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还是不写?这是一个问题——读《记念刘和珍君》

 圩岸学堂 2022-01-05

一、写?还是不写?这是一个问题。

1、不写。

①她,死了,不需要;

②我,心痛到无语;

③我,愤怒到无言;

④他们,写了也记不住。

像祥林嫂一样反复碎碎念讲阿毛被狼吃掉的故事吗——不想成为祥林嫂式的存在,那是弱者无奈的呻吟。

像夏四奶奶一样畏畏缩缩欲哭无泪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吗——不想成为夏四奶奶式的存在,那是庸人偷生的苟且。

像阿Q一样“我手执钢鞭将你打”在脑海中“革他妈妈的命”吗——不想成为阿Q式的存在,那是自欺欺人的可笑。

我们的敌人明明是帝国主义列强,为啥变成了自家人互相残杀?

我们的目标明明是民主共和,为啥变成了执政府门前枪杀民众?

所以,

写什么写?

请愿的结果就在眼前,你指望写文章能改变什么结果?

写什么写!

我应该以何种面目面对死者面对生者?

是哭?

亲者痛,仇者快。

是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是怒?

匹夫之怒,血溅五步;诸侯之怒,百里焦土;天子之怒,流血漂橹。

是恨?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写。

对她,是祭品;

对“我”,是直面和正视;

对我们,是激励;

④对他们,是提醒。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作为刘和珍的老师,“我”在事件发生一个星期后,迟迟没写“一点东西”,“独在礼堂外徘徊”;程君建议“还是写一点罢”,还是没有立即写,又过了一个星期,才写成此文。

这一天,是“二七”,祭奠死者的第二个“七”—— 文章,就当是祭品吧,愿在天之灵安息。

对于文章能起的作用,作者是“彷徨”的。

原以为弃医从文,“呐喊”一呼,应者云集,从此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现在才发现,文字的力量如此微不足道,活生生的现实就在眼前。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我”不敢自称勇士,也该“直面”,需要“正视”。

沉默,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流言,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马丁·路德·金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更何况,

还需要激励“苟活者”;

还需要提醒“庸人”;

还需要警告“有恶意的闲人”;

······

(以上是课文第一和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梳理)

二、写给谁?写什么?需要立此存照。

1、写给谁?

①写给庸人:苟且未必能偷生

②写给流言家:事实真相很分明

③写给刽子手:枪弹棍棒齐上阵

④写给亲朋同仁:对敌斗争莫天真

2、写什么?

①写人:刘和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写事:是蓄谋还是突发?

③写疑:坏人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④写意(义):意气,义气,意志,遗志。

(以上是课文第三到第七部分的内容梳理)

假如把课文看作是作者在“给出答案”,那么,你就能发现背后的“问题”。

第三部分,刘和珍是“暴徒”吗?

答:

刘和珍是一个爱国、爱校、爱憎分明同时又性情温和的人。

第四部分,这是一件蓄谋已久的事件吗?

答: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

是事件发生之后,“我”才知道这件事的。(是不是有人诬蔑鲁迅等人在背后组织策划?)

第五部分,是卫队为了维护秩序而发生的面对面的冲突吗?

答:

从背部入”,“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猛击两棍”——这是在对付手无寸铁的女!学!生!

这是肆无忌惮的屠杀!

第六部分,亲朋好友怎么办?

记住她。

对敌斗争不要天真,“请愿是不在其中的”。

第六部分,“我们”怎么办?

认清现实。

她没有白死。

她不会白死。

三、写了之后怎么样了?今天的我们能学到什么?

1、如何面对所爱的人去世?

2、要不要为某个“共同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补充阅读:桑德尔《公正》。

3、怎样把“宏大叙事”和“个人体验”结合在一起?

【参考意见】

1、《寻梦环游记》,提供了跟鲁迅一样的答案。

记住,记住,记住。

记住她,就是最好的面对。

从她那里汲取精神力量,就是最好的面对。

2、我们需要活在“共同体”中。

人,是社会人。

不管今天社会的颗粒度如何细,细到每个人都成了单个原子化的存在,你都无法摆脱一个事实:你离不开社会。

全人类是由不同的“共同体”构成的,你总是处在某个“共同体”中。

你来自“共同体”,你生活在“共同体”。

真的就是那句话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水,唯有汇入江海河流,才能活着。

3、以小见大,把宏大融入具体人物。

社会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构成的。

我们天然对“某个人”的命运感兴趣。

其他个体的命运,就是我们自己的命运。

宏大并不单独存在。

摆脱作文中对着空气喊话的宏大叙事的办法,就是把自己代入其中。

想想真实的自己的真实反应。

《记念刘和珍君》,作者叙写的,是真实。

真人,真事,真我。

修辞立其诚。”

【题外话】

写文章,就是在回答问题。

想清楚,你想回答什么问题,你就找到了文章的灵魂,知道了写什么以及怎么写。

本文想回答的问题是:

课文,跟今天的我们有啥关系?我们为啥要关心一百年前的这件事?

所以,

本文的提问,既是对课文的提问,也是对当下的提问

我们依然,

要回答“写(说)还是不写(说),写(说)什么怎么写(说)”的问题。

今天的时代跟鲁迅的时代,当然不能简单类比。

但,

有些逻辑,是相通的。

比如,

家丑要不要说?说到哪种程度?怎么说?

真,善,美,

简简单单三个字,做到不简单。

今天就到这里吧。

言多必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