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叫魂的帝国与盛世的长安(帝国篇)

 激扬文字 2022-01-09

当一个帝国鼎盛之时,往往伴随着强大而雄心勃勃的君主与官僚体系之间的博弈。而无论博弈最后的胜负,帝国都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图片
       

     一七六八年,乾隆三十三年。时值大清帝国的鼎盛之时。在清帝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在一个叫做德清的小地方。谁也没想到一起民间的小纠纷将在不远的将来蔓延至整个帝国一十二个省份,帝国大部分官僚被卷入其中,而坐拥帝国的乾隆皇帝最终亲自下场,将德清那只轻轻扇动翅膀的蝴蝶极速催生成席卷整个帝国的风暴。至最终朝中重臣死谏请命,才逐渐平息了这场动荡。

后世著名的中国历史研究学者孔飞力在其专著《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评价到“就是这样,正当中华帝国达到它最后一次盛世之时,后世导致它衰亡的所有病症都已经显现出来了。”

图片

叫魂一案对清帝国影响深远

叫魂案的开始非常不起眼。德清一座失修的石桥找了一名正直又手艺好的石匠吴东明。当地迷信的村民不知哪里听到了民间叫魂的传说,于是想请石匠将自己的仇家(子侄)的名字压在桥面下,以此完成叫魂仪式,暗害那仇家的性命。可惜石匠不但拒绝了这愚民的要求,还将其扭送到了官府。本以为这是一起孤案,但接连又牵出附近乡里都有类似的“叫魂”案件,及至山东读书人韩沛显供认曾接连剪人发辫“招魂”时,“叫魂案”已经震动了远在紫禁城的乾隆皇帝。皇帝要求各省大员彻查本地此类案件,因为剃发易服是清廷入关前就最为重视的降顺标志。民众在对巫术的惧怕以及地方官员严惩流言的双重压力下陷入了更大的恐慌,并且这种恐慌情绪迅速从浙江蔓延到大半个中国,波及两亿人口,一时间,民间大乱,相互攻讦,各式攀诬也不在少数。

作为清帝国的皇帝,乾隆不是不知道“叫魂”案的荒谬根源。但一来他认为这背后有更大的推手,是以动摇帝国根基为目的的;二来他也借此机会对自己的官僚体系(特别是地方大员)进行考察,看看这些官员是否尸位素餐、欺上瞒下,于是有意表现出对“叫魂”事件的重视。官员们本是欺上瞒下,一边瞒报朝廷,一边对本地散布留言者严惩,但在感受到了帝王对其敷衍行事的不满与震怒后,自山东巡抚富尼汉始,各省官员们出现了“抢功”风潮,官员们一边坚决执行帝王的指示,一边还危言耸听夸大严重性,直接屈打成招,把叫魂案改写为谋反案,想借此获得乾隆最大程度的重视和重用,这就对事态进一步恶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就这样,这场“皇帝怕造反,官员怕丢官,百姓怕掉脑袋。”的离奇事件震荡了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集权帝国。事件发展到后期成了皇权与官僚体系的角力过程。本是一个在地方上就能有效控制的小小谣言,有效控制后却被皇帝以专权打破渐渐企稳的状态,后期竟然能让国家机器彻底沦入其中大半年时间,给帝国两亿百姓造成极大恐慌,给无数官员带来冤假错案的强制指标,人人自危乌纱难保,皇帝也变得疑神疑鬼,“总有奸人想害朕”的念头挥之不去。

一七六八年,乾隆三十三年,世界在这个时间点的前后十年中,西方已经发生了巨变,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展开,科学技术正在飞速转化为生产力,美国发生了独立战争,法国则爆发了法国大革命,而庞大的清帝国却因为一个谣言而祸害了整个国家。孔飞力就指出,即使没有后面西方列强的介入,大清帝国的根基也因此被彻底动摇,盛世不再,帝国的末日徐徐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