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艺大师者,技艺叠加的缤纷

 马尔的视觉 2022-01-12

茶人老刘定居黄山后,徜徉于徽州文化圈,熟识了不少大神大仙。

竹雕大师洪建华便是其中之一。

近十年新一波外地人的涌入,安居者中不乏学养很高的艺术达人,黄山的文化圈也变得更为丰富而多元。

老刘算是新徽州人,而洪建华则是当地土族。

黄山当然是旅游大市,可它以文化兴市的意图同样很明显。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洪建华拨块地,让他夫妇俩兴建一座徽雕博物馆,是这座城市文化上雄心勃勃的一个小例证。

不行文化搭台、商贸唱戏的老俗套,直接摆明文化的熏染、文化的亮眼。利用各种元素给这座城市增色,使其更具国际旅游城的中国韵味、中国特征。

如此厚实起来,将来了不得。

每逢外地的朋友来,茶人老刘总要带去看洪建华的徽雕博物馆,或是上西溪南访朋问友。一呢是显示他在黄山文化圈是有身份的人;二呢也是展示新徽州文化的风貌。

徽雕博物馆设计得很醒目,山水园林点缀着门面。

主人洪建华夫妇不在,没有行家引路,我们进来只得自己揣摩了。

竹雕博物馆楼上楼下走一圈,仿佛阅历了洪建华的工艺技能形成过程。

我们都知道徽州有木雕、石雕、砖雕的手艺传统,概称“徽州三雕”,在工艺形态上达到了很高的技艺水平。

洪建华的博物馆主打的却是竹雕。

竹雕在古徽州既有渊源,也存工艺传承,但始终没有能够并肩徽雕三类,成为第四极。

就好像进了梁山泊,打打杀杀好努力,却没排上一百零八将榜单。

洪建华最大的功绩与贡献,就是注重徽州竹雕的传承与抬举,形成了后来者居上的气势。他一方面以自己的作品说话,让大家通过对他的作品的喜爱与关注,更多的认识与理解徽州竹雕,另一面则在传承和光大上做出努力。

从艺三十年,洪建华带出六十多位竹雕刻高徒,出版了专著《徽州竹雕综合工艺研究》。由他积极挖掘、保护与申报,徽州竹雕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以此为标志,竹雕终于成为与徽州三雕并驾齐驱的第四势力。

观摩洪建华的竹雕代表作,他也确实创造了竹雕工艺的新高度。

2001年,竹刻《香山九老图》竹筒获日本国际书院精品展特等奖;2004年,竹刻《西园雅集》笔筒获中国民间雕刻、陶瓷、剪纸艺术精品赛获金奖;2006年,竹刻《访友图》屏风获中国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

《竹林七贤》竹刻笔筒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艺杯”金奖,并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性收藏;《商旅图》黄杨笔筒获第13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

据洪建华自述,他16岁起捉刀,秉承徽派传统雕刻工艺,从事竹刻工艺。

我理解,他大约有个类似于学徒的出身。

在古徽州,历朝历代皆有许多工匠借雕刻谋生。

洪建华作为后起之秀,能够从众多匠人、艺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其实是有踪迹可寻的。

徽雕艺术馆存有不少他多年收藏的徽州竹雕老件,佐证了他的技术形成有来由有源头。

除此以外,他还有与竹雕相关联的杂收杂藏。

从老徽州生活器皿里的竹刻,到木雕、石雕、砖雕里的优秀作品展示出的刀法、刻法。

他甚至从古代石像中汲取塑形与刀法的经验。

细细的观赏洪建华的作品,他既秉承了明、清时期古徽州雕刻的艺术风格,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

竹雕作品里,呈现出他捉刀稳健,行刀刚劲,构思巧妙的面貌;艺术构成古朴典雅,徽风特征厚重。

他的镂空雕刻最明显,带有显著的徽雕技法的传承。

层次分明,细节灵动,人物逼真而各具情态,形似神传。

有些作品又有博采其他艺术样式的融合。

由匠而艺,由艺而问道。

洪建华的竹雕探索之路,就如他的博物馆的闲笔妆容。

来源于技艺,成就于内心。

作者相关文章

西递里的知音故事

杨家香包的新意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