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凝原著改编电影《红衣少女》《哦,香雪》视频全集

 藏书胜似藏金 2022-01-12


铁凝原著改编电影《红衣少女》

岁月浩荡    2022-01-09 01:07      

图片

《红衣少女》是由峨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改编自铁凝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讲述了一个爱穿红衬衫的个性女孩安然,在评选三好学生期间所发生的故事。

该片获1985年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影片一等奖。


铁凝原著改编电影《红衣少女》视频

铁凝原著改编电影《红衣少女》电影原声插曲《闪光的珍珠》(演唱:任燕)
图片


闪光的珍珠


铁凝原著改编电影《哦,香雪》

大远航语文 2021-10-14 14:19
《哦,香雪》铁凝原著,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1989拍摄剧情片,由王好为执导,薛白、唐烨、杜丽等出演,于1990年7月上映。

铁凝原著改编电影《哦,香雪》视频A

铁凝原著改编电影《哦,香雪》视频B


铁凝:梦想从保定出发

图片
对铁凝来说,保定是她难以忘怀的地方。她在保定奠基起飞,走向人生的辉煌。
铁疑在保定度过了自己青少年时代。中学时,家里遗留的一部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书的扉页上写着'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湮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水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也许少年时的她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但在那个精神匮乏的年代里,这样的书给了她精神的力量和鼓励。她如饥似渴的读着《约翰,克里斯朵夫》《村歌》《白洋淀纪事》《静静的顿河》《大卫·科波菲尔》《红与黑》《第四十一》等中外名著,这些名著给了她最早的文学滋养,培养了她形象思维的能力。在一次学农劳动后,16岁的铁凝创作了7000多字的“大作文”“作文”尽情的描写了几个城市的女中学生到农村去学农的过程中,与房东家的孩子小强之间纯真的友谊,充满了人间的亲情和温暖。当年,著有《小兵张嘎》的老作家徐光耀看完那7000字作文后,不由得感叹:“没想到一个中学生还有那么两下子!”甚至直接告诉铁凝:“你写的已经是小说了,不用修改,直接寄出去吧!”这篇作文,就是后来被认为是铁凝的处女作小说——《会飞的镰刀》。在那个言语并不自由,思想极压抑的年代里,铁凝身为16岁的少女,她笔下的镰刀会飞,她的想像力、创造力也长了翅膀。
从那以后,铁凝说自己就有了“鬼祟的当作家的妄想”。一九七五年,铁凝高中毕业时,放弃留城和去当文艺兵的机会,主动要求去农村落户,做一名知识青年。这在当时的保定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宣传部门报道了她的事迹。当年,作为知青副组长的铁凝就在博野县张岳村入了党,那年她18岁。“我第一次在村里过生日是十八岁。那天有一场秋雨。队长钻进玉米地给我劈了两根甜棒;几个半大姑娘每人送给我一只麦秸秆编成的戒指。戒指套上我打满血泡的手指,我竟然还有点心跳。晚上我赶紧就着柴油灯把这一切写进家信。那时候我又热情又虚荣。又一个生日,房子漏雨,我开始怨天怨地——如今一切都成了过去。可近在眼前的,却总是那些个'过去’。经历过冷静之后的热情才是真正的热情吧。我感谢冀中平原那密密实实的青纱帐,它把我领进生活,教会我永远喜悦人生。”
在下乡后一个月,1975年7月23日,铁凝在一篇日记中写道:“今天,妈妈含着眼泪把我送下楼梯,我却笑着把她劝回家去,怀着一种逃出保定的心情进了长途汽车站。这两天,我吃着大米饭、肉包子,却总觉着它们比不上我们亲手摘的西葫芦、大北瓜做成的熬菜,亲手拉着风箱做出来的卷子、饭汤香甜。睡着平整、松软的大床,却总是翻来覆去,脊梁底下像有石子硌着,这使我更留恋婶子、大娘那铺着金席的火炕。躺在这炕上,听着半导体里祖国四方的声音;围坐在炕上,讨论过中央文件的精神,想着我们张岳的未来,直到三星西落、窗纸发亮——我在城里走着看不见土星儿的柏油马路、松木地板,却更贪婪那一处土窝儿、一片土坷垃、一条条铺严'竹帘子’'星星草’'刺儿菜’的张岳的土道。我和多少城里人握手,却更渴望握一握张小爱大娘的粗手、善增大叔的硬手和素英的巧手。喝着消过毒的白开水吃冰棍,却更馋那打一桶水要摇一百下辘轳的井水和垄沟里飘着狗尾巴草的流水。张岳,你的女儿终于回来了!”相隔46年之后我们再读这篇日记,确实如铁凝自己所说:“它内涵着那种无无际的虔诚而自我感动。”应该说,她是爱上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了。
铁凝在博野县张岳村生活锻炼了四年,她曾把自己这一段人生经历称为“真挚的做梦岁月”,写下了近50万字的日记和文学札记,并且创作了《火春儿》《蕊子的队伍》《夜路》,为她的文学人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79年,铁凝回到了保定,在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经过在农村实打实地锻炼、磨练、练笔和积累,她的思想和创作水平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后来,她又到涞水县挂职锻炼,体验生活。《哦,香雪》就是她在那里体验生活的结晶。孙犁先生在1982年12月14日给铁凝的信中说:“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是的,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我哪里有你写得好!在农村工作时,我确实以很大的注意力,观察她们,并不惜低声下气地接近她们,结交她们。二十多年里,我确实相信曹雪芹的话:女孩子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这些美好的东西,随着她们年龄的增长,随着她们的为生活操劳,随着人生不可避免的达尔文规律,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我,直到晚年,才深深感到其中的酸苦滋味。——我希望经常能读到你这种纯净的歌!”正是孙犁先生远见卓识才使铁凝以《哦,香雪》登上文坛。这篇小说获得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年少时,铁凝就一直很喜欢孙犁这位“白洋淀派”文学代表人物。铁凝很幸运,她早期创作的每一步都受到孙犁的真诚厚爱。铁凝秉承了孙犁先生的创作精神,“她一方面心存着对社会意义和精神价值的追寻,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情愫始终安置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之中。”她成名后的作品也是沿着这个方向日趋圆熟的。
自1982年《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铁凝又发表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这部小说不但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还被搬上了银幕——改编为《红衣少女》,一举荣获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进入90年代后,《哦,香雪》改编为同名电影,荣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至此,铁凝已经在文坛和剧作领域声名鹤起。铁凝以自己丰厚的创作实绩在小说、散文、影视文学剧本、画论、日记、随笔、评论等多种文学样式上全面开花,创作近500万字,结集出版40余种,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奖,驰名海内外,为中国当代文坛奉献了非她莫属的文学成就。正是对文学的虔诚、对文学本分而又沉着的劳动,使她铸造了自己的辉煌,她以自由的心灵和笔触,深邃而又纯真地创造、传达出了她对人类、对生活永远的关爱和体贴,对养育她的冀中大平原的那种特殊的壮丽的展示以及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那充满暖意的东方精神传扬,这使她那些凡俗的、单纯的文学世界充满着丰润和高贵。

(本文摘编自保定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后闫红专著《铁凝与新时期文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