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对负责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blackhappy 2022-01-06

商业洞察 丨作者/ 刘 星

这是战与读公众号的第15篇原创文章

在管理中我比较喜欢授权,让下属负责一个个项目,或负责整个业务流程中的某个部分。

“授权”,就是权利的下放,同时也是责任的下放。

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我发现:“授权是否成功,不仅与授权者的对授权的理解有关,更与被授权者对于“负责”的理解程度息息相关。”

1

负责,是对那些“没发生的事”负责

很多人的对“负责”的理解过于表面,也过于浅薄,也过于单一。

有段时间公司业绩不理想,我让总监去负责提高团队的成交能力,给团队搞搞培训。

然后他就很认真的准备,然后很认真的搞了一次培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觉得这个事结束了,自己的责任已经尽到……

看到了吗?

这就是很多人对于“负责”的理解。

如果你想让人生上升的新的高度,那么,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小看“负责”二字。

很多时候,面对同一件事,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理解不同,判断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采取的行动和得到的结果自然也不同。

大部分人只能看到事物“表层的含义”,却忽略更深层次的原因,更加深远的意图。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在这样的细微处开始逐渐拉开距离的。

什么是“负责”?

“负责”,表层意思,是对“某件事情”负担责任,认真工作,尽到应尽的责任。

但是,对于自己有着更高要求,更高追求的人而言,“负责”的定义,却远远不止于此。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从广西金田聚集上万人造反,两年后就攻下南京。当时的国家军队八旗、绿营兵屡战屡溃。此时正在湖南老家服丧的曾国藩接咸丰皇帝指令负责在当地操办团练。

团练的目的是用于地方的自保。

一般人的理解,朝廷让你负责操办团练,你只需招募丁勇负责保住地方即可。

事实上,大多督办团练的官员就是这么理解的,也是这么做的。

但显然,曾国藩对于“负责”的理解深度远不止如此。

在曾国藩看来,操办团练,不单是要保住地方,守一方太平,更是要让团练成为朝廷对付太平军的一把利刃,匡扶社稷,还天下太平。

视角不同,对“负责”的理解不同,因此采取的行动自然也不同。

其他团练官员大都是选拔原有之兵勇,加以整顿,重新编为新军,完成自己的责任。

但是在曾国藩看来,政府军八旗、绿营在清朝中期时就已经腐朽不堪,积弊太重,毫无战斗力,就算是孙武再世、诸葛复生也难以整顿。

“负责’就要对最终的结果负责,因此,曾国藩建军另辟蹊径,主要概括为“以儒生领山农”。

所用军官多属曾国藩自己的学生、乡亲和亲戚中坚持封建“义理”的知识分子,招募的勇卒多系“深山寒谷贫苦之民”,从而形成了一支以人身依附为纽带的指哪打哪的军队。

同时曾国藩向勇卒发高于绿营兵一倍的饷银,使得勇卒纷纷投靠,队伍迅速扩大。

后来曾国藩意识到,要打败太平天国,增加胜算,除了要建立陆军,还需要水军的配合。

因此,曾国藩开始建设船厂、购买洋炮,筹建水师。

到1854年,曾国藩建成了一支人数达1.7万并装备有几百门洋炮的军队。

这也是晚晴战斗力排名第一的“湘军”的来源。

这支组织严密的部队一经出师,就连连击败太平军,沿长江从武昌、九江、安庆直攻到南京。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内乱。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远没有?

曾国藩意识到洋人可能在未来将是清政府最大的敌人,最大的隐患。

负责,不仅是对那些已发生的事负责。

负责,还要对那些“没发生的事”负责。

于是曾国藩在1865年组建江南制造总局,次年,进一步扩大江南制造总局,学习洋人的技术,并派人到国外留学,自己制造武器。

曾国藩对于“负责”的深刻理解,让曾国藩鹤立鸡群,成事无数,他为师、为将、为相,立德、立功、立言,成为千古一人。

我们总说:“这事我来负责!”但你真的理解什么是“负责”吗?

所谓“负责”,就是要对一切未知“兜底”。

“负责”不仅需要有能力、有勇气,更需要深谋远虑和全局意识。

“负责”,不是我们一起计划1件事,然后你去把这件事完成,你就“负责’了。这不叫“负责”。

在这件事情里面,假设有100件要做的事情,你都安排好了,但你心里要知道,这只是停留在冰山之上的表层。

在冰山之下,也许还有100件没有想到的事情,正在被悄然遗漏。

对于一个负责人而言,就要把那100件漏掉的事情,所有没有发生,但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全部尽可能想到。

“负责”就是对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所有问题承担责任。

责任到底是什么?

责任,不是对那些想到的事负责。

责任,是对那些“没想到的事”负责。

责任,是愿意思考未知性并承诺为之“兜底”。

2

负责意味着对“无穷无尽的未知”负责

一个人之所以靠谱,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全局的视角, 他能不断的发现问题,预判问题、也能快速地解决问题。

而不是对已经定义出来的事情负责。

盲人摸象,不识大体;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全局,意味着整体,也意味着已知和未知。

我们真正负责的是什么?

我们负责的是那个无穷无尽的未知性。

这个未知性,从此就包在我身上。

在我身上,你看不到所有未知。

因为,所有未知,都将被我化解了。

大事小情,艰难困苦、重重困难.....

所有这一切问题,到我为止!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责任人。

你负责的,不仅仅是明面要求的。

你负责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任务。

你负责的,不仅仅是一天8个小时。

你真正要负责的,是你自己的成长。

是对未来未知的一切风险、困难、挫折负责到底。

对于一个负责人而言,不仅是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还要承担失败的责任。

对未知负责,这才是靠谱的负责人。

举个例子,有两个人同时进入一家公司,若干年后两人差距逐渐拉大,一个还是在底层徘徊,一个不断升职加薪,底层员工很不服气,去找老板理论。

因此老板给两人派了同一个任务,去了解土豆的市场行情,土豆的价格。

两人回来后,老板问月薪三千的,集市是否有土豆?

底层员工说:有

老板又问:有多少家在卖?

底层员工赶紧又跑回去问。回来后说:有10家

老板又问:那平均价格是多少?

底层员工很委屈,您交代任务时没让我打听价格呀!

老板没说话,叫来升职加薪的员工。老板问:集市是否有土豆?

升职加薪的答:有

老板问:有几家在卖?

升职加薪的答:有10家,我还问了详细的价格是多少,每一家量大的优惠程度如何,送过来包不包运费,种植产地在哪里,每一家土豆的新鲜程度如何,如果要什么时候可以运过来。

你对事情的理解,就是你在这件事上的竞争力。

负责,不是对那些想到的事负责。

负责,是对那些“没想到的事”负责。

你对负责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3

承担责任的态度,决定了最终结果

在负责一件事情的过程中,通常会有2种承担责任的态度:

一种是承担达成目标的责任,另一种是承担达不成目标接受惩罚的责任。

承担达成目标的责任,就是“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想尽一切办法,让结果发生!”

承担达不成目标接受惩罚的责任,就是“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万一办不成,我愿意接受惩罚!”

这两种承担责任的态度,都有负责意识,但却有着细微的差别。

管理者,通常希望员工承担什么责任?

承担完成目标的责任。

就是我无论如何都要想尽办法,排除万难,达成目标。

而不是说万一没做成,你就扣我工资吧,你罚我款吧!

几乎所有管理者安排任务的目的都不是要惩罚员工,而是想让员工把目标达成。

定惩罚的目的是让员工有更多达成目标的动力。

如果没达成目标,就算批评你,扣你奖金,对于达成目标也于事无补。

这是双方都不想看见的结果。

但是有的时候,人们在接到任务时,很容易把负责理解为追责。

什么叫追责?

追责就是接受惩罚的责任,这事做坏了,我要接受惩罚,承担损失。

但如果你理解的负责是追责,那么会带来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一旦你把负责理解为追责,你就会避免承担责任。

因为你此时的心态是:

这事没做成还要扣我工资?又不是我不想做好,那我干嘛要去负责呢!

哪怕你真的有能力完成这件事。

第二个问题是,一旦接受了惩罚,你就心安理得了。

你会觉得我已付出代价了,然后不去反思,不去总结,不去改进了。

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

幼儿园每天下午4点30放学,家长要来把孩子接走。

但个别家长有时候会迟到,老师就得一直等着。

家长迟到可能是有事耽搁了,也可能是堵车,尽量赶来还是没赶上。

见到老师,他会觉得非常抱歉,让老师久等了,并在以后尽量避免。

后来,老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设定了一个规则:

没有准时接孩子的家长,罚款100块。

结果你猜怎么着?

迟到的家长更多了,而且迟到的时间越来越长。

为什么?

因为家长觉得,反正迟到了罚款100块,我已经承担责任付出代价了。

他就会心安理得地迟到。

我还有很多事儿要忙,那我就5点30再去接孩子吧,反正罚款我都会按规矩交的。

一旦迟到罚款,家长让老师等着,心里就不再有歉意了,因为这个歉意已经被100块兑付了。

这就是这两种负责态度之间,微妙的区别。

一个聪明的管理者,要让员工为完成目标负责,而不是为接受惩罚负责。

因为一旦让员工接受惩罚,大家都会为了远离责任,而忘了完成目标。

一个对自己有着高要求、更高追求的人,要深刻理解这两种承担责任的态度之间的细微差别。

学会承担完成目标的责任,而不是承担接受惩罚的责任。


写在最后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在于你的认知!

你对事情的认知是最关键的,你对事情的理解,就是你在这件事情上的竞争力。

你对事情的认知越深刻,你就越有竞争力!

人与人之间认知的差别,就像是站在1楼,10楼,还是100楼看事物的差别。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只是站在1楼的高度看世界,看到的都是障碍,都是鸡毛蒜皮,鸡零狗碎。

有的人努力攀登,站在10楼的高度看世界,开始能逐渐看到局部、看到轮廓。

有的人比你更优秀,还比你更勤奋更努力,他爬到了100楼看世界。

他看到的是全局,是整体,是更多的未知。

当你1楼遇到问题时,要努力爬到5楼、10楼,去看看,去思考。

再回到1楼执行时,你会更理解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深度,并且不会遗忘细节。

你在几楼思考,又在几楼做事?

在山顶上看见的东西,在山脚是无论如何都看不到的。

这不是不是努不努力的问题,是高度和角度问题。

你对负责的理解程度,思考时的高度和角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