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省赣州水利扶贫见闻

 zqbxi 2022-01-12

2019-08-07 

保江河安澜、治理水土流失、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也改变当地农民“靠天吃饭”的窘境……日前,记者在赣州宁都、崇义两县实地采访时,亲身感受了水利扶贫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的变化。

保安澜

作为水系发达的宁都县,防汛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据介绍,宁都县境内有大小河流638条,江河流域广袤,洪涝灾害点多面广。“有时一场洪灾就可能冲了家园、毁了产业,不少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宁都县固村镇镇长李文说。

宁都县固村书记曾琴生至今对2015年5月19日的洪水记忆犹新。

“那天,我在参加救援过程中乘坐的冲锋舟被洪水掀翻,被冲到数百米外的地方,最后抱住一棵树才得以脱险。你看,就在前面。”曾琴生指着前面不远处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那次的洪水造成大量房屋被淹及倒塌,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亿元。

扶贫先治水。

在水利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宁都县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实施治水工程,增强贫困地区抗御水旱灾害能力。

流域重点乡镇防洪工程琴江固村段也于2017年正式启动,主要承担固村圩镇及流坊、下河、回龙等四个行政村和2所小学及1所中学,共1.98万人、1.2万亩耕地、4960间房屋的防洪保安任务。“工程今年1月份建成,总投资3899.65万元,治理河道2.1公里。”李文介绍说。

曾琴生的防洪历险从此成为历史,再也不会发生。

“今年6月9日,我们经历了一次洪水,在三门滩水库下泄流量每秒2200立方米的情况下,河道水位比堤防未加固前下降了1.0米,有效保障了保护范围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李文说。

截至目前,宁都县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8个,五河治理防洪工程7个,山洪沟治理项目1个,县城及圩镇新建防洪堤150余公里,工程保护面积83.8平方公里,保护人口32.5万人,县城和乡镇的防洪能力显著提高,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通过实施各类防灾减灾工程,逐步实现雨能蓄、旱能灌、涝能排,全县洪涝干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有效减少了贫困人口因灾致贫返贫现象。”李文表示。

供安全

翻过了几道山,又走了长长的一段山路,记者来到了赣州市崇义县长龙镇长龙村。

其实,像长龙村这样交通不便的山村在崇义并不少见。

“崇义县地处江西省西南边陲,是坐落在赣、湘、粤三省边际的山区县。农村饮水基础设施薄弱,仍然存在短板隐患。过去,许多村民只能靠从远处挑水解决饮用水问题,这给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崇义县长龙镇党委书记叶新生坦言。

如何使农民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近年来,崇义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水利扶贫工作重中之重,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自2005年开始实施以来,至2018年共建设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处,其中“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8处、“百吨千人”53处,工程总投资6483.84万元,已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14.1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00%解决。

为补齐饮水安全短板,让贫困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崇义县对201个安全饮水工程配置了净化消毒试剂,解决了13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对饮用水源地水源进行了抽样化验。

“总硬度:4mg/L;氨氮:0.051mg/L;余氯:1.0mg/L。”记者在长龙村集中供水工程采访时,工作人员正在对饮用水进行检测,“这里的水都是符合标准的,很安全。”

据了解,水厂聘请专人巡查水源管网设施,并建立了用户群,村民能随时通过用户群反应用水问题并及时得到解决。也正得益于长龙镇集中供水工程项目,长龙镇六个村村民及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共计13408人饮用水问题得以解决,其中包括贫困人口551人。

“现在,我们村475户的用水安全已经得到了保障。村里的贫困户基本实现了脱贫增收的目标。”长龙镇长龙村支部书记张荣芳说。

长龙镇长龙村的集中供水工程只是一个缩影。

“经检测,我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实现了农村饮水有保障、水质安全放心的目标。”崇义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扶产业

江河不再泛滥、喝上安全饮用水,这在水利部门看来还远远不够,要想让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还需从产业帮扶入手。

在宁都县固厚乡的小洋脐橙基地里,记者看到一排排的脐橙树遍布山头。“你们等11月的时候再来就能吃到好吃的脐橙了。”种植户陈进发说。

80后的陈进发之前一直在外打工,能回到家乡并在这个地方种脐橙是“想都没想过的事”。

原来,这个基地地处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并非当地人心中的种植“宝地”。

保障水源灌溉、防治水土流失是必须面对的难题。为此,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水利、水保部门全程跟踪服务,同步建设水利配套设施。

针对山上无灌溉水源的问题,建设山塘5座,雨季收集雨水;建设高位水池9座,实现提水上山灌溉;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按照“山顶戴帽、山脚穿靴、生态隔离和通道绿化”的要求实施水保措施……如今,基地已成为涝能蓄、旱能灌、土肥不下山的高标准生态脐橙示范基地。

据了解,这个基地2016年7月启动建设,规划面积5246亩,现已开发高标准脐橙园4800亩,直接受益农户185户705人,其中贫困户46户128人,间接受益1000户以上。预计基地脐橙树全部挂果后,可年产脐橙1000万公斤以上,产值5000万元以上,种植户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

“我承包了近30亩土地种植脐橙,等脐橙丰收了,预计年收入能到20多万呢。”陈进发告诉记者。回到家乡创业两年,陈进发花10多万盖起来新楼房,还在2018年结了婚,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现在每天都和家人在一起,很开心,我今年的目标是再买辆小汽车。”陈进发说。

在崇义县达翔农业科技示范园内,也有一群工人正在忙碌着。

据介绍,达翔农业科技示范园是龙勾乡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扶贫、高标准农田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位一体”文章而打造的现代农业攻坚项目。为防止耕地、水资源过度开发与利用,践行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示范园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铺设滴灌管道,有效提高水资源和化肥利用效率。

据介绍,该基地吸收200多名周边群众在基地务工,其中贫困劳动力37名,平均每户每年依靠在基地务工可收入2.5万元左右;同时依托蔬菜基地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吸纳了33户贫困户成为社员,合作社每年利润的3%由贫困户社员进行分红,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