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亚婵:李老师对我的培养与关爱始终如一(附精彩音视频)

 hao129 2022-01-06

图片

李正华老师对我的培养与关爱是始终如一的,直到他的晚年,甚至住院治病期间也一直在帮助我、培养我。1998年夏天,省电视台决定录制我的《岳母刺字》一戏中的主要片段。这段戏的唱腔难度非常大,没有一定的唱腔功力是拿不下来的。虽然过去李老师给我传授过,但我觉得还有加工、提高的必要,很想请李老师再给我说一说,教一教。可是当时李老师因病正在住院,我多少有些犹豫。但李老师一听到我要学唱腔,立即下了床,给我示范起来。李老师一说起戏来,他显得那么的精神,那样的有劲,似乎他的病已经好了。如此连续又教又说十多天,每天不少于两个小时,直到我熟练而扎实的把这段戏的表演和唱腔烂记在心、熟练掌握为止,从而让我圆满地完成了省电视台的录制任务。

同时,我也从李老师的代表剧目中,清晰地看到他在唱腔上的独到创造。由于他的嗓子不是太好,他就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创造了一种“嗑梆子”唱法,即后半拍开口,同时讲究音韵和吐字清楚,从而使他的老旦唱腔苍劲有力,富有激情,令人百听不厌。如《岳母刺字》中的“执银针刺儿肉手发抖战”一段,第一句中的“刺儿肉”,李老师刻意强调“肉”字的力度,以突出母亲对儿子的无限关爱和心疼;第四句“儿的父落水中尸骨不见”,李老师在上板时灵巧自然,不留痕迹,以至有人喻为偷着上板,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李老师运用眉户“老龙哭海”来拖腔,把秦腔、眉户结合得天衣无缝,非常感人,成为独创;第八句“可怜我母子们无亲无眷”,李老师用哭腔唱出“可怜我”,使凄惨之情沁人肺腑,“无亲无眷”用“嗑梆子”的唱法,显得很有激情;随后的四句唱,每句后四个字都用“嗑梆子”的唱法,别有韵味;“勾结那金挞子扰乱中原”一句,“金挞子”一字一嗑,“扰乱中原”两个字一嗑,加重了岳母对奸臣和外敌的仇恨之情。李老师唱戏“恨戏”,一出场就进入角色,每一句唱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加上李老师会敲鼓,对板路特别熟悉,演唱中常有即兴发挥,从而使他的唱腔更显多姿多彩。

图片

1

秦腔《岳母刺字》全折

康亚婵——岳母
王战毅——岳飞
巩娇浇——岳妻
王   庆——岳安
康亚婵《秦腔老旦艺术的开拓者》节选
编辑/刘军  审核/妍薇  终审/何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