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君白日飞升法,正在焚香听雨中。”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即事》诗中两句,几乎成为当下香文化爱好者的口头禅。今日节气雨水,正是焚香听雨的好辰光。 雨水为孟春中气,标志着新岁降雨的开始,民谚说“春雨贵如油”,节气雨水期间一般降雨不会太多,雨量也不会太大。 焚香听雨不仅仅是文人香友们的雅兴,雨水的湿气,对香韵的表现也确有润香、留香的作用。因为香气挥发依赖空气的流动,空气的湿度则对于改善香气中的烟焦味,润化香韵非常有效。就像咖啡的味道在85℃的温度时品饮最佳,薰香最适宜的温度在23-25℃,湿度是75-85%之间。明代松江文人陈继儒在其《小窗幽记》卷七中道:“焚香啜茗,自是吴中习气,雨窗却不可少。”宋代学者吕大临《考古图》中述博山炉之用道:“炉像海中博山,下有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象海之回环。”博山炉的用法,便是在炉下盛盘中添加热汤,以此人工增加湿度,这一汉代薰炉的用香方式,已深得品香三味。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茶令人爽,琴令人寂。”古人啜茗操缦饮酒品香并不似今人惟求一醉般饱足宣泄之欲,而是以物怡情,以物修德。在日本香史上影响深远的《香十德》概括了香的灵魂、品质、内涵与功用:“感格鬼神,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香十德》的作者被认为是宋代文人黄庭坚,他也因此被奉为“香圣”,但实际上,在黄庭坚的传世诗文中并无此文,据《香志·香圣黄庭坚》一书编者孙亮考据,《香十德》一文作者在十八世纪前的日本香界被视为一休和尚所作,自明治维新后才出现与黄庭坚相关的记载。 日本香道在平安时代流行的“六种薰物”香方,以“梅花、荷叶、菊花、落叶、侍从、黑方”代表不同时节的自然香气,现在已成为代表日本文化的传统薰物。那在中华香文化传统里,雨水节气焚什么香合适呢?从文人用香角度,依旧是花香作为代表,春雨杏花香,夏日品清莲,金秋木樨香,冬雪探寒梅。《陈氏香谱》中录有两则杏花香方,其中一方甚简单:甘松、川芎各半两,麝香少许,共为末,炼蜜和匀,丸如弹子大,置炉中迎风烧之尤妙。 从今年的气运角度来说,近日春雪降温为春行冬令,宜用寒则热之加以平衡,用辛温散寒、祛湿化浊的香药如苍术、白芷、藿香、艾叶焚薰亦佳。 宋代文豪苏轼诗曰:“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在今年这个特殊的雨水节气到来时,读一卷书,焚香听雨,吐纳养息,权当闭关清修吧。 今日见报版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