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太阳病篇提纲证发微_冯门中医工作室-冯献周-冯建伟_新浪博客 和另外 1 个页面 - 个人

 滴水映天 2022-01-08

[转载]太阳病篇提纲证发微

 (2019-07-21 09:32:26)

转载

标签: 

转载


经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 

原文地址:太阳病篇提纲证发微作者:冯门中医工作室陈越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者,作太阴湿土解;太阴之为病,即因为太阴湿土犯及人体所导致的一系列症候。结合最近接诊情况看,首先从五运六气角度看,今年土运不及,应于人则脾土不及,脾土不及则生湿,所以体内首先存在一个湿土的环境,再则现在为夏季,三之气于四之气交汇之时,本就多湿,外在的太阴湿土于内在的太阴湿土同气相求而导致“太阴之为病”,从而出现腹中不适,食欲欠佳,大便溏泻,有的人还偶尔出现腹中痛的症状,此皆太阴湿土为患,所谓“整齐内存,邪不可干”,必然内在的脾胃出问题了,外在的太阴湿土才有可乘之机,所以保护好脾胃,方不失所宜,遵《难经》“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之训即可,冰镇寒凉之品宜忌之,亦不可令空调之冷气直面你白花花的肚子。
        经云:“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泻之。”此寒湿之治也,苦能燥湿,辛能芳香化湿,淡能渗湿,因兼寒故用热以驱寒,酸味之用,盖防辛温苦燥之品祛湿而伤阴。
经又云:“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此言湿热之治也。以苦温之品燥湿,佐以甘淡、辛香之剂,未言以“咸冷”之品之热,盖湿热相当,湿去则热退,妄用“咸冷”恐有误下之虞,“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若热甚者,又另当别论,经曰:“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热甚者“咸冷”之品用之未尝不可。
“太阴之为病”为何不可下之,盖因本有脾土不及,又新感湿土,下之则脾胃益虚,中气下陷,湿邪凝聚中焦,升降不得,而出现“心下硬满”的症候。
          夜半有所思,故留论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