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4699,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疫情当前,大多时只能宅在家中,时间久了,无比想念能在田野间自由呼吸的日子。可惜目前只能回忆旧日游踪,聊作怀想。 清晨早起,时值暮秋,奈良公园的草木间自有一股清洌的味道,微寒而不沾身。 从春日大社的参道上穿行,游人不见踪迹,只有常年在此的主人们——鹿君悠闲地踱步。鹿被视为春日大社的守护神,自由穿行其间的小鹿与朱红色的木质建筑以及三千多盏石灯笼交织一起,动静两相宜。又仿佛西元710年伫立至今的时光从未溜走,岁月依旧平静如常,到访的我们,也无非不值一提的尘埃过客。 从春日大社经二月堂和八幡宫神社绕到东大寺的后面,秋阳渐起,掠过大佛殿的金色鸱吻,洒在红黄相杂的林木间,原本些微寒气顿时消散。 从安静的后方绕个圈走到正门,远远地就有一片喧哗声传过来,秋游的学生们成群结队的涌来。 没有停留,寻路直往若草山。山上没有杜若或若树,“若草”也不是来自人生若草的禅意感慨。“若草”在日语中是“嫩草”的意思。草皆有荣枯,何况在崇爱樱花的日本语境中,岂会一直草色青嫩? 若草山只有350米高,登山栈道很缓,可以轻易拾级而上。山有三个坡,坡以“重目”名之。上到二重目,奈良已尽收眼底。下视山脚,一派连天衰草。衰草之中,离离的小鹿或行或立,或呦呦唤呼,或低头安静啃草,或抬头看云。 有鹿踏红叶,深山独自游。呦呦鸣不止,此刻最悲秋。 一千多年前的日本古典和歌《小仓百人一首》中,中古歌仙猿丸大夫就爱以「红叶」为意象咏物寓情。簌簌纷落的红叶,飘零着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学,感怀大自然季节更替的怜悯之心。 若草山每年一月的第四个周六都会举行“若草烧山”,有的说是为了划分东大寺、兴福寺和春日大社因为野草弥漫遮掩的界限;有人说是避邪镇妖,镇的是三重目上莺塚古坟里的妖邪;有人说是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的是给小鹿们的来年提供最好的草料。我愿意是最后一种。它更契合“若草山”的本义。 据说那日由雅乐道乐、僧兵、奈良町奉行所役人、金峰山寺法罗众以及东大寺、兴福寺和春日大社的神职人员组成的仪式队伍先在水谷神社进行松明点火,同时奈良市内的霓虹灯都将熄灭。黄昏六时,在音乐的伴奏下,会有600发花火绽放在夜空中。队伍将圣火送到山麓的野上神社,火光燃起,祈祷声﹑诵经声不绝于耳,山坡上人头攒动,数以万计的人们一片欢呼。33公顷的火海烛照夜空,祭天祭地,也祭我们自己脆弱的灵魂。 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这是历史上最出名的遣唐使晁衡的望乡诗。他原名阿倍仲麻吕,奈良人,当年与李白、王维友善,还曾陪同玄宗因安史之乱而避难蜀中。他最终一直未能回到日本,长眠于长安。诗中提到的三笠山,也就是若草山。写这首诗时,不知他是否想起了若草烧山时神圣的火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