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仅以“出轨”为由请求离婚?法治精神不容误读和曲解

 草容生 2022-01-05

作者:陈广江

恰如律师所言,“不能仅以'出轨’为理由请求离婚”的荒谬之处,首先在于混淆了“不能请求离婚”和“不能判决离婚”这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方“出轨”,另一方当然有权提出离婚诉讼,但法院具体怎么判则另当别论。别说“出轨”,哪怕夫妻双方只是感情不和,任何一方也都有权提起离婚诉讼,但是否判决准予离婚由法院来定。

除措辞不严外,该文另一“硬伤”则是对法律和司法解释条款的机械解读。民法典规定,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即使“出轨”与“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等应当判决离婚的法定情形存在很大区别,但依旧可以作为法院裁量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民法典设置了兜底性条款,即“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些恶劣的“出轨”行为是有可能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

概言之,一方“出轨”,另一方有权以此为由提出离婚诉讼;法院在审理时,会综合考虑包括“出轨”在内的各种因素,只要认定夫妻感情已破裂,经调解无效,法院就可以判决准予离婚。退一步讲,即使法院判决不准离婚,这次诉讼也有意义,民法典明文规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所以,这篇文章引发争议并不奇怪。一方面,“出轨”践踏婚姻底线,与民众朴素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另一方面,自“离婚冷静期”制度设立以来,部分人产生了“离婚变难了”的担忧,甚至少数年轻人产生了“恐婚”情绪。此外,“性别对立”话题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种情况下,省级法院微信公众号发出《不能仅以“出轨”为理由,请求离婚》的文章,难免会刺痛社会敏感、焦虑的神经。

法治精神不容误读和曲解。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防止冲动式、轻率式离婚是我国法律和政策一贯遵循的原则,也是司法机关一以贯之的追求,无论是民法典设置“离婚冷静期”,还是最高法发布相关司法解释,都不是为离婚设障碍、增难度,而是让离婚更科学、更合理、更务实,更有利于实现防止轻率离婚的立法初衷。(陈广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