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寡妇门前是非多,红楼梦里出现的这四类寡妇,到底谁才是赢家?

 日月婆娑 2022-01-09

蓝字

楼梦是一部女性的史诗,里面写了不少寡妇,年长的有贾府的至高权力者贾母,穷得揭不开锅靠贾府救济的刘姥姥,寄居宁国府的尤老娘;稍年轻的有溺子上瘾的薛姨妈,养育河东狮的夏金桂之母,忍气吞声的金寡妇;最年轻的贞洁夫人李纨。他们都失去了挚爱,甚至年纪轻轻就守寡,眼巴巴的看着孩子长大,希望他们能有好的前程。

提到寡妇,一般人都不自然的想到“寡妇门前是非多”,旧社会带着孩子生活的寡妇,日子特别难。绝大部分寡妇为了贞洁名声,只能守着孩子孤独终老,娘家或者婆家经济条件好的,还能补贴一些。如果都是贫民,为了活下去,只能改嫁。

这些没有父亲的孩子,有的受尽委屈,有的因为溺爱飞扬跋扈,只有极少数,变悲痛为动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自己和寡母的命运。那我们就来看,这些寡母们,是怎么带大孩子的吧。

01 溺爱型(薛姨妈、夏金桂之母)

提到不肖子孙,头号选手就是薛蟠。因为家里有钱,横行霸道,飞扬跋扈,几次因为在外惹祸吃了人命关系。薛姨妈早年守寡,虽然家里是皇商,不缺钱,可这个唯一的儿子又不争气,时不时的惹祸,要是没有贾府帮衬,估计薛蟠都被人打死几百回了。

子不教,父之过。失去了丈夫,又恐儿子有什么闪失,所以薛姨妈战战兢兢的护着薛蟠。恨不得时刻把他带在身边。纵容他闯祸,随时准备着善后,使得薛蟠老大无成。

寄居在贾府,也是想着姨父贾政能帮忙约束,毕竟男性长辈说话总比女性有威严。可是贾府又何尝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薛蟠自住进贾府,“不上一月的光景”,便被贾府子弟引诱得“比当日更坏了十倍”。

薛宝钗的老成持重、贤良淑德也是因为家庭环境才形成的吧。母亲年纪大,哥哥又不争气,她只能收起小女孩的柔弱,帮着母亲打理家事。蒋勋老师在红楼梦的解说中曾说过,我们不能单纯的去判断一个角色的好坏,人都具有多面性。薛蟠不学无术、作恶多端,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贾珍找不到合适的木材给秦可卿做棺材时,薛蟠仗义的拿出了珍贵的木材,而且没有收钱。在宝玉和王熙凤造马道婆巫术设计时,薛蟠紧张的护着宝钗和薛姨妈等等。

薛姨妈和宝钗

薛蟠的正妻夏金桂,也是一个被惯坏的孩子,印证了那一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夏金桂把薛家闹得鸡犬不宁,几乎颠覆了封建社会传统已婚女性的形象。傲气凤姐,对自己的婆婆邢夫人,表面上都不敢有半点的不敬。夏金桂敢跟薛姨妈斗嘴,甚至隔着窗户骂人。还曾经在薛蟠坐牢的时候指使去宝蟾去勾引薛科,不守妇道。

夏金桂的嚣张跋扈,把薛蟠都压了下去。不得不说曹公是高明的,薛蟠这个“恶棍”,配上了一个“河东狮”。夏金桂的母亲也是一个寡妇。金贵从小父亲去世早,又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母亲对她“娇养溺爱,不啻珍宝,凡女儿一举一动,彼母皆百依百随……”最终把自己女儿“酿成个盗跖的性气。

金桂没有出阁前,就经常虐待下人,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跟贾府知书达理的女孩们形成鲜明的对比。她最后的结局也比较惨。

夏金桂和薛蟠

母爱是伟大的,但如果用错了方法,爱过头了反而变成伤害。孩子们始终要脱离了母亲的怀抱独立生活,教会他们怎么去生活远比給他们留金山银山好。薛姨妈和夏金桂之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最后却让两个孩子吃尽了社会的苦头,可悲,可叹。

02 低微求生型(金寡妇、尤老娘)

金荣和寡母生活艰难,时常需要姑姑接济。姑姑嫁给贾璜,家里也不富裕,夫妻守着点小产业,靠着奉承凤姐和尤氏,得些好处才能度日。金寡妇在小说中笔墨不多,儿子金荣也只是在大闹学堂那两回里出现过。

托姑姑的关系,金荣才能在学堂读书。而且有段时间跟薛蟠关系较好得了不少好处。在金寡妇看来,儿子能进学堂,既省了请先生的钱,茶饭都是现成的,薛蟠一年还给了他七八十两银子,是非常划算的事情。她哪里知道,儿子在学堂过的什么日子。

金荣跟秦钟在学堂起冲突后,迫于宝玉的压力给秦钟磕头认错,这让他非常不服气。回家后就跟母亲说了,金寡妇又将事情告诉了小姑子。本来只是发发牢骚,可小姑子提出要去找秦可卿说理时,金寡妇又退缩了,担心到时候闹起来自己的儿子不能再去学堂。没有势力,没有靠山,为了生活,为了省钱,这点委屈算什么,所以金荣母子最后忍气吞声了。

贾珍与尤氏姐妹

尤老娘是尤氏的继母,是小说里唯一死了丈夫改嫁的女人。在把妇道视的比命还重要的时代,她带着两个女儿改嫁,也是够有“本事”的。在第二任丈夫去世后她带着尤二姐尤三姐投靠嫁给贾珍的尤氏。作为母亲,看到贾珍父子对自己的两个女儿的糟蹋,她视而不见,为了吃饱穿暖,她牺牲了两个女儿的名声,直接导致本可以跟柳湘莲比翼双飞的尤三姐因为被误解绝望自杀。

无论是金寡妇还是尤老娘,独自带着儿女生活不容易。贾府是他们的救命稻草,所以才会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已经不容易了,更不要让他们说去关注儿女在贾府过的怎么样。只要能活下去,做什么都可以,卑微到令人叹息。

03 睿智型(贾母、刘姥姥)

贾母是贾府的至高权利者,出阁前是史家千金,嫁入贾府后享尽荣华富贵。贾母生育了三个孩子,贾赦、贾政、贾敏。文中没有明确提到贾母是何时守寡的,但做为荣国府的掌门人,她对子女的教育也不尽如人意。

贾政贾赦和贾母

贾赦虽然袭了一等大将军的爵位,但在职场上无建树,在生活中不自保,在子女教育上不尽心。贾母也因他“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去,成日里和小老婆喝酒”而不喜爱他。不顾众人反对,把迎春嫁给了莽夫孙绍祖,柔弱的千金大小姐被虐致死。通篇没有一句好话用在贾赦身上,恶人有恶报,最后发配边疆了。

贾政有官职,在职场虽然无功无过,但对宝玉的教育,非常粗暴。名义上是贾府的掌门人,实际上大小事务都是贾琏夫妻在操持,原文中说贾政“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余事多不介意”,典型的甩手掌柜。

贾敏就是黛玉的母亲,远嫁后甚至都没回过娘家就病逝了。贾母对宝玉的溺爱,让贾政和王夫人无奈。出于对母亲的孝道,贾政和王夫人几乎不敢干涉贾母教育宝玉。宝玉跟其他男性比起来,优秀不少。可也缺乏责任感,面对真爱不敢挺身而出,家族陷入危机时,没有担当,看破红尘后遁入空门,留下年迈的父母和怀孕的宝钗。这就是贾母惯出来的心肝宝贝。

贾母

与贾母相比,同样上了年纪的刘姥姥,就没那么幸福了。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后来女婿将她接到了家中帮忙照看孩子。女婿狗儿家穷得揭不开锅,可女婿只在家生闷气,刘姥姥看不过,指责女婿坐吃山空,不应该有钱乱花,没钱就只知道生气,应该行动起来想办法去解决困境。

她劝女儿女婿去贾府投靠王夫人,说不定能得到些好处。又考虑到年轻人脸皮薄,自告奋勇带着外孙板儿去贾府。最后靠王熙凤打赏的二十两银子度过了难关。

不同年龄段看刘姥姥,读懂的人生道理不一样,越年长,越发喜欢这个睿智的老人。十几岁的时候,只觉得她也太没有脸面,为了在贾府讨到好处,不惜作践自己。二十几岁看刘姥姥,更多的是怜悯和敬佩,跟贾母差不多的年纪,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却也不见她自怨自艾,为了家人,豁出去了。三十几岁再回看,发现刘姥姥才是活得最通透的人。她用自己的前两次进荣国府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被生活打垮的人,越努力,越幸运。

刘姥姥

04 眼光长远型(李纨)

李纨是前八十回里最年轻的寡妇。“青春丧偶”,年纪轻轻就死了丈夫,作为深宅大院的媳妇,她恪守妇道,虽然年轻,但“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完全没有这个年龄段该有的生机。

比起卑微的金寡妇、尤老娘,李纨的日子也不算太苦。至少,物质生活还是可以的。但跟同是孙媳妇的王熙凤比起来,李纨的遭遇就让人同情。如果丈夫没有去世,那么管家的人怎么也轮不到王熙凤。长子管家是传统,王夫人想把一切留给宝玉,可宝玉没有成家,只能自己管。自己管不过来,就请了侄女王熙凤。加上贾母也喜欢凤姐。有一回文中写道,李纨跟平儿他们喝酒时,摸到了挂在身上的象征着管家大权的钥匙。

李纨和贾兰

李纨在大观园里是沉默的,她不计较管理层如何排挤她,只是一心守着儿子,希望儿子长大成才,有一天让她扬眉吐气。后八十回里,贾兰做到了,考试中举,光宗耀祖。李纨的沉默也是机智,虽身处豪门,面对尴尬的身份,不能管家,连带孩子也得不到贾母的重视。宝玉和王熙凤,夺走了属于她和贾兰的一切。

孩子是女人的软肋,为了贾兰能平安活下去,李纨沉默、小气、默默的攒钱。也正是由于她的陪伴与教育,贾兰才成为了贾府年轻一辈里唯一成才的人。

李纨

除了前面说的这几个寡妇,在后四十回里,两个年轻的女人也成了寡妇:史湘云和薛宝钗。有人说红楼梦太悲观了,众多的人物中没几个有结局。可生活就是这样,到处都充满的惊喜。人生如戏啊,全凭演技。

您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