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畜牧业因牧地的扩展与设备的改进得到发展。窝阔台曾教牧民在无水处凿井,为人畜提供了饮水,元代也有调内陆军队到漠北凿井的记载;蒙古部落早期尚无储备牧草以备牲畜过冬的习惯,伯颜在漠北统兵时曾令军士每人采草根四斛以上,以度过冬季或雨雪天气;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为牲畜搭建圈棚。元廷有时也赈恤、资助草原牧民,对抵抗自然灾害、促进畜牧业发展有所裨益。 蒙古贵族凭借强大的骑兵部队征服欧亚,因此元代对马政十分重视,在中央设太仆寺,四方由官设牧场十四处,以私养马匹。官马、牛羊等用于供养皇帝、诸王、百官马奶,祭祀所用乳酪,皇帝乘驾仪仗与宫人乘骑的需要,也大量赐予诸王和百官。元朝禁止私人用马拉车、拖碾、耕地,忽必烈统治后期强行从内陆征掠马匹达数十万。这使得民间往往不敢养马,北方农业、运输受到很大的打击。而在上都、大都近郊畜养着数十万匹马、驼,百姓不仅要提供草料,还禁止在秋后翻地,以便放牧,给京郊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于民间牲畜,元廷规定马、牛、羊、驼每三十头以上、百头以下都要抽取一头作为公赋,并设抽分点验数抽取。草原各部则有尚食羊的供奉,一些部落每年要进贡数千头羊。 元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统一及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对外交流的发展都有关系。 丝织业 元代的丝织业既包括农民的家庭副业,也有由专门从事机织的织户组织的,杭州就有一些具有四五架织机、二十余织工的纺织作坊。 窝阔台时在河北弘州(治今河北阳原)等地有西域回回工匠三千余户,带来一种叫做“纳失失”的金绮的纺织工艺。这种丝织品由金线织成,加上大小明珠。 棉织业 元成宗初年,原籍松江乌泥泾(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而在早年流落到海南的黄道婆(生卒年在约13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初)返回故乡,从闽广地区引入棉花的种植,黎族地区先进的工具、纺织经验也由她传到松江,松江便发展为棉纺织业的中心。《农书》中记载了元代棉纺织业的一整套工具。在棉织业发展的基础上,印染业也随之兴盛,当时松江能染青花布,青花虽多次洗涤而不掉色。 制毡业 蒙古牧民利用毛毡制造帐篷、帽靴等各类生活用品,是重要的家庭手工业。元代官方设有规模庞大的机构加工生产羊毛、羊绒、驼毛、驼绒与各类毛皮,生产毡毯等物。 印刷业 元代的建安(今福建建瓯)是刻书业中心,其余如杭州、庐陵(今江西吉安)、麻沙镇(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平阳(今山西临汾,元大德年间改称晋宁路)、大都(今北京)都有书坊。元廷设有兴文署,刻印经史;国子监与各地儒学、书院都竞相刻书。元代刻印的书籍崇尚赵孟頫(1254—1322年)的字体,是精美的艺术品。 制瓷业 元代制瓷业在宋代基础上有所发展,产地遍布全国,而景德镇(今江西景德镇市)规模最大。元代的青花瓷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胎、釉烧造与彩绘技术均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元青花销往全国及国外。釉里红也是元代瓷器的重大发展之一。在景德镇外,浙江龙泉、河南钧窑也是较为重要的瓷器产地。 元代釉里红缠枝菊玉壶春瓷瓶,图片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元史》 酿酒业 元代除了有用马奶和葡萄酿酒之外,已经出现了蒸馏酿造的白酒。元代任由私人酿酒,而榷酒课。元代在酿酒上耗费的谷物数量巨大,有的酒坊一天能够耗粮数百石以上。 国内交通 除建立了遍布全国的交通驿站体系外,元朝在漕运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隋代所修大运河因南北分裂而长期淤塞荒废,到元朝时,经济重心在南方、政治中心在北方的格局使得漕运成为重要的事业。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开会通河,自须城(今山东东平)引汶水至临清;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引大都西北诸泉水入大都城,经海子出文明门(在今北京崇文门北),东至通州高丽庄(今北京通州区大高力庄、北京环球影城附近)入白河,称通惠河。元代运河将隋代运河中部取直,成为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比之河漕,海漕在元代的作用和规模更大。元代通过海运将江南漕粮经黄海、渤海运输至直沽镇(今天津市市区),每年可运输粮食三四百万石。海上漕运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其他商品的运输,对南北贸易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外交通 丝绸之路相对蒙古西征以前道路封锁的局面大为改善。由新疆向西方大致分为三条道路,一是由阿里麻里(今我国新疆霍尔果斯市北)经咸海、里海以北的康里、钦察草原,抵达萨莱(今伏尔加河下游,早期在今俄罗斯伏尔加格勒附近),再向西进入斡罗斯、东欧,或经黑海到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再或是翻越高加索山脉进入小亚细亚;二是自阿里麻里西行进入河中地区(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经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至波斯;三是由和田(今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向西翻越帕米尔高原,经今阿富汗山地进入波斯。 海上交通在南宋基础上也有所发展。杭州向东航海顺风七昼夜就能到达日本,从温州下海二十五天便可抵达占城。元代商船可以航行至东西洋各地,更远处可达阿拉伯半岛甚至东非海岸,航海业规模庞大而技术先进。 商业与都市 元代的商业,因国家统一、商品经济日渐活跃、对外交流不断等原因,较宋代在某种意义上更为发达。元代商税数额在文宗天历年间接近百万锭,而全国总交易额应当在这个数字的三十倍左右。在商业繁荣的背景下,元代出现了众多的大都市。 元大都(今北京)既是元帝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荣的商业都市。其商业城区位于海子附近的斜街与西城的羊角市等地,粮食、茶、盐、酒、绸缎、珠宝都是主要的商品,市场则有米市、面市、羊市、马市、牛市、骆驼市、驴骡市、杂货市、柴草市、皮帽市、菜市、珠子市、车市、猪市、鱼市、沙剌(珠宝)市、铁器市、柴炭市等,元朝建立前还有贩卖驱奴的人市。至元三十年(1293年)大都有十万户居民,大概有四五十万人口的规模。 杭州作为先前南宋的都城,也是重要的商业都会之一,其繁华程度不下于大都,城内商贾云集,人口众多。 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和货物集散地,瓷器、丝绸等物由此出口,而香料、珠宝等由此进口。 位于河漕与海漕交点处的直沽镇(元中期改海津镇)、运河上的长芦(今河北沧州市市区)、通州(治今北京市通州区)、河西务(今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临清会通镇(今山东临清市市区)、松江(今上海松江区)等地,也都随着交通运输的便利发展为重要的城市或集镇。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松江东北的上海镇因户口繁多增置为县。 蒙古草原上,因政治军事建立的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元上都遗址)、和林、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南,元上都北偏东100公里左右,又称鲁王城)等城市也都有一定规模的商业活动。 元应昌路城现代遥感影像 在海外贸易方面,忽必烈灭南宋时招降了南宋的福建安抚沿海都制置使兼提举市舶蒲寿庚(1205—1290年),命其招徕海外诸国,往来互市。蒲寿庚出身于一个累世居住在占城的阿拉伯商人世家,幼时全家迁居泉州,后因其商贸才能在南宋提举市舶常达三十年,垄断南宋的海外贸易。在他的招徕下,南洋诸国来元朝贡者络绎不绝。除泉州外,元廷还在上海、澉浦(今浙江海盐澉浦镇)、温州、广州、杭州、庆元(今浙江宁波)等地设市舶司。商人向所属市舶司请求凭验,填明所前往的国家并进行贸易,不许到其他国家贸易。每年冬季北风时起航,次年夏季南风时回程,必须抵达出发地的市舶司抽分,十分取一,再各取三十分之一作为商税。商人不请求凭验擅自发船,船与货物都罚没入官。当时曾是海盗的张瑄、朱清,回回商人哈哈的、泉州色目商人佛莲(?—1293年)等都因海外贸易而成为巨富。海外贸易以瓷器、丝绸与部分手工业产品为大宗,进口物品包括香料、药物、珠宝、珍玩等。元朝禁止携带金、银、铜钱、铁货、男女人口、丝绵、绫罗、粮食、武器下海与外国贸易。 交钞的印发 窝阔台时曾有人建议效仿宋金印发交钞,当时耶律楚材认为印钞不当过度,以防引发通胀而导致经济崩溃。此后华北一些军阀也曾发行纸币,制度仍沿袭宋金,流通混乱。忽必烈即位后,推行了元统交钞(以丝为本)与中统元宝交钞(以银为本)。中统元宝交钞以白银为本,持钞者可以领取等值白银,小钞分为十文至二千文(二贯)的十等,一贯等于白银一两,而五十贯为一锭。以后中统钞贬值,锭成为钞币的通行单位。中统元宝交钞不限年月,自颁行之日开始,废止其他各地原流通的旧钞。元统一之后,以宋会子五十贯兑中统钞一贯回收,统一货币,并禁止江南用铜钱,以后多次没收民间铜钱。至元二十年(1283年)禁止私下交易金银。这些措施使得除了云南部分地区仍使用一种贝壳外,中统钞成为全国流通的货币。 最初中统钞币值较为稳定,但到了阿合马当政时大量印发导致迅速贬值。此后又有至元、至大、至正等钞,滥发导致币制日趋混乱,至正十年(1350年)又以铜钱与交钞混用,加重了经济危机。由于中央印刷交钞的条件低劣,民间大量伪造交钞,加速了交钞制度的崩溃。 下一期我们将介绍元代的前中期的百姓起义、元末农民大起义与元朝统治的终结,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历史地理小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