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建立了宋朝,鉴于唐末藩镇割据的影响,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其中从财政上对地方进行控制的措施是( ) A.杯酒释兵权B.夺其精兵C.制其钱谷D.削实权 2.宋初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宋太祖甚至用文臣主持军务,在宋朝逐渐形成了文臣统兵的格局。材料反映出( ) A.宋朝武将德才不及文臣 B.宋朝重视教育,文官取代了武将 C.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D.宋朝时期社会安定,不需要武将 3.宋朝时社会上出现“榜下捉婿”的婚姻现象,《萍洲可谈》记载:“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这说明宋朝( ) A.市民阶层兴起B.科举受到重视 C.贵族垄断选官D.门第观念强化 4.宋真宗在位期间,有意让陈尧咨(咸平三年中文状元)转为武职,便托人给他带话:“陈某若肯改武,当授节钺(即节度使,为当时武将最高军衔,俸禄优于宰相)。”但当陈将此事禀告其母后,其母大怒,责备道:汝科举第一父子以文章立朝为名臣,汝欲贪取厚禄,去当武将,忍呼?此事遂寝。陈母责备他是因为宋朝( ) A.重武轻文B.重文轻武C.奖励耕织D.奖励军功 5.“我太祖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周,广南、江南、荆湖、西川,一举而下,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无祸乱之忧。”材料中的“太祖”是( ) A.阿骨打B.朱元璋C.忽必烈D.赵匡胤 6.在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后,“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赵匡胤看着皇帝像走马灯一样换的同行前辈们,不禁问……别人以后就不会造我的反吗?那该怎么办?为此他( ) A.分化事权,削弱相权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文化专制,钳制思想D.重文轻武,虚外守内 7.“……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说明了宋朝( ) A.等级森严B.重农抑商C.重文轻武D.商业繁荣 8.北宋时,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掌管行政、军政和财政大权,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北宋采取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削弱相权B.完善中央机构 C.重文轻武D.加强皇帝专权 9.樊树志的《国史十六讲》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此一来,宰相的权力比先前大为缩小,没有军权、财权,形成政事堂主管政治,枢密院主管军事,三司主管财政的局面,三权分离,各不相知,一切都要通过皇帝。”你认为这句话主要论述的是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0.北宋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这一举措有利于( ) A.遏制藩镇割据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办事效率D.发展社会经济 二.解答题(共1小题) 11.北宋的科举制度与隋唐相比有何新变化?北宋建立后,针对赵普所说的“权”“钱”“兵”的问题,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北宋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分析这一国策的主要影响。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解答】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建立了宋朝,鉴于唐末藩镇割据的影响,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其中从财政上对地方进行控制的措施是制其钱谷。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开支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解答】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解答】材料主要说当时社会重视科举,许多“贵人家”和商人都希望以“过省士人”为婿,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解答】宋真宗时,陈尧咨状元及第。真宗因陈善射,有意让他转为武职,陈的母亲对陈责备,反映出宋朝重文轻武传统。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解答】由材料信息“受禅于周”“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可知,这与赵匡胤有关。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故选:D。 6.【解答】由材料和所学知,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文轻武,虚外守内的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 故选:D。 7.【解答】“……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了宋朝重文轻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解答】北宋时,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掌管行政、军政和财政大权,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北宋采取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皇帝专权。A项削弱相权是表象,其根本目的仍是强化皇权。BC两项也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故选:D。 9.【解答】通过材料“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主要官职都是出现在宋朝,宋朝形成中书省主管民政,枢密院主管军事,三司使掌管财政,互不统属的局面。故B正确。 故选:B。 10.【解答】北宋分化事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这一举措强化了中央集权。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宰相之下设若干副宰相,并设立多重机构,分割相权。在地方,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君主专制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故选:B。 二.解答题(共1小题) 11.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钱”: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兵”:实行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形成读书风气,有利于文化传播,但当有外族入侵时,缺少能武率军之才,造成北宋在军事上的积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