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的犍陀罗》 | 千里自同风

 苇杭工作室 2022-01-05
播出时间:2021年12月6日22:30 & 7日22:00,CCTV-9纪录频道分别播出上下两集

纪录片《永远的犍陀罗》

苇杭手记01

接手犍陀罗题材之初,非常畏难。犍陀罗,如此艰深的专业课题,国内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尚屈指可数,研究亦较国际滞后,大多数普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个拗口的名词。——我就是这样的普通人,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由Gandhara英译来的名词

创作周期既定一年。一年时间,四季可以走过一个轮回,动物可以完成一次洄游,植物可以授粉结果,人类可以谈一场恋爱,而让一个因纪录片工作任务无意中接触到犍陀罗的人,去完成原本应该在案头研究兼田野考古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辈子才有资格做的事?怎么可能?!机缘巧合,就这样开始奔走在通往犍陀罗的路上。

犍陀罗真是一个神奇的窗口,透过它,不仅能窥见漫漫丝路中所有风暴,还可以串起东西方文明汇流时掀起的朵朵浪花——这是一种融合了希腊、罗马、印度风格的造像艺术,传入中国后,对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造像甚至道教造像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又由中国波及日本和朝鲜半岛,可以说,它是一种贯穿欧亚大陆的重要艺术风格,是一种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重要文化艺术,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文明碰撞融合的一个重要例证和载体,而中国观众对犍陀罗却知之甚少。

透过这个神奇的窗口,也让我一下子接触并知晓了国内外佛教考古和佛教艺术研究的几十位专家,比如面对面采访和请教的就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王镛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静杰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杭侃教授和李崇峰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杨林主任、敦煌研究院赵声良院长、浙江大学东亚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孙英刚教授、日本龙谷大学特任教授宫治昭先生、印度国家博物馆B.R.MANI馆长、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考古系M.Nasim Khan教授等国内外顶尖级学者。——能够在一个片子里同时汇集这么多的中外泰斗级人物,是一个奇迹……我只能说,往同一个方向走的人们,早晚会相遇。只能说,犍陀罗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纪录片作为一个特殊的影视门类,它可以往电视机构靠,也可以往电影领域靠。往电视靠,编导更像是个产品制造者,往电影靠,可以沾染些艺术创作的味道;往大众靠,注重娱乐性,往小众靠,强调学术性……选择往哪边靠,这是个问题。也由此决定了创作者的分野。

日本NHK的纪录片团队,每做完一部纪录片,相关的书籍就随之配套出版,比如井上隆史,在拍完《丝绸之路》之后,出版了《丝路国宝》;比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张超音因摄影而邂逅并出版了《犍陀罗》。纪录片的平台,导演的身份,可曾认真想过,让自己真正地充分地成为媒介,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像法显那样,像玄奘那样,大的使者成不了,成为小的。

我常常感慨,日本的纪录片导演,有一种我们不具备的殉道精神和文化使命感。比如井上隆史,在NHK工作期间,从事于文明·历史·美术有关的特别节目和大型系列节目的制作,代表作品有:《大黄河》《大蒙古》《中国12亿人的改革开放》《家族的肖像》《四大文明》,《新丝绸之路》等,并由此延伸开去,比如利用新科技向复原巴米扬东大佛壁画发起挑战,并于2016年春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协助举办“巴米扬天井壁画复原展”,以展览艺术来对抗这些年恐怖主义的暴力行为,以及利用基金和众筹积极收购阿富汗因战乱流失的文物,并于2016年4月将这批文物正式赠还阿富汗。崇敬之余,对比之下,汗颜之中,能清晰瞥见我们当下的精致利己主义。  

如果来日能让更多像我一样原本对犍陀罗一无所知的人,能够在轻松有趣中快捷了解犍陀罗造像艺术,了解佛教诞生传播演变中的历史花絮,了解宗教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和文明之间润物无声的融合,当有一天,有机会再见到犍陀罗佛像时,不再是陌生的过客,而是熟悉的故人,能看出它与敦煌菩萨的渊源,能看出云冈五窟的来处,不再惊诧这一尊菩萨跟那一尊菩萨迥异——这,何尝不是一种功德? 


看看法显《佛国记》和玄奘《大唐西域记》,就知道他们经历了何等的艰难险阻,是何等的殉道精神支撑才得以完成西行之路。法显描写过白龙堆沙河的情景说:“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走了十七个昼夜,一千五百里路程,终于渡过了沙河。“其道艰阻,崖岸险绝,其山唯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欲进则投足无所。下有水,名新头河”;

玄奘在罗布泊东沙漠区,“四顾茫然,人马俱绝。夜则妖魑举火,烂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翻越兴都库什大雪山则更是险恶:“满山冰雪,千年不化,凝云飞雪,曾不暂霁”“积雪满谷,蹊路难涉”。且“群盗横行”,“途路艰危,倍于凌碛之地” ……尽管路途艰险,求法者们终以“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的决心与毅力,完成了历史上罕有的长途旅行。古来西游几人回呀。

比起他们万里徒步跋涉的历险,我们摄制组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遭遇的有惊无险不足挂齿;比起高僧们的舍身求法誓言,我们的发心更是微不足道,完成手头这个佛教造像的纪录片而已,顺便藉此表达对一类人的敬意。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忆与犍陀罗之间后知后觉的这份缘,是为了更坚定地在创作之路上走下去。择所善所爱固执,生死以之。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感恩西行路上所有给予本片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和小伙伴们。旧日时光,历久弥香。

(本片由中央新影集团发现纪实传媒承制)

《永远的犍陀罗》第1集

央视频

https://w./video?type=0&vid=h0000280paf

央视网

https://tv.cctv.com/live/cctvjilu/index.shtml?spm=C28340.PVkcgLVeByP5.S64104.40&stime=1638823590&etime=1638827160&type=lbacks


  作者  |           

苇杭,名刘海燕,七零后,纪录片导演,作品有《刺刀下的劳工》《风中客卿》《花冈越狱》《重返卡拉麦里》《寻找端纳》《千古忧乐》《消逝的建》《永远的犍陀罗》等,两度获得国际纪录片“金熊猫”评委会特别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长片“十佳”、广电总局推优,以及“光影纪年”学院奖、中美电影节入围奖;著有影视随笔《光影过客》《小隐六记》,创作手记《念念犍陀罗》即将由三联出版。

  温故  |           

《一念怒目,一念低眉》——静穆与高贵(上)

《一念柳暗,一念花明》——当佛学遇见文学(上)

《一念太史令,一念恒河沙》——史无记载君莫笑(上)

《一念刹那,一念永恒》——遗世之美

《一念王袍,一念袈裟》——王之雀离

《一念问经,一念惟术》——王之格局

《一念江山,一念菩提》——王者之心

《一念乐世,一念苦行》——人间中道是佛家

《一念淫欲,一念清净》——性爱密码卡久拉霍

《一念热血,一念苍生》——古堡里的巾帼英雄

《一念地狱,一念天堂》——幸福的印度火车

《一念猛虎,一念玫瑰》——嫁人要嫁沙贾汗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我的个神啊

《一念印度,一念希腊》——佛像若只如初见

《一念杀伐,一念繁花》——千年之争

《一念成执,一念成悦》——都是手串惹的“祸”

《一念灭,一念起》——缘起

  周边  |           

回眸:梁思成与费正清的“独乐”情缘

乘风破浪——敦煌壁画中的舟船

观展 | 从一物到世界——金华市博物馆“无穷·镜:古代铜镜中的微观世界”展览访谈

观展 | 大叙事下的文物与考古——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常设展览访谈

—————————————————

情怀也是生产力 。做有温度的视频,写有思想的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