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王游地府

 老大姐嗨 2022-01-05

传说唐王李世民在位第三年,普天大旱,田地里的庄稼大都干死了。老百姓为求生存,全国各州县都组织了求雨会,这就感动了玉皇大帝,于是,玉帝派天罡星下凡来主办这事。

天罡星下凡来,装做一个算卦的先生,在京城摆了个摊摊。问卦的人成千上方,络绎不绝,算卦的人都不问自己祸福,只求天公下雨。

天罡星下凡算卜之事被泾河老龙晓得了,他装做一个老头走到天罡星面前要算卦。

天罡星一看这老头是泾河老龙装的,拱手道:“呀呀,是什么风把龙王也给吹来啦?”

泾河老龙说:“我也要算一卦,不算别的,只要你算算看什么时候下雨。”

天罡星一算,说:“七月七的子时起云,卯时行雨,雨点是城内三点,城外七点。”

泾河老龙说:“如若你算不准,我就杀你的头。”

天罡星说:“如若我算准了,你就要被杀头!”

七月七日这天,泾河老龙有意错行布雨,他来个卯时的风,晨时的雨,城内七点,城外三点,弄得城内房屋被淹,百姓叫苦连天;城外只打湿了个地面。

行雨后,泾河老龙找到天罡星说:“你的卦为什么没算准?”

天罡星怒道:“泾河老儿,你好大的胆子,我奉玉帝之命,下凡主持布雨救民,你敢违抗玉帝之命,有意错行布雨,该当何罪?”

泾河老龙连忙给天罡星跪下哀求:“天罡菩萨,望救老龙一命。”

天罡星说:“我救不得你,要砍你头的是唐王手下的老臣魏征丞相,他已奉玉帝之命,你若要保全狗头,只有去求唐王了。”

文章图片1

泾河老龙来到京城,找到唐王李世民,把自己错行布雨,要被魏征砍头的事如实向唐王讲了,求唐王救命。

唐王说:“请老龙放心,魏征老臣那儿,寡人招呼一下便行了,万无一失。”

李世民送走泾河老龙,来到魏征府第见魏征正在磨刀。见唐王来了,魏征放下刀上前施社,随后二大便下起棋来。

唐王本想下棋途中再说泾河老龙之事,谁知到中途,盘上落了一颗棋子到地上,魏征便弯腰去捡。唐王见魏征半天弯腰不起,额头上汗水直流,拿起他的玉扇给魏征扇几下。

文章图片2

随后,听魏征出了一口长气,伸起腰来,唐王见状问。“爱卿,你在作甚?”

魏征说:“臣刚正在铡泾河老龙,好费力呀,要不是圣上给我扇了几扇,我还真铡不下他的头呢!”

李世民一听,大惊道:“坏了,坏了,你已经把泾河老龙铡了?”

魏征说:“是呀,你若不信,到武朝门去看,他的头已经挂在那里了。”

唐王来到武朝门一看,果然,老龙的头挂在那儿还在流血呢!

泾河老龙阴魂不散,见唐王来了,大叫道:“李世民,你堂堂国君说话不算数,还我头来!还我头来!”

李世民真成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那老龙圆瞪双目张口要吃李世民,吓得唐王转身便跑。唐王回到寝宫,几日不敢出门,派了好多将兵日夜保卫。

泾河老龙见唐王几日不露面,想不出办法伤害他,一气之下就来到了阴曹地府,向掌管生死大权的崔判官告了唐王一状。崔判官一听,这事真有些棘手,便禀告阴天子请示如何办?

阴天子下旨说:“那唐王乃一世英明之主,不可草率听了一面之词,可请唐王地府一游,了结此案。”

崔判官派人把唐王李世民带来阴间与泾河老龙对质,问清了原由,崔判官说:“泾河老龙错行布雨,造成灾难,本该打下十八层地狱;唐王为了救你,但无意错失机会,看在唐王份上,饶了你,让你转胎阳世,做个凡人去吧!”

崔判官命人押走泾河老龙,对唐王说:“贤侄,现在你就不必担惊受怕了,我已将他发还阳世,投胎成了一个小儿。”

李世民向崔判官作揖道谢,发誓今后一定作个明主。

崔判官说:“阴天子知你来地府,要我领你去见他,然后在地府四处游游,再将你发还人间。”

文章图片3

李世民随崔判官见过阴天子,又在地府游了几个时辰,问崔判官:“不知寡人阳寿何许?”

崔判官翻开生死簿一看,阳寿只有三十岁。唐王一听,大惊失色,长吁短叹。

崔判官说:“贤侄不必过虑,生死大权既掌握在我手,我给你改改就行了。我将三字改为五字,这有何难!”

这样,就给唐王增了二十寿年。果然,李世民后来只活了五十岁就寿终了。

崔判官又说:“贤侄,我好多年没吃过南瓜了,这次回去,能否派人送几个南瓜给我?”

唐王说:“送几个南瓜,实在礼轻,小侄一定遵命。”

李世民在龙床上睡了七天七夜人事不醒,整个朝廷,上上下下忙坏了手脚。这时,突然听他大叫一声,醒了过来,他仔细一想,才知自己到阴曹地府去走了一遭。

唐王醒来,大臣们膝地而跪,高呼万岁,祝他万寿无疆。

魏征上前说:“圣上龙体欠安,全系老臣之罪!”

唐王说:“不必这等说,爱卿无罪,只是寡人一时疏忽,才如此地府一游。”

在场的个个听得呆了,唐王笑了笑,讲了经过,大家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唐王说:“阴曹掌管生死大权的崔判官崔主公要我派人送几个南瓜与他,你们议议,让谁送去?”

于是,大臣们又忙开了,到底派谁送去呢?这可是个新的难题。

谁愿意去送死呢?虽然唐王允诺,谁赴阴曹,全家坐吃俸禄,终身享用。一连几日,没有哪个敢自告奋勇,替唐王了却这一心愿。

李世民也不好强迫哪个臣子去,心中添了一件烦恼。只好下令贴出告示,有愿去阴曹者全家终身享受皇恩。

告示贴出去几日,没有哪个百姓敢来揭榜,人生一回,有谁不惜生命呢?虽贫寒人家衣食艰难,但子女在膝,人伦之乐,有谁愿抛妻别子呢?

又过了几日,终于有一个公子模样的人来揭了榜,神情沮丧地要见唐王。

唐王见了此人,问道:“你既然自愿去阴司送瓜,又为何如此悲伤模样?你真可自愿?孤不勉强于人。”

那人说:“不瞒圣上,小人实属无赖,才愿前往阴司送瓜。”

原来,此人姓赵名清,京城人氏,本有一个小康之家,早年父母挣下一份家业,开了一间杂货铺。父母去世后,他经营有方,倒也过得宽宽绰绰。后来娶了一个良家闺秀为妻,婚后恩恩爱爱,几年后得了两儿一女,过得快快活活。前不久,赵清出门返家,看见妻子抱着女儿坐在门前,双脚叉开踏在门槛上,觉得不雅;生意人认为女人如此践踏门槛,会断了财路,便说了她几句。

哪知他妻子却把这事看得太重,心中一急,认为女人太低贱,实在想不开,上吊死了。

妻子死后,三个孩子整日哭闹,不吃不喝,向他要妈妈。为此事,赵清忧心忡忡,也十分后悔,本想随妻上吊一走了之,可又不忍心三个孩子才没了妈,又马上没有了爹,放心不下子女。就在这时,忽听人说皇上放榜,寻人去阴司送瓜,他便前来揭了榜。

唐王听完赵清之言,问道:“依你之言,你是想以此来解脱苦楚?”

赵清说:“圣上之言极是,小人实在无有他法可想,不如这样,既忠了君,又合了我意。”

“如此,好吧,你就放心地去,朕一定派人抚养好你的子女。”

唐王就这样下了圣旨。唐王下令接了他的子女进宫,一边叫人设了香案。赵清头顶南瓜,在香案前左转三转,右转三转,几转几不转,晕倒在地,就转到阴曹去了。赵清头顶南瓜来到阴曹地府,见了崔判官,崔判官高兴得不得了,连夸唐王是信誉之君,便派了一个鬼差,领赵清到阴曹四处走走。

那鬼差领着他才走到二殿,赵清见前面有一女子,手提油壶,很像他的妻子,三脚两步追了上去。果不如他所料,正是他的妻子素娟。

赵清一把抓住素娟的手,哭道:“素娟,你害得我好苦呀!也想得我好苦呀!几句话,你便耿耿于怀,抛夫别子,好忍心哪!”

妻子一见是丈夫,先是吃了一惊,然后问道:“夫君,你怎么也到这里来了,我们的孩子可怎么办哪?!”

素娟说罢,眼泪长流,瘫在地上。

赵清连忙扶起妻子,把为唐王地府送瓜一事从头讲了一遍。

素娟止住泪说:“人生在世,恍若一梦,你我夫妻一场谁知如此下场。只怪为妻心眼太小,害得家破人亡啊!”

赵清说:“事在人为,你我夫妻在阳世本来恩恩爱爱,过去之事不必再提,你我阴曹相会,真乃不易,不如我去求了崔判官,准我夫妻在阴曹过满百年之期,永不分离。”

素娟拉住赵清双手,凄然一笑。

赵清赶忙转回找到崔判官,崔判官见他转来了,说:“你不辞辛劳,不惧生死,我给你添加阳寿十年,现在你可以返回人间去了。”

赵清一听,连忙跪下:“大人,我不想回返阳世了。如若大人恩准,是否可将我妻子素娟发落回人世,好抚养我那三个孩儿。”

崔判官一听,还不明里细,问:“你妻子现在何处?”

赵清说:“刚才大人恩准我四处游历,在二殿我碰见了她。”

崔判官说:“原来如此,还不快快带来见我。”

那鬼差连忙带进素娟,崔判官见她是个贤良之人,说:“你们在凡世安份守已,又是自丧性命,待我禀过阴天子,一同发还阳世去吧!”

阴天子照准。赵清就这样手拉着手领着妻子离了阴曹地府,回长安老家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