。第一屆禪宗祖庭網路文化研討會,湖北省佛教協會、黃梅四祖寺主辦,2000年10月20日至24日。
□期刊論文 Arthur E. Link。「Shyh Daw-An's Preface to Sangharaksa's Yogacarabhumi-Sutra and the Problem of Buddho-Taoist Terminology in Early Chinese Buddhism」。《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Vol. 77, No. 1(Jan. - Mar., 1957):頁1-14。 Florin Deleanu。「A Preliminary Study on An Shigao's(安世高)Translation of the Yogacarabhumi(道地經)」。《關西醫科大學教養部紀要》通號17號(1997年3月):頁33-52。 Paul Demieville trans.。「La Yogacarabhumi de Sangharaksa」。《Bulletin de l'Ecole Francaise d'Extreme-Orient》44卷2期(1954年1月1日):頁339-436。 竹內良英。「食厭想の種々相:『修行道地經』及び『大方等大集經』の所說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85號=43卷1號(1994年12月20日):頁127-133(L)。 松田慎也。「修行道地經の說く安般念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74號=37卷2號(1989年3月20日):頁530-535。 宣方。「『修行道地經』研究」。《慈光禪學學報》1期(民88年10月):頁325+327-346。 孫昌武。「修行道地經.勸意品」。《佛學文摘》2004年第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