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事儿仅剩两天!顺便聊聊我的六年之变

 工大洪哥 2022-01-08

今天,百日跑报名还剩两天。

我的工大胜利战队已经有104人了,实现了首个战队满百的小目标。

第二个百人战队太难了,但多一个是一个,最近一直通过朋友圈拉人,不到最后一个不能放弃。 

今天到单位群里试试,昨天开会的时候,我就讲过希望带着大家在寒假跑跑,利用假期为自己赋能。

发的是报名二维码图片,选取的是“宁要跑不完的遗憾,也不要停滞不前的旁观”这一句引导语。



起步

很难



6年前,我第一次用咕咚APP记录跑步,从此,迈出的每一步都算数!


这句话,我超级喜欢。

又配上我在6年前开始跑步的打卡图片,那时,4.12公里,配速8分,就是我当时的跑步能力,跟大多数人差不多。

然后是动员大家报名的各种话术。

秀丽老师适时出来帮忙,她也是跑步的受益者,其实她比我起步还要早8天时间,这些年,反而感觉是我带着她在跑步。

她特别强调自己通过跑步把膝盖疼治好了,立马引起很多老师的惊叹

“这怎么可能!不是跑步伤膝盖吗?求指导。”

老师们热议跑步是否会伤膝盖。

一时群里跑步成了主要话题。

很多人趁热打铁报名了。

加上朋友圈动员来的,跑友拉进来的,今天竟然一下子增加了19人之多。

以前我都没有在同事群里推荐过的,这次果敢地迈出这一步,让很多人加入,一定会从中受益。

勇敢一些,就对了。

下午在百日跑群里聊天,也把6年前第一次跑步的照片发到了群里,目的还会告诉大家,每个人重启跑步,都是不容易的。

细心的正芬同学有了新发现:

“这个时间是在我们同学聚会之后不久吧?”

“是的,小马哥的启迪。”

“让我们追随小马哥的脚步,奔跑吧,兄弟!”

“这是我那天聚会演讲的一句话。”

(6年前的我,73公斤)

我又晒出了6年来全部跑量,15789.10公里,后面竟然是个顺子,(#^.^#)

“6年跑了78天,至少多赚出78天有效的生命时间。”

是啊,跑步看似消耗时间,但如果自己盘点一下,自己的跑步多是在早上时间,或者是周末的休息时间,如果不去跑步,我大概率也把这些时间消耗在手机或电视上了。

这78天(78*24小时)其实是从无谓的消耗中夺来的,让我的生命更有了质量。

(跑步一年半后的我,北马,66公斤)

记忆回到6年前,那时的我,刚刚结束外地的一项督导工作,在天天久坐的情况下,我的体重飙升到73公斤,恰准备同学聚会,联系上了初中同学小马哥,他常常在群里为着跑步传经送道,像个搞传销的。其时他应该轻松跑半马,感觉很神的存在,也有些神往。

联络的过程中,发现班里有4位同学已不在的,车祸疾病心理原因等等,很是唏嘘。 

被聚会主持人指定发言,写发言稿的时候很纠结。讲些什么呢?讲思念,讲现在,讲未来。认真准备了发言稿。 

发言稿

30年前,我坐在那充满着温馨的胶州西南乡口音的初中教室里,第三排,右手座,那时的我,身高1米3,体重60斤,稚气未脱。

27年前,我离开张家屯中学,没有奔赴期望中的中专,却走上了高中和高考的道路,那时的我,身高1米5,体重90斤,依旧懵懂无知。

30年的岁月缓缓流淌,如同逄家沟村边的小河,流过我的额头,带走了我的一些头发,淌过我的脸庞,刻上了好多皱纹。

如今的我,背井离乡,偏安于济南郊区的一所大学,习惯了早起晚归,寒暑交替的生活,但也会在某个月圆或者月缺的夜晚,遥望东方,回念过往的岁月。

此时此刻,站在这里,可谓百般滋味,涌上心头,与大家分享四种感受。

第一种感受叫纠结,送给我们的故乡。30年过去,故乡变了模样,高楼平地起,曾经引以为豪的学校的二层小楼,已经被拆掉,盖了更高的建筑,故乡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富饶,然而,每年都回家两次的我,却找不到原先我们上学的小路,看不见了经常戏水的池塘,心里总感觉有些空虚,失去了往日的感觉,正如我站在台上,忘却了西南乡的口音,却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可谓五味杂陈,百般纠结。

第二种感受叫缅怀,送给我们的故人。前几日整理同学旧照的时候,细数之下,5位同学还有几位老师都离开了我们,或是源于不可抗拒的宿命,或是源于一场意外,或是一场英雄的壮举,今天的聚会,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们的身影,留给我们一些感伤的同时,却在提醒我们,过了40岁的年纪,必须珍惜自己的身体,不容我们再去挥霍。那就让我们追随小马的脚步,奔跑吧,兄弟!

第三种感受叫感激。送给我们的老师。初中毕业时,我很不愿意做的职业是老师,然而,阴差阳错,在我大学毕业之际,却留校做了一名老师,而且一干就是20年。当我在这个行当里陷得越深,越来越喜欢这种感觉,就越来越理解当时老师们的苦心,30年过去,留在我记忆里的最深刻的是当时做了多少错事,给老师惹了多少麻烦,内心总是愧疚的,更加感谢老师的宽容与耐心,让我有了再次发展的机会。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学,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鞠躬致意。

第四种感受叫感动。送给我的同学。不久前,我被拉进了班级微信群,差不多是最早入群的那一批。得知30周年聚会的消息,心里是相当的激动,同学们一个个问候我,用的还是当年留言册上的称呼,似乎我从未远离大家,但在我的心里,是很愧疚的。说实在的,一些名字真的模糊了,一些影像真的淡忘了。是我疯狂的补课,循着当年的照片,找寻记忆的碎片,竟然都找回了,借用席慕蓉的话,只要偶尔记起,而心中依据温柔,便是好朋友。二十七年未曾相伴,仅仅半个月的召唤,就80%的同学聚会相见,这份感动,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永记心间。

最后,再送上一份祝愿,祝愿我们的老师身体健康,随心所欲,祝愿我们的同学事业顺利,家庭幸福,祝愿我们的下一代,朝气蓬勃,超越我们。

谢谢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