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塞患者的“救星”?是陷阱!太多患者中招!(下)

 山东省耳鼻喉 2022-01-06

  上篇文章我们讲了几种药剂对鼻塞患者的使用注意事项,接下来继续讲解其他药剂。

  萘甲唑啉可减轻炎症所致的充血和水肿。临床上,萘甲唑啉滴鼻液主要用于过敏性及炎症性鼻充血、急慢性鼻炎的治疗。用法为仅供滴鼻,切忌口服。成人每次各鼻孔2~3滴。虽然萘甲唑啉滴鼻液是耳鼻咽喉科非处方常用药,但临床使用应严格按推荐用量使用,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如需继续使用,应咨询医师。

  萘甲唑啉滴鼻液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少数人有轻微烧灼感、针刺感,鼻黏膜干燥以及头痛、头晕、心率加快。萘甲唑啉滴鼻液滴药过频易致鼻充血,久用可致药物性鼻炎。

  此外,萘甲唑啉滴鼻液使用的注意事项包括:①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萎缩性鼻炎及鼻腔干燥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孕妇、高血压、冠心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慎用。②萘甲唑啉滴鼻液药液过浓,滴药过多或误吞药液,均可引起中毒反应,对小儿尤需小心,宜用0.05%浓度或更稀的溶液,滴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③不宜长期应用,否则可能引起萎缩性鼻炎。④萘甲唑啉滴鼻液在家庭存放方面同麻黄素滴鼻液类似。

  总之,滥用鼻减充血剂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相对于引起鼻塞的常见疾病来说,药物性鼻炎的治疗相对困难。且大众难以区分药物性鼻炎与普通鼻塞,可能继续使用鼻减充血剂造成恶性循环。因此,临床出现鼻塞应谨慎选药,确需使用鼻减充血剂的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用药。部分药品成分标注并不详尽,因此药品的说明书中即便没有出现减充血剂类成分,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应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辨别。凡喷鼻以后,数分钟内鼻塞明显改善的喷鼻剂,均含有减充血剂。

  引起鼻塞的原因有很多,若出现鼻塞症状,患者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查明鼻塞的真正原因,由专业医生指导用药。自行盲目用药不仅容易踩入各类“陷阱”,还会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