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鼠年话鼠(1)向鼠学习“拱手礼”

 常敏毅 2022-01-09
2003年4月非典流行期间,我曾经给全国政协写了个信息,标题是《面对“非典”,国人要积极倡导“拱手礼”》。

非典时期医务人员的拱手礼
我在这篇文章中指出:“非典”已经证明是由病毒和衣原体所致,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爆发,就是由于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预防非典型肺炎和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一样,要特别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

著名传染病专家、解放军第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教授说,人们的一只手上大约沾附有40多万个细菌,如果手洗不干净,后果不堪设想。

生活中,握手是一种很常用的礼节,然而握手是最有可能造成“非典”的传播。尤其是和他人握手后,再不经意的用手来抠鼻子、揉眼睛,此时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损,使手上的病菌乘虚而入,致使健康的身体受到侵袭。

“病经手入”的例子不胜枚举。根据相关报道,日本当时几乎没有“非典”发生,这和日本人日常见面一般不握手,而是实行鞠躬礼有极大的关系,减少了病毒感染和相互传染的几率。

我国传统的礼节并非是现今的握手礼,而是拱手礼。拱手礼,又叫作揖礼,在我国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礼节之一,常在人们相见时采用。

即两手握拳,右手抱左手。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其他如点头礼(点头致意)和举手礼(举手致意)等也可以提倡。

在宣传预防“非典”方法时,建议突出宣传推广使用拱手礼。尤其是各级领导在各种场合率先身体力行,经过电视播出,将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当时,全国政协全文刊载了我的建议,并转发给了国务院有关部门。

实际上,根据文献考证,拱手礼和老鼠大有关系。有一种黄鼠,名就叫拱鼠或礼鼠。

拱鼠(亦称黄鼠、礼鼠)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黄鼠晴暖则出,坐穴口。见人则交其前足,拱而如揖,乃窜入穴,即诗所谓相鼠。”

关尹子亦有云:“师拱鼠制礼。”关尹子这本书是周代尹喜所著。周人正立时,敬必拱手,这是师法拱鼠而制订的礼仪。《异苑》也说:“拱鼠形如常鼠,行田野中,见人即拱手而立。”

尤其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之时,除了戴口罩等措施之外,我们尤其要“师拱鼠制礼”,提倡“拱手礼”,预防人际间的经手接触的传染。

令人欣喜的是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除夕(2020年1月24日)发布的疫情及防控通报中,明确要求:“会面时,拱手不握手,并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阅后,有感而发,特作《清平乐·除夕》一首以记之:

登楼望北,
神幻令人醉。
火树天安红外内,
彰显中华壮伟。

武昌瘟疫虽发,
京城防范天涯。
同仇敌忾必赢,
神州拱手堪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