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盘锦年戏》董凯

 作家文坛 2022-01-09

   有民谣曰″耍正月,闹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说的是过去人们在过年时图的是喜庆、热闹,喜欢看戏的心态。年戏,指的是大戏。大戏有拉场戏、二人转、高跷、舞龙等盘锦人喜闻乐见的节目。

  在盘锦历史上,过去究竟有多少民间文艺团体?由于本境区划变更频繁、复杂,很难统计清楚,但最富民族气节的"双菊班″手屈一指,独战鳌头。

  1931年冬月,盘山县第一区榆树堡村孤家子(今吴家镇)的″霜菊班″(原名),就有″九月寒菊傲霜独放之意″,并暗寓保持民族气节,誓死不当亡国奴。她们农闲时排练,在腊月和正月到盘山县城、田家、田庄台、二界沟等地演出。演出内容有评戏和二人转,包括西厢记、燕青卖线、四郎探母、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50多个剧目。演出时,他们常把新编的顺口溜,穿插在节目中,用来抨击时弊、痛斥日寇,唤起民众觉醒。他们曾给盘山抗日义勇军编出顺口溜:"民国二十年(1931年),东北乱了套。′青'山当司令,又把′北风'调。说去打鬼子,连夜往南造(跑)。先打田庄台,后进财神庙。半夜去偷营,鬼子睡大觉。先放'二踢脚’,随后放鞭炮。鬼子蒙了门,吓得哇哇叫。自己打自己,完全乱了套……″其中的′青山′和'北风′,就是义勇军的将领项青山和张海天。1938年,″双菊班″被迫解散。

  最有名的年戏,当属大洼县西安镇的上口子高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十二年,青年兰小二从关外来到上口子,他在海城学得满身绝活后,回来收徒,办起了″兰家班″。从此,上口子高跷会正式成立。后来,这支高跷队,在大辽河两岸名气越来越大,多是年节由大户人家和有权势的捐款组队,给有钱人演出。1948年,盘山县解放。上口子村农民会会长郭敬柏又开始组织高跷队,每逢年节到田庄台参加高跷会,给群众演出。1958年冬天,到辽阳参加群众文艺会演,由于技艺精湛,荣获表演奖。后来,高跷队逐渐增多,演出范围拓宽,增加了拉场戏和评剧等节目。活动范围扩大到鞍山、营口、锦州等周边地区。他们把绝活儿口口相传、手手相授,比如:拿大顶、叨花儿、倒立、高空下翻、鲤鱼打挺,在当时,全国也没几个艺人敢做。上口子高跷风格喜庆热烈、幽默滑稽、服饰亮丽、化妆俊美、技艺精湛,被誉为″辽南一枝花",现己成为辽宁的文化盛宴。

  最有民族特色的年戏,要属田庄台舞龙。源于清咸丰年间,由河北齐姓移民始创。在春节和元宵节等重要节日演出。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在震天的锣鼓声中,三、四十米长的巨龙,龙头高昂、龙珠尽抖、龙尾摆动、龙身翻腾,有如蛟龙出海,气势磅礴、势不可挡,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无畏的精神。演出时,张灯结彩,全家出动。田庄台舞龙闻名辽南,远播东北,有″盘锦民俗活化石″之称。

  盘山县古城子文化底蕴丰厚,沃土人杰地灵,年戏文化丰富,早在100年前,就有腊月、正月唱大戏的习俗,几天就演一场,持续到″二月二"。新中国成立后,逐渐被高跷、秧歌、二人转、驴皮影所取代。到了20世纪50年代,有些村屯还出现了农民业余剧团,腊月里开始排练节目,大年初二演出,颇受群众喜爱。

  过去,年戏除了包括这些大戏,还有一些走街串屯演出的小戏。说它小,主要是规模小、人员少,最少的只有几个人。演出方式十分灵活,房前屋后就能演出。如″耍猴的、唱大鼓书的、拉洋片的、变戏法的、跑买卖解、数莲花落的″。唱大鼓书的,有的是睁眼、有的是盲人,他们拿着三弦、小鼓在盘山、田庄台等地沿街卖唱,有时也被请到办婚事、办寿日的人家里卖唱,所唱的多为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东北大鼓,段子有《唐伯虎点秋香》《三下南唐》等。拉洋片,即卖艺人在硬纸上画好连环画,然后放到自制的放映机中,双手来回拉动播放,卖艺人边播放边伴唱,唱词有《岳飞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历史故事中的片断。跑马卖解的多是来自河北沧州的民间艺人,他们表演的节目,主要有武术、杂技、跑马,但多选择在田庄台、沙岭、高升等人多的大乡镇演出。数莲花落的,多是口齿伶俐、穷困潦倒的艺人,他们打着竹板,沿着街巷到商铺、办喜事的人家唱喜歌,说奉承话,讨点喜钱。

  1948年初,盘山县解放。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迎接全国解放,县委在当年9月,成立了一支文艺宣传队,其性质和任务:当好文艺兵,服务于人民。演出剧目有:《送郎参军》《光荣灯》《送公粮》《拥军碗》《兄弟开荒》《参军光荣》等秧歌剧,都是宣传革命道理的红戏。他们走街串屯,无论严寒酷暑,即使腊月、正月也不休息。因为人们翻身了,看了红色剧目,更加荡气回肠,演出场场爆满,嬴得群众欢迎,获得如雷掌声……

  1957年,盘山县地方戏团成立。1958年,盘山县文艺工作团成立。1960年,盘锦农垦局文工团组建。1969年,盘锦垦区文艺宣传队成立,1973年更名为盘锦地区文工团。1971年,大洼区文艺宣传队组建。1984年,盘山县实验地方戏剧团成立。1992年,盘锦市评剧团成立……让年戏文化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盘锦年戏,包含了盘锦百年历史与文化,彰显了盘锦人乐观、精进、率真、多才的一面,作为人们最佳的精神食粮、优秀的地域文化,永远值得我们珍藏和传扬。

  2022.1.8盘锦

作者简介:董凯.笔名:恺悦.网名:山巅白雪.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3年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国乡土诗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2018届新时代中国故事高研班学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