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水共治” 治污先行 共护碧水与清流

 koojjgjxsvvwml 2022-01-11


本报海口1月5日讯(记者 周晓梦 实习生 董雅婷)“六水共治”,治污先行。治污水作为攻坚主战场,我省明确提出以提升水质为核心,狠抓黑臭水体治理,城市扩容提效、截污纳管、雨污分流,乡镇农村污水治理,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全域综合治水。

治污水主要涉及城镇污水处理、农村污水治理方面以及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领域。在城镇污水处理方面,近年来,我省深入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加大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强化城镇内河(湖)沿岸以及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加快补齐设施短板,厂网设施规模稳步增长,城镇内河湖水质达标率91.4%,达到工作开展以来的历史最优。下一步,我省水务部门将通过推进城区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加快完善建制镇运维长效机制等举措,不断提升城镇污水治理水平。

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省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累计1501个,占比为57.1%(全省行政村总数2629个,因其他工作需要核减34个行政村)。全省共建有15236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初步统计,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32.79%。“六水共治”攻坚战总体目标中提出,到2026年,实现城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全覆盖。围绕这一目标,我省将紧盯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多措并举开展治理措施,推动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目前全省水产养殖禁养区需要清退12.73万亩,已清退12.02万亩,完成率94.38%;去年海南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1%。下一步,我省农业农村部门将围绕全省“六水共治”攻坚战部署,重点抓好农业农村领域五方面攻坚行动,包括: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化肥农药“双减”、养殖业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清洁行动等攻坚,做好农业农村领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城镇污水

一、现状

1

城市(县城)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现状

截至目前

全省正常运营的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共40座

处理规模140万立方米/日,平均负荷率达到84%

污水处理厂总体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部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和准Ⅳ类标准

2

建制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现状

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属我省为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出的“自加任务”

截至目前,污水处理设施已覆盖的乡镇达到100个,覆盖率约57%

其中

五指山市等4个市县覆盖率已达到100%

文昌市等8个市县全部开工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1

持续推进城区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

一是加快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二是大力推进老旧污水管网改造

三是持续提升生活污水收集效能

2

加快完善建制镇运维长效机制

一是全力推进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二是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

三是加快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

四是强化镇级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营管理

3

着力提升生活污水治理市场化水平

引导鼓励央企、国企发挥规模化、专业化建设和运营优势,着力推广“厂—网—河(湖)一体”“泥水并重”的治理模式、完善价格机制和收费政策的可持续商业模式、政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产业联盟的共建模式,探索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区域厂网整体打包建设运营等途径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提高市场化运营能力,逐步解决长期制约城镇污水处理工作的短板问题

4

加快推进泥水无害化处理

和资源化利用

因地制宜推进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

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等优先使用再生水

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5

全面提升行业监管能力

一是完善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制度

二是完善监督考核制度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一、现状

截至2021年12月底

全省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累计1501个,占比为57.1%

(全省行政村总数2629个,因其他工作需要核减34个行政村)

主要采用集中式、分散式和纳入城镇管网等3类治理模式

大部分工艺为生物法(AO/A2O),部分采用人工湿地等生态法

根据生态环境部情况通报

2021年第三季度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全国排名第9名

全省共建有15236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总体达到90%以上

初步统计,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32.79%

二、下一步工作目标

到2023年

农村生活

污水治理率

达到55%以上

到2024年

城镇和农村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覆盖率达80%以上

到2026年

城镇、农村

污水处理设施

基本全覆盖

水产养殖

农业面源

污染治理

一、现状

1

畜禽粪污转变为有机肥料

2021年海南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1%

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99.45%

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

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无序养殖转变为科学养殖

全省水产养殖禁养区需要清退12.73万亩

已清退12.02万亩

未清退0.71万亩

完成率94.38%

目前

我省现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家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家

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

3

粗放生产转变为绿色发展

2021年全省化肥、农药施用量

同比分别下降3.4%、3.6%

完成2021年减少3%的目标任务

全省共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275吨

回收率为65%

完成年度回收任务

回收废旧农膜8380吨

回收率为88.35%

“三农”各项工作

向高质量、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攻坚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重、难度大,我省农业农村部门将统筹谋划、系统布局,一体推进全省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指导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亚市做好赤田水库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及种植结构调整工作,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样板;指导文昌市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市,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开展养殖业污染治理攻坚

结合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水产养殖清退任务;大力推广以文昌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为代表的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化肥农药“双减”攻坚

围绕“十四五”末减量15%的总目标,高位推进全省化肥农药减量五年行动方案,向化肥农药“双减”工作发起全面冲锋,坚决完成攻坚任务,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攻坚

大力推动儋州、澄迈、屯昌、海口琼山区等地畜禽粪污资源化推进项目,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逐步形成全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新格局

开展农业清洁行动攻坚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作物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回收处置,巩固提升超标耕地安全利用水平,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数据整理/海南日报者 周晓梦 制图/张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