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感同身受 也别落井下石

 秦声何来 2022-01-11


20190616·000000107

本文共1350個字,建議閱讀時間11分鐘

秦聲何來相約千裏之外

不能感同身受 也别落井下石  

期待進步的各位秦友:

大家好!

我是妳的朋友閱讀顧問小秦,

這是我寫給妳的第一百八十七封信。

昨晚四川宜宾长宁发生了6.0级地震,身在重庆的我们感到震感强烈,房屋摇晃约有半分钟长,当时同在一个屋的我们四人都安静了下来,故作镇定的等待着地震结束。

坦白说,我的内心是害怕的,我听到小区外嘈杂的声音互相议论着,此刻我的手机响起,是我先生和儿子打来的电话,那一刻我知道他们俩是安全的,然后我让先生和弟弟分别联系父母,确认家里老人安全,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等我回过神来,发现微信朋友圈已经炸开了锅,我总结了內容大概可以分为五类:一是拍震中状态的;二是表示惊魂未定的;三是发各种段子的;四是劫后余生有感而发的;五是转发新闻信息表示同情同胞的。

发朋友圈是所有人的权利,发什么都没有错。不过大家能发朋友圈是因为大家是安全的,这是值得庆幸的。但是我们庆幸的背后是别人的悲伤;我们房屋摇晃的同时是别人家园的坍塌;地震过后我们是长舒一口气,别人却是长叹一口气;我们是拥抱家人,别人是寻找家人。

其实大家可以第一时间跑出大楼,不是因为自己反应灵敏,而是你的家本身就不会塌。

我至今记得5.12地震期间,我在读高中一年级,发生地震那一刻所有人都跑到学校操场上,嘈杂声中依稀可以分辨出各自都在说什么。有的同学因为联系不上在成都工作的父母而焦急万分,痛哭流涕;有的同学因为害怕灾难再次发生而紧张万分,噙着眼泪与伙伴拥抱在一起;有的同学像讲笑话一样讲述着自己刚才的经历……

面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反应不一样可以理解,而且这也没有对错之分,但是我们在说任何话,做任何事时或许还是应该过过脑思考一下比较好。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地震亲历者的故事,当她被压在学校废墟中的时候,她有了求生的强烈欲望,她努力往外爬,幸运的是自己找到一个缝隙,露出了半个头,她开始呼救,此时一个学生家长向她跑过来,她大声的说:“叔叔救救我,叔叔救救我……”,这名学生家长跑到了她的跟前却掉转了头,嘴里说着:“这不是我的娃”。

故事说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这个人太无情了,居然会见死不救。据这个亲历者说,她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她恨了这个人很久。可是当她自己成为母亲之后,她却从心底原谅了这个人。面对灾难你能顾及的真的不会太多。

但当我们更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试想如果这个亲历者没有选择原谅,她将一生生活在恨意之中,而且她会因为对世界的冷漠认知而影响了自己的价值观,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不是吗?

这个没有施救的人,或许他当时真的没有想那么多,或许他真的只想快点找到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也没错也应该被理解,不是吗?

但是我依然会在心里产生一个疑问:想自己并没有错,但是我们已经失去了想别人的能力,这到底对不对?当我们的观念里没有了同情,我们看全世界都跟自己没有关系,这实际就是一种冷漠。

文章写到这里,我只想对自己说:“不能感同身受,也别落井下石,别让自己的幸运成了伤害别人的武器”。别急着给自己辩护,自私本就是一种冷漠。

各位秦友

明天見

閲讀顧問小秦

2019.06.16

於秦讀社·南書房

推薦閱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