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速递」| 得了荨麻疹怎么办?

 钱首相小泉 2022-01-08

什么是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呼吸道、胃肠道粘膜受累。约20%的人群在一生中会经历急性荨麻疹的发作,慢性荨麻疹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和学习。但荨麻诊不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不具备传染性。

No.1 典型表现

1. 皮肤风团的3个典型特征:

♢ 大小不一的中心性水肿、周围多伴有反应性红晕的皮损;

♢ 伴有瘙痒或偶有烧灼感;

♢ 可迅速自行消退,单个皮损通常在30分钟至24小时内消退,消退后皮肤恢复正常外观,但皮疹可反复发作。

2. 血管性水肿的特征表现为:

♢ 突发的、显著的红色或肤色的肿胀;

♢ 有时表现为疼痛而非瘙痒;

♢ 较风团消退慢。

No.2 常见原因及诱因

1、药物:很多药物可诱发本病如青霉素、血清制品、各种疫苗等。

2、食物及食品添加剂:如鱼虾蟹、奶制品、可可、葱蒜,及柠檬黄等。

3、吸人物:如花粉、尘螨、粉尘、动物皮毛、气雾剂等。

4、感染: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

5、昆虫叮咬:昆虫毒素(如蛇毒、海蜇毒素)等。

6、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风湿热、SLE、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均可成为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原因。

7、物理因素:如冷、热、压力、日光、振动、水、运动等。

8、精神及内分泌因素:如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恐惧等。

No.3 发病机制

1.本病发病的关键及共同阶段是真皮肥大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组胺、缓激肽、 白三烯以及前列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风团、潮红和瘙痒。其中组胺是最重要的炎症介质。

2.除了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外,嗜酸性粒细胞也参与了发病。IL-5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可以趋化嗜酸性粒细胞至炎症部位并使之活化,释放炎症介质参与发病。

No.4 治疗措施

明确并去除潜在的原因和(或)诱因

荨麻疹病因复杂,诱发因素很多,尽可能发现可能的诱因并在生活中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对控制发病十分关键。

系统治疗

急性荨麻疹

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常用的药物包括西替利嗪、枸地氯雷他定、奥洛他定等,病情严重者伴有心慌胸闷、烦躁、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时需要及时到就近医院就诊,酌情给予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治疗。

慢性荨麻疹

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联合或加倍剂量治疗,疗程一般不少于1个月,可延长至3-6个月或更长时间,治疗有效后逐渐减少剂量。建议规律随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达到有效控制疾病发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