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圣人孔子,大家肯定很熟悉,从我们上学开始,我们就是孔子的学生。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这样叫我们学习、交朋友,处事的金句,可能大家已经在很早之前就背的很熟了。可以说,没有孔子,就没有我们中国人的性格。 史学大家司马迁曾经写过历史上对孔子最著名的评价,他在《史记》里面这样评价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意思是说: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准则。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孔子一生追求礼乐,开创了儒家思想,历经艰难困苦,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教育家,并且编写了六书,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教材。这样的圣人却被人家叫做“丧家之狗”呢,他又是怎样影响世界的呢?
一、小时候自学礼乐 我们先要从孔子的出身说起。大家先想一个问题,孔子是姓孔吗?其实孔子不姓孔,而是姓子。这个姓氏现在很少见了,可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名字可是千奇百怪的,那个时候,一个人的身份要有四个符号来确定:那就是姓、氏、名、字,这四种都不一样。直到秦朝统一以后,才统一规定了姓名规范。 所以孔子的全称是姓子,氏孔,名丘,字仲尼。孔子的祖先是商朝的贵族,到周朝时被分封在了宋国,本来讲孔子应该是一个贵族少年成功的故事,但是到了孔子爷爷的爷爷时,因为宫廷内讧被贬为平民,也改姓孔了,从此以后孔子的家室就变成穷苦老百姓了。所以在孔子没有出生之前,孔氏家族的倒霉运就开始了。 孔子的爸爸,是鲁国贵族孟献子属下的一位猛士,因为立了两次战功,被提升为大夫,他在66岁时娶了孔子的妈妈颜徵,但是因为孔子妈妈当时还不满二十岁,由于年龄相差太大,不符合礼仪,所以那时候,孔子爸妈,就住在尼山上等待他们孩子的出生。孔子就是在尼山上出生的。他生下来的时候,头顶凹陷,因此爸爸给孔子起名叫丘,字仲尼。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孔子生于尼山,所以名丘,字仲尼。 孔子小时候就是一个倒霉孩子。三岁时,死了爸爸,十七岁时,又死了妈妈。但是孔子的家里很注重礼仪教育,生活的贫困,也促使他很早就开始谋生做事了,并且学会了很多本领,小时候的这段经历,孔子自己也说是“吾少也贫,故多能鄙事。” 孔子生长在当时的文化中心鲁国,在周礼的熏陶下,孔子很小的时候就注重礼仪的学习,6岁的时候,“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世家》)。在当时,小孔子就很会自我要求,他不像一般的小孩那样玩耍,而是经常把祭祀时的祭器摆列出来,练习磕头行礼这些礼仪规范。 孔子十五岁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刚上高一的那会,就确立了坚定不移的学习志向,他听说国都里有个大贤人老子,就带弟子南宫敬叔一起去拜访他。身体力行的践行了论语里面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向优秀的人学习,面对你认为不好的人时,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情况。他那时候这样如饥似渴地学习鲁国保存的中国古代文化,从中寻求治国救人之道。这一基本方向,决定了他一生的生活道路,形成了儒家的思想特点。 二、中青年追求政治抱负 孔子在很年青的时候就渴望做公务员的工作,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世界。他的第一份公务员工作,是在鲁国三大家族之一的季氏家族当仓库管理员,第二份公务员工作是专管牧场养殖工作。这两份工作孔子都做得很认真,他老年的时候和学生说起这段经历,还很自豪,他说:“叫我管仓库,我就把仓库里的账目计算得清清楚楚,叫我管牛羊,我就把牛羊管理得肥胖强壮起来。”这两份底层工作让他了解到了人民群众最真实的想法。 到了30岁左右的时候,孔子在鲁国当公务员取得过一些成就。也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儒家思想体系,孔子认为国家的管理应该以“礼”和“仁”为基础,他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认为当官的应当体察民情。在处理“礼”和“仁”的关系的时候,他觉得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就算有了仁德,这样就能使得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得到缓和。这种“礼”和“仁”密切结合,就是孔子说的“中庸”,它是一种最高的德性。 有了自己的儒家思想体系,就开始有学生跟着孔子来学习了,孔子也从那时候开始,希望向更多的政府官员宣扬自己的理论,以此建立更高的成就,来实现他的理想。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始终没有获得统治者的重用,直到52岁时,孔子被任命为鲁国的大司寇,相当于丞相。55岁时,又受到政治排挤和陷害,为了宣扬儒家治国理政的学说,寻找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孔子就带领他的学生开始周游列国。 三、退休年龄周游列国 在55岁的时候,也就是在我们一般人的退休年龄,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开始带领学生周游列国。他们先后经过卫、曹、陈、宋、蔡、郑、楚等十几个国家,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直到68岁时返回鲁国。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他们好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就像论语里面说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人的志向是不能而且不应该被改变的。苦难之中,都到退休年龄的孔子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志向。 在陈国的匡地,因为孔子长得像阳虎而被当地老百姓围攻,被拘禁了整整五天。在宋国又差点被宋国的官员杀害。 有一天,他们来到了郑国,孔子与学生走散了,于是他就站在郑国东门等他的学生。他的学生子贡向人打听他的老师,一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肩像子产,但腰部以下却比禹短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后来找到孔子,把那个郑国人的话告诉孔子。孔子觉得那个郑国人形容的真是精辟,自己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外貌形容得倒还是其次,但是说我像丧家之狗,的确是这样啊!的确是这样啊!63岁的时候,孔子一行人被围困在蔡国,没有一点粮食,断粮了很多天,许多学生也活活被饿死。 孔子和学生周游列国,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当时战火频繁、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他们所宣扬的学说很难被国君们所接受。 四、沉淀下来办教育 在周游列国14年后,68岁的孔子带着学生回到鲁国,开始沉淀下来从事教育工作,孔子也开始对《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书,展开修订和整理工作。 我们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大教育家,孔子那时候做教育是很勇敢的,他倡导“有教无类”,也就是说不分贵族和平民,不分华夏与夷狄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在当时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孔子有弟子三千,知名的又二十七人,这些弟子也是来自各行各业,像我们熟悉的子贡是做生意的,颜渊过得很穷,像丐帮的人,曾参是个高干子弟。 孔子做教育,是希望人间充满仁爱,实现大同世界,因此,他特别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化培养,也看中个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作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就是孔子教育理念最好的表达。 孔子教导学生最出名的就是因材施教,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这时,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就问孔子,怎么教的不一样。 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冉有与子路二人,后来从政都有成就,多亏孔子的教育有方。 五、影响世界成为圣人 公元前479中,孔子去世,终年73岁。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孔子对自己的一生作了阶段性的总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见于《论语·为政》第4则)。孔子的一生都在学习,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社会,他创立的儒学也成了我们中国人性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国宋代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评价最能体现孔子对世界的影响。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儒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1998年,全世界100多个宗教组织代表集会发表“普世伦理宣言”,将中国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进宣言。西方出版界更是把孔子排进了“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的前五位。 我们国家现在倡导回归传统文化,包括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碰到的好多理念,其实都是来源于孔子。虽然被叫丧家狗,但孔子以他不断得学习和坚定地信念,影响了整个世界。 福利时间 福利时间 福利时间 现在很多人的微信都有视频号了 看视频学语文你值得关注 孩子的成长过程, 就像一棵树的成长过程, 最诚实,最外显, 浇灌什么,就长出什么。 匠心名师宣言 “教孩子的时候我全身心投入,因为我知道, 在这短暂的岁月里,我会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 我不浪费一分一秒,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并视自己为教师和家长兼具的角色,而非仅仅是教师!” 《暑假预习读写记录卡和1-6年级课外阅读记录卡》附《1-6年级暑假作业》,可下载打印! |
|
来自: 昵称415089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