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588封信:文化的贫穷和贫穷的文化

 秦声何来 2022-01-11
20200723·000000010
本文共1544个字,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文化的贫穷和贫穷的文化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秦声何来主播小秦朗读音频

期待进步的各位秦友:
大家好!

我是妳的朋友阅读顾问小秦,
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五百八十八封信。

昨天开始阅读导师推荐的新书《阳光心态》,翻开这本书读了几页,心中只有一个感慨,相见恨晚。

我这两天心中时常会感到遗憾,如果童年时代的我就有如今这般不可遏制的求知欲,那我的头脑该是多么丰富多彩的一个世界。想到这里就让我倍加珍惜当下的时光,同时也感恩自己身处的好时代。如今我才知道只要一个人想,就可以尽情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种好书,就可以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懈努力,就可以学习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是多么幸福多么自由的理想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无比幸福无比自由的才对,虽然事实绝非如此。


在《阳光心态》这本书里第一个触动我的观念是作者吴维库教授讲到“ 文化的贫穷和贫穷的文化”这两个概念给人心理带来的巨大差异。书中一句“大部分穷人最欠缺的是耐性”戳中我的心。因为我能如此清晰的看到十年前、五年前、两年前、一年前的自己多么缺乏耐性,包括此刻的自己本质依然贫穷——思想贫穷、心灵贫穷。而这就是文化的贫穷给人带来的匮乏感,也是过去的我总是显得着急、焦虑、暴躁、沉重,极力想快速拥有更多的真正原因所在。尽管现在的我努力用理性的思考去化解,效果也不错,但是穷过的人都知道那种骨子里长的自卑感没有那么容易根除。不过好在如今的我太着迷于自信人生的强大魅力,所以发自内心勇敢的敞开自己,并下定决心为了改变自己一点一点扎实积累。

那是不是所有贫穷出身的人都跟我一样没有耐性呢?显然不是的。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出身寒门,人生经历甚至比我还要悲惨百倍,但不同的是他们依然活得乐观开朗、做人积极向上、做事脚踏实地,在他们身上甚至看不到一丝丝顾影自怜的痕迹。面对这样的人我不仅自惭形秽、欣赏不已,而且很好奇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内心如此健康强大的?在读到“文化的贫穷”这一概念时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他们父母的价值观是健康的,他们尽管生活在非常寒酸的环境里,但是却成长在父母爱的鼓励里,所以才能坦然接受甚至热爱属于自己的一切并自信的追求自己。


很多时候贫穷出身的孩子不是不能接受自己的贫穷,而是不能接受来自于他人对自己贫穷的不接受。很多时候对他人不接受自己的介意是来自于个人脆弱内心的敏感和误读,当然很多时候真实情况也确实如此。但是心理健康的寒门孩子却很早就能坦然的对待这一切,从而让自己幸运的避免掉了一场折磨人的心理浩劫,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适合的正确的人生道路。通过对有限样本的观察,我发现他们的洒脱在于,我改变不了自己的出身,我改变不了他人对自己各个方面的看法,但是我能决定自己以何种态度对待这种改变不了,同时以何种态度创造我自己的人生。

人生就是一场单程旅行,沿途的风景要好好珍惜,因为太着急而错过了就是一辈子。如果心胸足够宽广,眼光足够高远、志气足够强大,我们会发现穷与富在生理维度的主要差别就是富人吃得好一些、穿得好一些、住得好一些……但是在精神维度大家的起点是一样的,真正幸福的人都需要文化来滋养自己的心灵。而一个穷人真正有文化了,尽管在生理维度上依然难以与富人相比,但也一定有能力和底气保证自己和家人过得有滋有味。

那么穷人如何拥有文化呢?在过去那个资源极其匮乏的时代,这个世界对穷人是关着门的。但是在现在这个资源过剩的时代,我们只要不把自己困在糟糕的心态、负面的思想和懒惰的本能里,只要保持足够的耐性和坚定的决心,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我相信我也可以。

各位秦友

明天见

阅读顾问小秦

2020.07.23

于秦读社·南书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