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红灯记》原作者之谜

 cxag 2022-01-07

   产生于极“左”年代,后来又被树为样板戏的京剧《红灯记》,当时的署名被冠以“集体创作”,一般人并不知道它的原作者究竟是谁,以至于它的作者成了个谜。现在该是揭开这个谜底的时候了,揭开谜底的同时就要引出一位饱经沧桑、历经坎坷的人物——著名皖籍军旅作家沈默君。

  提起沈默君,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他感到陌生,然而他的几部电影作品如《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和《海魂》等早已被广大观众所熟悉,50岁左右的人对这些电影仍然记忆犹新。由于沈默君在军旅文学上的杰出成就,曾有“中国的西蒙洛夫(前苏联著名军旅作家)”之称。就是这样一位知名作家,他的一生却充满着传奇色彩。突出表现在从电影《自有后来人》到京剧样板戏《红灯记》的署名演变过程。

  耄耋之年的沈默君, 一次交谈中给我介绍了创作《红灯记》的前前后后。1957年,沈默君和许多优秀作家一样,难逃那场浩劫, 被打成“右派”, 下放到北大荒军垦农场劳动。1961年底, 沈默君“摘帽”时,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将他借调去哈尔滨搞创作。这时,沈默君已收集到许多反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斗争的故事,特别是一位抗联交通员的故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东北抗战时期,这位交通员从黑河来到哈尔滨送情报,住在道外区的一个小客栈里。到了规定的时间,接头的人却没来,他身上带的钱花光了,又不能擅自离开。于是,他装病卧床,硬饿了四天。到了第五天,接头的人才来,这位交通员几乎饿死……东北抗联英烈的不朽业绩,在他心中涌起创作的冲动。1962年5月,组织调沈默君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任编剧。电影导演苏里催促他写一个成本低、故事性强、人物突出的电影剧本。一天观摩话剧回来,在闲谈中有一位导演对他说:如果能写一个“一家人都很亲、都不是亲人”的本子,那就有戏了。“好哇!”一句话冲开了沈默君灵感的闸门,他联想到东北抗联地下交通员英勇斗争的故事,借助戏曲《赵氏孤儿》的启发,构思了李玉和一家三代“都很亲、都不是亲人”的故事。历时9个月,当初那个叫《自有后来人》的电影剧本才最后完成。

  1963年,署名沈默君的电影《自有后来人》在全国上演,引起强烈反响,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不久,《自有后来人》先后被上海京剧院和中国京剧院移植,改名为《红灯记》,但其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并没有改变,剧中人依然是李玉和一家三代“都很亲、都不是亲人”,只是由电影改为京剧而已。后来,京剧《红灯记》又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此时,“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已是山雨欲来。由于沈默君是“摘帽右派”身份,京剧《红灯记》在公演时,不再署原作者沈默君的名字。不仅如此,更大的厄运很快降临到沈默君的头上。1965年,沈默君被莫须有的罪名开除了党籍、军籍,仅保留公职,降级降职,同时被驱逐出长影,流放到安徽省枞阳县再次接受劳动改造。一时间沈默君的名字从中国电影界乃至中国文坛消失了。

  “文化大革命”初期,当有人向江青提问《红灯记》的原作者究竟是谁?江青回答:是沈默君写的。他本人文化不高,是部队一手培养的。别人塑造一个英雄人物都困难,他一下塑造了三个,为党立了一功。但是,此人摘帽后政治表现很不好,大家不要再提他了。另一次,1970年5月,安徽省某军代表要沈默君写他所在的军渡江事迹,剧本定名为《大江飞渡》,遭到沈默君拒绝。于是此人便向江青汇报说沈默君翘尾巴了。江青听后大发雷霆:他翘尾巴,我们共产党就永远不用这样的人。就这样,江青两次点名将沈默君打入另册。因而样板电影《南征北战》、样板戏《红灯记》中,沈默君的名字再度被抹掉。《红灯记》的原作者也由此成为广大观众心中的谜。

  1978年后,随着“四人帮”的垮台,沈默君历时20余年的冤案终于在1979年获得彻底平反。他恢复了一切待遇,由解放军总政文化部创作室电影编剧,转业后调至文化部任剧本委员会委员、电影创作组组长。他一生创作的数部革命战争题材电影,也被重新署名,并且收入《新中国文学大系》系列丛书“电影篇”。在该书中,沈默君的作品几乎占据了同类题材电影的半壁河山,沈默君不愧为中国的“西蒙洛夫”。

  此时,年过花甲的沈默君,毅然马不停蹄地南下广东、海南等地深入生活,新创作了《台岛遗恨》、《孙中山》等电影剧本。上世纪80年代末搁笔退休后,沈默君定居在故乡合肥。

  卓别林有一句经典:“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它能写出未来的结局。”是啊,历史已不再任人打扮,时间最终还《红灯记》原作者的本来面目。沈默君,皖籍军旅作家,故乡人为你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