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靠!

 秦声何来 2022-01-11

1.在《改变思维》里有这样一个寓言:一群人相约狂欢,约定第二天各带一桶酒倒在大缸里,一起饮用。大家都如期而至,大缸满了。开始狂欢时,一喝缸里的酒,全是水。面面相觑。原来谁都想占别人便宜,所以没有带“真酒”。

2.这个寓言让我想起了我们那个地方最好中学没落的事。那些年这所中学是状元生产基地。我们那个州几乎所有高考状元都出自这个学校。似乎进了这个学校就是考取一流大学的保障。学生都以在这个学校读书为荣。

3.我们那个地方有矿,八九十年代诞生了一批暴发户。不管他是怎么“富”的,反正都是“好猫”。那时候暴发户有钱没文化,想让孩子好好读书。毕竟来路不明的财富,总得由黑变白,让家族永续吧。

4.于是,爆发户开始一个一个地“送”孩子去那所中学读书。毕竟学校是成绩的保障好学校就有好成绩。时那所学校,入学有三条规矩:一是看成绩;二是成绩差一点,可以交钱;三是成绩太差,给钱也不行。这学校“灵活”吧?让有成绩的保证升学率,让有钱的兼顾老师的“利益”。

5.毕竟这事见不得光,所以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但慢慢的这个学校呈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这个学校里念书孩子的父母非富即贵,不是做生意,就是政府官员。普通家庭的孩子在这个学校“待不了”。家里有“关系”的老师,也想尽一切办法“调”到这个学校。毕竟,这里名誉更好,收入更高。

6.再后来,原来的“好”老师退休了,年轻有本事的老师去省城了,这个学校高考成绩也是一届不如一届。如今谈起这所学校也只剩当年勇了。

7.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劣币驱逐良币。说的就是这回事。可现实生活中,谁又会承认自己是“劣币”呢?谁又甘愿做“良币”呢?若没有良币,劣币又“靠”什么?这难道不是一个悖论吗?

8.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读书靠学校,工作靠单位,就是不靠自己。一个靠字,说出了多少巨婴的心声。巨婴不正是社会上的劣币吗?这个学校不正是社会的缩影吗?

9.财富源于经济、经济源于科技、科技源于人才、人才源于教育。可巨婴是如何被教育出来的?你家孩子是巨婴吗?这是否值得深思?

10.有一戏言:

一流人才出了国,

二流人才去了政府,

三流人才去了商界,

四流人才去搞学术,

五流人才在搞教育。”

若真是如此,怎一个荒唐了得?

但仔细想来,似乎还真是如此。

11.若你有同感,本号回复关键词:中国教育的反思。让你不一样的观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