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读论语丨沈铖老师:子所不语,怪力乱神

 阳光心情ml 2022-01-12

图片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跟大家一起学习《论语》。 今天我们承接上一节课的内容,从“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后继续谈谈孔子的态度。

《论语·述而篇》“子不语:怪、力、乱、神。”这章看似很简单,但是其中内在的意蕴非常深刻,同时也能够作为我们生活当中日常言行的指导,非常有用。这一章我们几乎耳熟能详,但是要能够深刻理解其中丰富的意蕴,还是需要一定的讲解,尤其是对于“怪、力、乱、”的界定。

为什么“子不语”?民间一般认为“怪、力、乱、”只是所谓的民间鬼、狐、精、怪之类的事情,孔子是在说这些吗?为什么是子不语”?而不是不言?“语”是什么意思?语是对人而言,跟人交谈、对话,称之为。言是侧重于自己说话;语,在跟人交谈当中,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理解,和别人交换自己的认知。所以相对来说是比较正式的、也很郑重的,跟人交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儒家一直倡导谨言,也一直倡导修辞立其诚。因为你说出的话被听到别人的耳朵里时,别人会以你的表达判断,所以言不可不慎。
 图片

“子不语:怪、力、乱、”前面一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夫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因为喜好古。好古,有很多种解释好古人之风范;好古人之德行;也可以代表好古代的一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人,是古之贤人。那么夫子以求古是什么?实际上这一章是给前一章做了一个承接和延伸。因为今天你谈到好古,会发挥出无穷的想象,这个想象无外乎四个字怪、力、乱、”。我们求那些在遥远年代的圣贤,有多少人能够摆脱怪、力、乱、神之心,去理解古人、理解圣贤。大部分人在理解古人、理解圣贤、理解贤德之能的时候,通常要强调怪、力、乱、神的部分。我们都喜欢那些不同于人的人,超常之人,先知也好、多能也好,乃至于各种言语之超常、言行之超常、言行之夺人。我们都特别喜欢精彩的故事,但是却忘记了圣人,贤人本是庸常之德,庸常之心,他不在“怪、力、乱、”之中。所以这一章首先是阐明了夫子之好古,所以求知者求古人,上求古人、上求贤人,乃至我们今天去理解他人、理解那些优秀的人、超常的人。所谓的超常和优秀并不在“怪、力、乱、”之中,不要去传播贪求别人怪、力、乱、神的事迹、言行,此心之好异者也,这都是我们内心在追求神意的事情,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要回到真正的夫子之教,何为“子不语:怪、力、乱、”?我们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解释。
 
首先是“怪”这个字,我们经常说奇怪、怪异,人会把什么事情当做奇怪的事情呢?精准来说是四个字:所知之外。何为怪——所知之外?是一些超越你认知的东西,以为有一个成语叫做少见多怪,因为你不常见到、难以理解、不曾体验,所以往往以之为怪,因为它跟你自己所知的事情、熟悉的事情有不一样的部分,你不习惯、不适应,所以以之为怪。比如早年间,中国人看外国人很怪,因为不符合我们自身的习惯,在我们所知之外,看到什么就大惊小怪,这是少见多怪,“怪”者所知之外。
 图片

第二个字“力”,力是什么?为什么不因为能是可修、可学的,你可以从不能到能,但是力不一样。力,有一个什么样的限制呢?就是天生为限,生下来是什么样的一个基础。你的身材、身高、体重、力气大小这些部分有一个天生之限,有些人天生力大,有些人天生力小,这个力不只是包含力气的意思,包含的是古人所说的材性,木材的材,材质之性。你天生有一些什么样的技能,有些人天生嗓子就好,有些人天生画画好,有些人天生善于操弄各种乐器,这都属于力的一个范围。所以力是所生之外,是你本身、天生的一些东西,是人为人力通过学习没有办法实现的部分。天生的东西,所生之物,称之为“力”

那么什么是“乱”?我们经常讲混乱、战乱、治乱、乱总给人感觉一种乱糟糟,很糟糕的感觉。古人讲治乱,天下有治世、有乱世。乱是因何而乱?因为是在所守之外,是你守护不住的地方,你的能力到达不了的地方,你守不住了,它就乱了。一间屋子你经常打扫、整理,它就整洁,整齐,你不去维护它,它就会乱。一个人的内心你不去守住一点点东西,你的内心就容易被其它的东西侵蚀,这就是“乱 ”。一件事情你有条理就容易治,你自己没有条理就容易乱,被其它的事情所干扰。所以乱是在所守之外,你能守得住的就是治,守不住的就是乱。守的概念非常重要,它代表了你自身的修学维护的问题,在你所守之外必乱。有的事情你防得住一定好,防不住很容易糟糕,像门户一样守得住就不会有窃贼进来,守不住会中门大开,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图片

我们再看第四个字“神”。古人说阴阳不测为神,也说“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今天中国人喜欢把一切超能的都称为神,比如神医、神人、神仙。神是造化之所能引出万物的,它代表了从无到有的一个引动的过程。这些事情怎么发生的我不知道,所以称之为神,太神了;医生是怎么把病人治好的?我不懂,称为神医。整个过程的发生,我们不了解的时候,往往称之为神,觉得只有“神”才能够做到的部分。出无入有、以虚为实,觉得很神。神代表你所能之外,神能做到的事情你做不到,这不是人力之所及,这不是人能做到的事情。
 
“力”是有的人做的到,有的人做不到;神是整个人类做不到,神能够做得到,这是天人之分,天人之际。人之所不能者,神能之,所以神在所能之外。所以我们知道了“怪、力、乱、”分别是所知之外、所生之外、所守之外和所能之外。“怪”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力”在你做不到的地方”在你守不住的一个地方;“神”在你天生就没有的一个地方。此四者是一个人的自我所没有的,也是人类都没有,也不应该有的部分。
 
 
“怪、力、乱、”,孔子为什么不语?不语,不只是不说,而是不跟人谈论、不作为正经的道理,不郑重其事地提出,不把一切事情归结为怪、力、乱、神,他也不追求,因为此四者皆在自我之外,不可执求。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为什么要去执求呢?不知道的就不知道,超出正常范围的知,所知之外,自己都不懂的就不应该妄加谈论,自己力所难及的就不应该去奢求,也不应该以此为根本去执行,你根本就做不到。乱是自己已经守不住的;神是你根本就没有的。所以这四者是自己都没有的,你去谈论他、去归结它、去追求它,是人生之错谬,大谬特谬,为什么?你连有都没有。
 
图片


我们知道自己不能去谈论不懂的东西,但是我们恰恰经常在谈论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我们在妄议他人、妄涉是非,这就进入到了所知之外。我们偶尔会苛求自己做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这是苛求在“力”,在所生之外,你本身就没有,我们不苛求自己,也会苛求他人。比如说教育孩子的时候,他可能没有那个天赋,但我们拼命的让他去练习。乱在所守之外,有些事情自己都做不到,自己守不住了,很烦恼,不理解。有一些好的、一些健康的行为,如早起、健身;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勤勤恳恳,不要偷懒,都守不住;好的美德也守不住,不与人胡乱的争执,不乱生脾气,这些也都守不住。但是我们偏偏苛求于神,总觉得有一股超然的力量。哪怕很多人上求圣贤也不是在追求圣贤,是在追求一种超然的力量,超然世外的一种力量、超越他人的力量。用一种不讲规则的方式,自己在规则之外,用一种打破一切的规则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成就,这就是苛求于神,总想获得外力,在自己努力之外苛求一个外力来帮助自己解决困境、实现愿望,这就是所求于神,总希望有一个超脱之神。这就是怪、力、乱、神我们说的是此四者大部分的状况。所以我们也知道了孔子为什么不跟人谈论和归结这些部分,因为这是人不应该去拥有的思考方式,也不是人应该去推崇的,更不应该用这些事情来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理解真正的古人。
 
我们有些时候看似追求古代的圣贤,其实是在追求怪、力、乱、神我们经常语怪之人,我们喜欢谈论一些超越你认知事物的人;喜欢谈一些自己都不太了解和不太清晰的人;过分推崇山那边的月亮的人。他就喜欢语怪因为他喜欢的不是别的东西,他喜欢那种虚妄、不真,他在谈论自己是内心的一种想象,所以看似在语怪,实际是内在有虚妄、有不真实的东西,这种虚妄、不真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会对自己现状、自己日常的真知和守常的东西觉得平平无奇了,因为好像只有怪那种虚无缥缈的、浮想联翩的东西才能够满足内心,这就是语怪。
 图片

只要两个朋友一坐下来,特别喜欢聊这种远处的事情,为什么喜欢谈远处,能够帮助人脱离现实的困境、困扰,好像心灵可以畅游一番,但事实上虚妄不真。人太多时候在谈论自己所知之外的事情,其实是遐想,也是妄想,因为这些是没有办法指导我们的行的,否则很容易会落入谈鬼头头是道、做人一无是处的地步,这就是为什么不语怪因为语怪容易虚妄不真,虚妄不真容易导致不仁。仁、义、礼、智中的仁是立足于真实,回归于本我,所有事情都按自己的真实的意图来出发,这是人的基础。有一个词叫做麻木不仁,眼前发生的事情你看见了当做没看见,你不过心、不入心,为什么?因为经常语怪,喜欢这种好异之事,好像你看多了小说里、电视剧的感情,那些感情好伟大而特别,然后对日常的情感就觉得不屑一顾。有些人喜欢看有钱人的生活、富豪之家、贵族之家,回头一看自己的小家觉得破烂不堪,这也是语怪。虚妄不真、做白日梦,这都容易导致不仁。
 
语力是什么?《论语》里有句话“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意思是射箭不是崇尚谁射得更远,谁能够穿透更多的牛皮、羊皮。崇尚是准确度,准确度是可以自己把握的,但力气是天生的,所以崇尚力气的人,他崇尚的是天生的差别。我们看有些时候西方谈种族差异、谈血统,觉得血统可以分出高下。中国文化当中没有这样的一个概念,人都是尊贵而平等的。中华民族今天之所以能够如此大的团结,因为我们从来不歧视他人,不因任何的出身,也不因出生在任何的地方去歧视。现在有一些所谓的地图是最为可耻的,不管你说到哪个地方,他因为是那里人,所以是这样的这种荒谬的逻辑是大家在日常中不自觉运用,但是要坚决摒弃的。
 图片

我们往往崇尚,因为力是天生的,比如有些孩子天生弹钢琴很好,有些孩子天生画画很好,你觉得自己家孩子怎么没有天生的才能呢?觉得很惋惜。为什么孩子一定要有天生的才能呢?不是应该更注重德行的培养吗?才能,能够显耀与众,给父母面子,所以引得很多人的追求。但事实上来说,我们追求的不是孩子可操作的个性和差异性,而是孩子能够成全一个健全的自我,能够合理的珍惜自身一生的命运,能够在命运当中不断地修持自我、展露自我,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展露出自己的品格,而不只是涂染才华。要知道有才华所创造的作品也不过是人生作品当中其中一个环节。我今天能够作为一个平庸的人,能够把碗洗好了,这都是人生中了不起的成就。但世所尚力,大家都在追寻大小多少、你我不同,追求那些天生的差异,这样容易导致不平等和不平衡,心境当中所追求的力也会导致人性的迷失。因为我们不知不觉把一些标准建立起来了,把一些不太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起来了,所以不可语力也。
 
再说不可语乱为什么有些人喜欢乱?有些人喜欢有一种先天接地的豪情,喜欢打破,觉得权威一定有问题,觉得上位者、领导一定有问题。语乱喜欢以下犯上,以下犯上本身要看道理正与不正,但是好犯上、好作乱,这说明内心无守。语力是离德而趋强,容易导致一个丛林社会和丛林法则的建立。人类社会如果离开了“德”追求品德和品格这个根本,一味地追求才艺、凸显的差异,追求离德而去抢,容易导致大小多少的强弱的差异。乱,会变成有我而无人。内心狂妄者,真的有自我吗?没有,他只有一个膨胀的自我,这个膨胀的自我反而认不清楚自己的面目。所谓乱者,他觉得自己在乱之外,所以才好于乱。真正生于乱世,在混乱当中、矛盾当中,他是会感到痛苦的,人于痛苦则远离,对于欢乐则欣然往之。好乱之人,因为它不在乱之中。我们有些时候看到喜欢挑拨离间的人、喜欢好说别人小话的人,喜欢搬弄是非的人,因为这些是非没有落到自己的脑袋上,否则还愿意去搬弄是非吗?人们只会欣喜给自己有利的结果,不可能真正喜欢是非。所以在这一点当中语乱之人,有我而无人也他眼中只有自己,心里只有自己,而毫不在意别人的感受,觉得天下是一盘棋盘,他人就是自己的棋子,殊不知这样恰恰是丧失自我的一个开始。
 图片

语力者,离德趋强所以导致不义,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事情,没有是非可言,只有强弱之分。那么语乱之人,有我无人,所以导致无礼,何为无礼?礼者,尚往来也,尚平等也,尚交换也。古人说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非礼也。礼是平等地看见对方,我知道怎么对待你,合适的对待方式。在对待他人的过程当中有自我,这叫做有礼;在对待他的过程当中没有自我,这是无礼;在对待他人的过程当中没有对方,这也是无礼;在对待他人的过程当中显不出自我,这也是无礼。所以语乱者有我而无人,导致无礼。看那些捣乱的,你去说他是非,他用是非来强辩你,但是他真正的问题在哪里?在于失了礼,没有礼数、没有礼显得真正的不文明,这种不文明是大的道义上面的不文明,而不是小的地方有是非,小的地方尚且辩驳一下。我们看到语乱之人往往有自己的小道理,这些小道理有些时候还足以欺骗人、蒙蔽人,但在大的地方就是失礼,失了文明的根本。
 
为何不可语神我们看到大部分语神之人高推其神,高高地推崇自己的信念和信仰,觉得舍此信仰之外,其他全部都是有问题的,全部都不如。这不是神的问题,这是人的自大、自称为雄,这叫自胜为雄。把自己跟所推自己所推崇的文化、信念、神灵放在一起,看起来是在推崇自己所信奉、信仰的一切,实际上在放大自我,这不是有我无人,这叫有道而无信,什么叫有道而无信?只有高大的道理,但没有人性。整个的信仰,神灵的光辉,把人性给吞没了,把自己的自主性给吞没了。所以我们看到今天有一些孩子追星、推崇明星,用很多的莫名其妙的价值观来塑造自己;有些时候成年人推崇宗教,不正确的去信仰一些宗教,乃至于高推一些自己所看不见的东西,乃至于高推德行,都是容易陷入语神这样的问题。不以自身求修行、不以自身求自证、不以自度度他人,反以度他人为自度,反而自己觉得自异于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这些都是语神。从整个世界大的文明上来说,也容易有语神这样的文化。随着自己所推崇的东西反而淹没了自身,这叫做本末倒置。所以看似里面有很大的智慧,实际上却是一片无知之境。有道而无信,有了高推的道,却没有了人性,有天而无人,有父而无子,这就是语神。
 图片

语乱有我无人,导致无礼;语神有道无信,导致的是真正的无知,因为此时的人会极度压抑自己知之,总觉得自己想这想那都不对,但实际上来说,这个不对是谁肯定的,还不是自己肯定的,自己所想的、所推崇的是一个沉默的东西,沉默的客体,高推之并没有带来给自己指导,无非是填补了自己的虚妄,成全了自己的虚伪。无论是语怪、语力、语乱、语神,说白了此四者皆离自我,皆丧我、皆丧己,所以夫子才不语怪、不语力、不语乱、不语神。他在跟人交谈的时候、在发表自己的理解的时候、在郑重提出自己的认知的时候,永远不会用这四者来归结,来作为自己的追求以及来作为自己跟人交流的一个核心,不把这四者作为人生所追求的,在事物当中凸显的价值。因为此四者恰恰就是不仁、不义、无礼、无知。夫子所推崇的是仁、义、礼、知的人士,不是不仁、不义、无礼、无知的人士。因为不仁者妄想、不义者狭隘、无礼者怠慢、无知者虚伪。
 
我们要知道儒家推古、好古,是好古之道也,古之贤人也,是从古人当中、古之贤能、贤德之人当中得到自我的启迪和启发。不是过高地推崇他的功业和盛绩,不是去强调其行之难为,而是强调其得之可法;不是去强调圣人是超脱于世间不同的人,他有多么的神意,而是要知道圣人的言行当中哪些是足以感召自身的、能够照亮我们的,不要去推崇古人当中的怪、力、乱、神儒者夫子是不应许的。什么叫不应许?你向他求,他给不了你任何的东西。我们今天看到有一些学子很搞笑,到孔庙里去求保佑自己考试过关,夫子不是这样的神灵,夫子只是鞭策你好好学习的,儒家是平实,中正、平和的。
 图片

我曾经写过一个对联,刚好包含到述而篇中的两句。一句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另外一句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所以当时写了以教文行忠信,不语怪力乱神作为上下联,这也是作为自身要共勉的。因为表面的怪、力、乱、神好克服,内在的不仁、不义、无礼、无知的状态,非常容易犯这四个毛病。表面的大家容易识别,但是内在的好异之心,喜欢新知,喜欢奇异知之,喜欢新奇的事物来愉悦耳目的、推崇才能的;喜欢推翻的、无理的、混乱的、觉得自己抽身在外看戏的。比如大街上看到一件事情发生了,你在那呵呵看戏觉得与己无关,不能够体会当下的争执和痛苦。还有过分的推崇文化又不修行的只是虚妄的、浮木的。这些就非常难以克服了,因为很容易爆发他自己的言行,尤其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完全不自觉地就进入到怪、力、乱、神很难有一个诚意、正心的状态。
 
所以这一章非常能够建立一个原则性,帮助到大家在日常的一言一行当中深刻之行,我们要的是文、行、忠、信,不怪、力、乱、神,以此修心。诚意、正心。
 
今天先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