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此后两百年间尽情享受工业化带来的便利与繁荣。不过随之而来的,是煤炭、石化资源的大量消耗与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空气污染、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凡此种种,让人们意识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对世界郑重作出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双碳”目标相继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拉开了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大幕。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在我国“双碳”行动中也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加快了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 目标是明确的,主体是清晰的,然而实施路径任重道远。 有观点认为,企业要从战略目标上实现“双碳”目标,首先就需要从源头减碳,不仅要减少煤电使用,更要努力探索复合新能源;其次是优化工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第三则是加强对如碳固化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 虽然每一点看起来都饱含着压力与挑战,但挑战之中也蕴藏机遇。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创造新增长点与新需求。 根据一些机构的研究预测,“双碳”工程的总投资需求是在90万亿左右,能够想见,在这场数十万亿的工程中很多产业也必将迎来崛起契机。从产业层面讲,在能源转型与革命中,海上风电、光伏、氢能、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迎来“黄金时代”;就金融领域而言,围绕“双碳”战略的金融和投资赛道亦非常广阔,当下的碳正在货币化,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标的物,如同现在的石油一般。在中国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未来如何针对碳金融形成话语权和定价权,也相当值得关注。 对于中国来说,“双碳”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对中国的企业来说,“双碳”也不仅仅是社会责任问题,更是牵涉未来发展的战略转型问题。 12月18日,由《艾问人物》发起的“2021全球创始人大会”在北京国际财富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围绕“双碳”背景下中国企业绿色转型路径相关话题,特设圆桌论坛,邀请到了嘉寓集团董事长田家玉及天壕环境董事长陈作涛,共同探讨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看中国企业家如何为共筑绿水青山的地球家园而努力。 以下为部分对话实录整理: 双碳目标下 企业如何化“险”为“益” 艾诚:有人把2021年有称作是“双碳”元年,面对双碳,嘉寓集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田家玉:我们国家现在提出了“双碳”,这是向世界的一个宣誓,对全球影响非常大。 “十四五”我们刚刚走过了第一年,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回顾下 “十二五”“十三五”这十年,我们叫治理环境,关停小能耗企业,有数以万家的中小企业在这个时期已经被洗牌、不存在了。而现在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高目标。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如果不考虑往绿色经济去发展,我认为对于企业的可持续性是有问题的。 艾诚:作为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代表,您感觉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田家玉:转型本身就是有风险的。企业成立了几十年,实际上我们原来是做节能门窗的,现在我们做新能源,做光伏,做EPC,做风电,做氢能,做新能源的智能制造,首先是思想和认识上的转型,实现思想的转变是很痛苦的,因为大家认为这是有风险的。我们用了接近两年的时间,才完成了集团上下思想的统一,这是很难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技术和产品的转型,论门窗、幕墙,我们已经是中国头部企业了。但在光伏这个大市场,我们作为一个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我们能扮演什么角色?会不会因为转型,而让这个企业一去不复返?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紧紧抓住了在部件上的研发和投入,用四年的时间,通过技术革新为北方清洁取暖作出巨大贡献。 艾诚:有句话说得好,永远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因为危机中往往蕴藏着新的机遇。请问陈作涛,您在从事新能源开发的过程当中,减排和高质量发展是矛盾的,企业在绿色转型的过程当中,您有没有发现新的商业模式? 陈作涛:其实一个企业从最初成立到发展高峰,以及到了高峰之后需要调整的过程当中,实际经过了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这个过程中,选择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个生死考验。转型过程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看准趋势。比如说我们转型到天然气,天然气是我们未来较长时期要运用的低碳清洁能源。在这个行业里面其实已经有了既有模式,就是城市燃气,大家知道这在每个省都有,在这样一个市场里面好像已经没有你更多的空间或机会了。但是天壕的基因就是创新,我们在天然气这么一个看上去非常传统的产业里面,如果说我们出奇兵,做一件可能是行业里很多的,甚至是大型规模企业所也没有探索过的一条商业模式。我们干了什么事?就是去找清洁能源中的非常规天然气,那就是页岩气,中国蕴藏着大量的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特别是在西部,陕西、山西,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清洁能源通过传输管网对接到我们中国最大的华北市场?所以天壕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进行了一个最大胆的商业模式创新,我们要建设一条从山西到河北的国家级城市管网,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中海油的大力支持,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从山西到河北近570公里的管网的建设和投入,这是我们五年最大的创新和转型。
双碳目标与资本市场:企业如何借力绿色金融? 艾诚:2021年的资本市场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传统能源,神华为代表的,他们股票市场高涨。当然,宁德时代作为新能源的代表,突破了万亿,为什么在双碳背景下,传统和新能源都在涨价?天壕也是双碳利用受益者,如果想要抓住双碳的资本机会,我们要怎么正确认识? 陈作涛:我认为全球的资本,特别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关注双碳领域的实体企业,首先大方向一定是正确的。大家看到中国已经非常明确地规划了大的目标,也就是“3060”。我觉得投资要投趋势,双碳目标的确认,会非常明确地改变中国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所以我觉得,围绕着跟双碳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大胆投入,中长期都是确定性的大赛道。其实包括新能源汽车,以及跟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包括电池及其他相关的一些配套的产业,包括我们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产业,以及相关配套的企业,还有低碳的天然气的产业,包括我们还有改变生活方式的配套的技术服务公司,也都是在这个大赛上的受益者。我们在六年前全面布局天然气低碳这个产业,到了今年开花结果的时候,看到了天壕在今年资本市场的表现,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对天壕企业的价值回归所给我们的认可。我相信天壕会在此基础上走得更好更远。 艾诚:金融在各个产业都是进行资源配置的杠杆和工具。围绕着绿色金融,一定会成为脱碳的积极杠杆,两位企业目前对此有何期待? 田家玉:前不久,国家明确地提出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特别是对绿色能源的支持,应该说给了很多很多的政策。比如我们最近在辽宁做了15万户的清洁能源取暖,享受到了政策性的贷款。国家农业开发银行给我们的资金,审批时间、速度非常之快,20天的时间,给了我们4.5亿的绿色金融支持。在甘肃我们拿到了400兆瓦的光伏,金融机构按照现在的申请,有1.7%的年化,这是国家政策。绿色金融给我们承诺的利息不会超过国家基准利率,而且时间是15年。如果我们没有这个绿色产业,就不可能得到绿色金融的支持。所以说我相信,如果我们都在往绿色转型,那么国家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陈作涛:金融永远是企业发展重要的推动点。但我还是觉得金融,特别是绿色金融,既然我们国家已经定了“3060”这个大的目标,国家在整个的绿色发展上也有了非常清晰的路径。我认为整个双碳的主力军还是央企、国企,他们在整个光伏风电,特别是分布式光伏能源,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集团下面还有一个天壕新能源,是专门做中国生物质热产的连锁运营投资商。在上个月的行业会上我跟大家分享,我说我们希望更多的绿色金融,国家的银行每年有大量资金进入了绿色金融,但是你们要分到底进了哪一个行业,第二是进什么样性质的企业,要把它拿出来,能不能更多地进一些类似生物质能源企业里的民营企业。生物质能源作为未来中国低碳的重要的新能源组成部分,实际上我们是依赖补贴的,生物质能实际上是农村农民处理废物转移,通过新能源补贴转移支付方式,在这么一个背景下,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关注生物质能源这个产业,关注生物质能源里面更多的民营企业融资。希望财政部在生物质补贴上有一个更积极的时间表和推动计划,共同推动国家的双碳的目标。 双碳战略下 预见企业绿色未来 艾诚:双碳不仅是政策的呼吁,还是每个人参与的决心。碳中和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制造力量的整体投入,和我们每个人,每家企业都息息相关,也必然影响着每一个人。最后我们有一个必答题,叫做以十年为期,预见未来,你相信什么。 田家玉:未来的十年,乃至更长,我相信中国在整个能源的政策上,大的背景下,我们公司的产业全部融入到国家的战略上,我们聚焦主业,聚焦能源,我相信未来十年,嘉寓的发展会更美好。 陈作涛:我们的基因是一家创新的企业,我们已经在正确的赛道上,在国家有一个非常清晰路径和明确目标的赛道上,做正确的事。我们还会不忘初心,守正创新,我们相信天壕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艾问人物》(iask-media.com)认为,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从2030年“碳达峰”到2060年“碳中和”,中间只有短短30年时间。这其间的任务之重、转型之难、压力之大可以想见。不过高压之下,必有强者。“3060”目标是中国对世界许下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企业重塑自身发展范式的重要机遇,此情此景下,企业更要顺应政策趋势,加紧修炼内功,努力在全球碳中和的浪潮中,拿到属于自己的那张“零碳方舟”船票。
END
编辑:Catherine 图编:丘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