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见过,凌晨5点的李晓星吗?

 鹏城豫人 2022-01-10

图片

张萍形容李晓星,是一位“狐狸型基金经理”。

这个称谓来源于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借用的古希腊寓言,把学者分为狐狸型与刺猬型。这套说辞在基金经理身上也可复用。

刺猬型基金经理,顾名思义,有一条蜷缩策略,对于估值要求以及持有周期有着自己的坚持,面对危险更多是选择硬扛,长期来看有着惊人的收益。

狐狸型基金经理,擅长根据市场的客观情况,依据市场景气度,去做自己的调节。对于李晓星来说,面对市场的颠簸,没有必要拿着持有人的钱“硬着陆”。在大的风险面前,职业投资人总是要去找到应对的办法。

事实上,在A股的波动幅度面前,即便基金经理愿意“守正守拙”,投资者也很难在低谷中不离不弃,这时,狐狸型基金经理用灵活应变来降低一定程度的波动就尤为重要了。用李晓星自己的话来说:“追求的是想给持有人挣到更多的钱。”

而要实现这个的目标,需要的是超乎同行的努力和执着。

这些难以量化的抽象词汇,在李晓星身上却是具象化的表现。银华基金经理薄官辉告诉笔者:“李晓星天天最早来上班,周末还来公司加班,他的爱好就是工作。”事实上,李晓星每天早上5点起床工作,7点半开晨会,每月2-3周的调研,为了维持这样的工作强度,他每天坚持跑步7公里与游泳1.5公里。运动装和休闲跑鞋,是他平日的标配。

所以,李晓星的调仓并不是投资时的灵光一闪,更多的是平时日复一日的积淀,正如他在一篇专栏里所写:回顾每一笔交易的得与失,为调研终端需求跑断了腿,在孤灯下翻看一张张报表。

灵活和勤奋,是笔者对李晓星的第一份画像,但在错综复杂的资本市场,仅凭这两点是远远不够的,在A股市场获取长期的超额收益本就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因此,李晓星是如何做景气度投资保持高胜率的?他又是如何突破500亿管理规模边界的?这都是本文需要解答的问题。

01

证伪

李晓星的投资理念五个字可以概括:景气度投资。

许多人可能把它与趋势投资划等号,其实差别还是挺大的。全球股票市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景气度上行的行业,盈利与估值都会扩张,投资这些行业的公司,更容易赚到钱。

而李晓星寻找的是未来2-3年可以持续上行的行业,重点在于依据景气度对行业配置,而不是趋势投资待行业走出来后蚂蚁上树、看线加仓。

如果把景气度投资简单理解为趋势投资,那就本末倒置了。

概括来说,景气度投资分为四个步骤:首先从A股200个子行业中,每年选择8-10个景气度向上的行业,紧接着从这些行业中寻找业绩增速最快的公司,然后再从里面挑出估值合理的标的,最后选择的标的要与市场有一定的预期差。

拿去年市场来举例,白酒的下跌不是因为估值高,而是因为景气度下行。而新能源景气度上行,这两年业绩增速快,估值并不算太贵,最大的问题是交易拥挤。但白酒2017年就出现了交易拥挤,持续到今年年初才出现掉头。所以,李晓星对新能源的看法是:景气度不出现问题,即使波动变大,方向还是会往上走。

不过,李晓星的景气度投资是有范围的:“坚决不投周期!”但这仅仅只是狭义上说的煤炭钢铁,受益于电气化而需求提升的铜锂则在他的审美之内。换个更贴切的说法,李晓星不投有天花板的行业。

所以,在他的话语体系里,景气度>业绩增速>公司质地>估值。

回顾李晓星职业生涯,从五百强ABB转行金融做投资后,几乎每一年都捕捉到了市场最核心的板块,以银华中小盘为例,比如2015年的TMT,2016年的家电,2017年的白酒,以及2019年的消费科技,再到2020年以来的新能源,似乎每一次都抓到了市场的重点。

图片

银华心怡捕捉到了新能源的机会

这样的切换非常适合李晓星,因为他不会对投资的公司带有感情,持仓越重的股票,往往会先看它的缺点。在李晓星看来,任何公司都有瑕疵,没有瑕疵的公司是假的。

这也使得他的投资并不依靠“长坡厚雪”的想象,而是依靠不断的调研验证对公司去伪存真。精读财报是去验证自己的假设,每月2-3周的调研对他来说是一个不断找错的过程。

投资从来都不是画大饼,尤其是对于科技成长股而言,用消费白马的终局思维去对待就是南辕北辙,李晓星认为:“科技成长股投资的是变化,不是壁垒,是壁垒形成的过程,是去投资变化中最受益的公司。”

美国曾经的“第一基金经理”格列高里·莫里斯(GregoryL.Morris)说过,投资时只有维持自律、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才能依照市场发展规律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保持客观,也是景气度投资最基本的条件。

一般来说,依据景气度行业比较的投资方式,对策略容量有着较高的要求,那么,李晓星是如何突破管理边界的呢?

02 

复制

李晓星把自己的投资生涯分为三个阶段:

1)100亿以下的黑马股阶段,这个阶段要学会勤奋地翻石头,要孤独地去挖掘没被市场价值发现的“高赔率、低胜率”的公司。

2)150亿以后的白马股阶段,要在大家都理解的“高胜率、低赔率”的好公司上理解的更深入。

3)300亿以上的行业配置阶段。80%的仓位要集中在当年涨幅前5名的行业。

目前李晓星的规模已经突破500亿,如果单凭他一个人,覆盖TMT以及新能源领域没问题,但这覆盖范围还远远不够。

如果不突破三个阶段,或者局限在自己擅长的赛道中做Alpha,那只能成为别人投资的工具,但事实上持有人并不能判断新能源赛道持续多久。所以对基金经理来说必须高效拓展能力圈,在市场各个风格下都尽可能赚到钱。李晓星的办法是:行业专家制。

2016年,他主要做中小市值股票,但明显感受到消费的浪潮即将澎湃袭来。此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自己去学习,但是深刻理解需要2-3年,而且只能达到市场60分的水平,学完就可能错过了投资的黄金时段;另一条是寻找这方面具备深度认知的行业专家。

李晓星选择第二条路,找到了张萍,而她则是李晓星在白酒上赚钱的关键助力。

自此,李晓星组每个成员擅长什么行业就分管所覆盖行业的持仓,听起来有点像MoM(Manager ofManagers)模式,其实并不是。李晓星组有些成员之前没有实盘经验,但都在所属行业有着8年以上研究经验,有的还是获得过新财富的行业专家。因此,形成的价值观、投资方法论是一致的,这与MOM基金经理风格的百花齐放有着本质区别。

换句话说,李晓星把自己依据基本面的景气度投资风格,复制给了每个行业的行业专家,以一种工业化的方式,来拓宽规模的边界。

在这一风格体系下,李晓星在小组内部开设了不同的产品线:有张萍主管偏消费的盛世精选和银华心诚,有李晓星主管偏成长的银华心怡,有杜宇主管偏TMT和半导体的银华中小盘,有程桯主管偏大盘的大盘精选。

但这些产品都不是每一位行业专家可以完全主导的,以银华心诚为例,由李晓星和张萍合管,通常消费和科技比例是7:3,但今年消费景气度不好,经过组员的讨论后,消费和科技比例就会变成5:5。概括来说,行业专家判断景气度,产品契约里总体的行业比较是由李晓星来完成的。

这就好比行业专家负责雕琢配菜,李晓星作为主厨来做最后的摆盘。

图片

李晓星组内基金的实际盈利情况

03

尾声

李晓星认为,只有两种人可以赚大钱:

第一种,空瓶赚钱,比如买了基金忘记账户密码的老奶奶,这样的人可以赚很多钱;

第二种,满瓶赚钱,专注于自己覆盖的领域,对投资标的的理解超过市场大部分人。

李晓星确信一件事,市场上没有满瓶的基金经理,只有不断接近满瓶的过程。所以,无论是凌晨五点起床工作的自律勤勉,还是依据景气度投资来寻找确定性,甚至是找到一批行业专家分管持仓,力争做到对每个行业理解达到90分来拓展规模边界,都是为了能够靠近满瓶的状态。

毕竟,若是半瓶,能力总是会把运气亏光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