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边的好老师 | 人生最美的风景,就是和学生一起“闪药”——记药学院吴云龙教授

 ThinkfunQd 2022-01-12

一、导师简介

图片

吴云龙,厦门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化学专业,2011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工程博士学位,后在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年进入厦门大学药学院任教至今。长期致力于高分子药用缓控释的剂型研究,探索能够改善药物时空分布的高分子及超分子结构药物载体、非病毒基因载体等新剂型。

二、栽花有方,他是守田人也是种花者

2012年入职以来,吴老师除了外出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外,每天都来实验室报到,没有课程时更是一待就到深夜。他常说:“临台才能有灵感,临台才能固基石。”正是这样近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以求和辛苦耕耘,吴老师以第一或(共)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ACS Nano, Small, Small Methods,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60余篇SCI论文,并有多篇文章入选ESI高被引文章,个人H因子为36(Google Scholar)。近5年来,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年、2019年、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子课题(2020年)、福建省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项目(2018年)等多个科研基金项目。

图片

吴老师的“拼”劲儿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们,虽然实验室从来没有强制打卡或规定工作时长,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向吴老师看齐,日复一日在实验室“扎根”。对于研究生、尤其是研究生新生来说,如何摆正态度是进行科研的入门条件和必要条件。除了在组会和日常交流中与同学们积极交流探讨外,吴老师更喜欢在实验室里手把手带着大家一遍遍的尝试、求证,失败了就再尝试、再求证。他总是这样引导大家:“对于科研,要有兴趣、有热情,只有这样,才不会把科研当成是负担。科研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很多实验是前人没有试过的;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断地从前沿文献、讲座、交流中学习,不断地在实验中试错、优化,才可能最终实现目标。”吴老师的学生中,半数以上都获得过国家奖学金;2014级硕士研究生陈小红第一作者论文发表于Small (2018年)以及Nanoscale (2017年);2015级硕士研究生汪晓缘、2016级硕士研究生刘璇的学位论文均获评“福建省优秀学术硕士学位论文”;2021级博士研究生罗征获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第六届“身边的好同学”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之“学术之星”。

三、教学相长,他是引路人也是受教者

图片

吴老师对待教学始终一丝不苟。他主动承担了4门本科生课程(生活中的纳米科技、物理化学实验、药剂学、药学综合科研训练)以及2门研究生课程(高等药剂学、现代药物制剂)的主讲任务,同时也很擅长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教学任务的体量不小,他却宁愿加班加点备课也不愿意降低课程质量,他说:“在这个信息查询极度便利和网络化的时代,上课最大的挑战不再是同学,而是同学们手中的手机、电脑等;对老师而言,如何把枯燥的知识转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课堂内容更为重要。”课堂上,他将基础理论与经典案例相结合,着重培养同学的科学思维能力、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因此,吴老师在学生们中也人气颇高,课间或课后时同学们常常围在讲台前和他交流。吴老师表示非常珍惜一线教学和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老师的想法并不永远都是对的,有时候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和有趣观点也会给我很多灵感。”

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吴老师也发现目前药学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与学生职业规划需求仍有不匹配之处。由此,吴老师萌生了组建团队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想法,“多学科交融下的药学研究生教育”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致力于在夯实药学理论实验实践课程的基础上,以PI组为核心发挥多学科交融导师组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化的视野、以创新创业竞赛及服务实践为载体培养药学高水平研发型人才。吴老师带领项目团队引进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药学院药学研发原版专业课程;引入科研“导师组”,提倡科研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修订《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研究生服务团等实践活动纳入“社会实践与创新实践”培养环节;联合创立药学院研究生学术沙龙,邀请学院青年教师、优秀研究生代表组织专题学术讲座及交流;组织“蓝火计划”博士工作团、“薯来宝”博士生服务团前往基层企业、宁夏回族自治区,推进扶贫合作项目落地,助推闽宁协作。近期,2019年厦门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全校15个通过验收的项目中有3个获评优秀,该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四、育人有道,他是知心人也是引领者

“比起老师,他更像一个好朋友。”这是学生们提起吴老师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今年是吴老师在厦园的第十年,无论是他自己培养的学生,还是作为班主任指导的班级同学,他都放在心上,从未落下过一个。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期间,吴老师带领学院2012级本科生2班团支部获评“福建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和“厦门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

图片

作为药学院首届研究生班主任,吴老师更是制定了“领航计划”,在研究生班级中开展学术沙龙、研讨会等,了解同学们在课程学习、实验室融入、课题研究、导师相处等多方面的问题、需求、困难、思想动态等。在此过程中,他积极为每位同学的科研发展出谋划策、激发学生对于科研的兴趣,引导学生参加创新项目竞赛,为学院发展添砖加瓦。他经常鼓励同学们不要做整齐划一的行道树,对于科研要保持好奇心,坚持“无限可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图片

虽然科研和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但是吴老师坚持与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谈心谈话。一般在下课后或午饭时,他总会抽出时间约上几位同学,了解大家近期的学习生活状况。本科方向不同如何适应?阅读英文文献有困难怎么办?如何判断自己适不适合读博?宿舍床窄了、食堂菜色单调、教室投影仪坏了、报告厅空调不制冷……无论同学们是在科研上还是生活中遇到问题,吴老师总是认真倾听记录,并且尽己所能,联系相关部门或负责老师积极解决。在一次谈话中,同学们反馈在使用院里的平台仪器时,常常遇到临时维修不能使用的情况,有时候苦等好几天不能实验,等修好时样本也失活了。吴老师当天就联系协调了相关老师,并且和每个年级的研究生代表拉了一个沟通群,实时告知大家常用仪器的运行使用情况,效率之高引得大家纷纷点赞。吴老师也被评为药学院2021年“优秀班主任”。

五、学生眼中的吴老师

图片

01

药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罗征

吴老师在科研方面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这使得我在研究生期间有很多学术上的收获,对科研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但对我影响更深的是吴老师的品格。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吴老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事做人的道理,这种影响对我终身受用,能成为吴老师的学生我感到无比幸运!

02

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柯玲洁

云龙老师是一个睿智而又宽容的人,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很荣幸我能成为他的学生,在他身边学到了很多很多,不光是学术上的知识,还有做人的学问。很多时候,我的任务做得不够好不够及时时,吴老师虽然很无奈,但是他从来不会厉声责骂,只是耐心地指出我的问题,然后鼓励我再多尝试。他从来都不吝于自己的一切,凡他所会,凡他所有,他都倾其所有的传授给我们。

03

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志果

作为导师,吴老师平时总是非常关注大家的进度,经常和大家一起解决科研上的困惑和困难,讨论实验的改良可能和进步空间,让我们不仅在知识层面、更是在思维模式上得到了提升。作为我们最亲近的人,吴老师也会和大家交流生活中的事情,也经常和大家一起在食堂用餐,谈天说地。而且吴老师特别勤勉,即使是假期,我也常常能在办公室看到老师的身影。

04

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刘敏婷

他是一个谦和、自律、严谨的人,在我至今遇到的众多老师中,吴老师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我很荣幸能够成为他的学生之一。他不仅关注学生在科研方面的成长,也关心着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吴老师相处的这段时光,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科研上的,也有做人方面的,这些都将深深影响我。

05

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陈莹

遇到过很多好老师,但是处处为学生着想,如此绅士儒雅的老师,只有吴老师。科研上一丝不苟,做事认真负责,为人谦逊有礼,我想古人说的君子,大概就是吴老师这个模样。他也非常关心我们,还记得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还有些不适应,状态不太好,吴老师及时发现了,他很温和的开导我,还邀请我空闲时间和他一起打球,让我慢慢调整了过来。

06

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赖锡玉

提到吴老师,我心里是满满的感动,感恩。非常感谢他在学生得意时不伤害自尊的提醒、失意时细致的关怀,授道解惑,人情练达,亦师亦友。

文 | 洪佳敏

图 | 药学院

编辑 | 季士超

微信 | 南强药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