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珠阿娘记忆中的善琏街廊

 含山唐 2022-01-13

​    

    寒冬,没有小时候那么天寒地冻,更没有满天飘雪银装素裹。三九已过去了几天,2022年的元月10日这天,含山唐又去了善琏,为《善琏镇志》收集资料。

    下午,笔者和品芳老师再一次去拜访宝珠阿娘。

    宝珠阿娘,当年那个乖巧伶俐人见人爱的小姑娘,如今已是89岁高龄的老人。她对我们编纂镇志非常热心。她要把民国及之后善琏街廊的事情告诉我们。

    走进宝珠阿娘家,四只条子等都绑着软绵绵的座垫,用粉红色的布包着,坐在上面不觉得冷。天花板上那把吊扇也被包裹得严严实实,似乎穿着厚厚的棉袄。这一切都是宝珠阿娘自己做的。

    宝珠阿娘很客气,刚坐下就要我们先吃颗糖,甜甜蜜蜜的。是啊,老人的心里还是很传统。尽管我有点高血糖,也不能负了宝珠阿娘的心意。吃颗糖,甜到心里。

    善琏街廊,民国时期的善琏街廊是什么样子的;宝珠阿娘的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从油车弄说起,说到盐店弄,说到老马路。这善琏街廊沿街沿河各种店铺竟有60余家。宝珠阿娘连店铺的名店主的名伙计的名都记得很清楚。真惊叹宝珠阿娘的记忆力。

    善琏街廊茶馆店就有六、七家,不管大小,能吃茶就是。汪阿掌茶店,三开间,门面够大;屠绍基茶馆店,双开间,也不小。还有新春楼茶馆,阿大茶店,堵小宝茶店,财宗茶店,天才茶店,顾记茶店;呵呵,小小善琏,茶馆遍布大街小巷。善琏人,善琏镇周边的乡窝人,大概都喜欢吃茶。他们天不亮就到善琏镇上吃茶聊天。一直以来,江南的茶馆,就是信息发布中心。各种信息都在这里汇合,不管是官方的,还是道听途说的;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信息,都有。吃茶之人,也是灵市面之人。何况善琏在外面的人多,各种消息也就多了。

    早晨头到善琏镇上的乡窝人,善琏镇上懒得烧早粥的街廊人,不吃茶可以吃点心。森号里过来就是张阿炳的豆浆粽子店。豆浆,可能还有豆腐花,香味从店里飘逸而出。来一碗豆浆,热腾腾冒着乳白的水汽,再加个粽子。粽子,鲜肉粽赤豆粽洗沙粽,都有。北面过来的人就近有个叫祝德法的豆浆店,肯定也有粽子的。不喜欢吃豆浆,就吃碗面。面店有瘌痢头有生开的江西面馆;喜欢辣的就到他那里。吃馄饨,吃善琏辣油馄饨,就到宝珠阿娘家的盧福泰馄饨店;还有田永兴、田福兴馄饨店。除这些吃食店外,还有鼎高糕店,唐洪福粽子店。当然,你要请客吃饭,可以到姚桂娜小酒店;或大气上档次点的徐祥全饭店;他家的饭店,羊肉烧得最好吃。

    到善琏吃早茶的人大多是附近的乡民,他们也喜欢吃烟(抽烟)。烟,不是现在的香烟,都是土烟。这个烟是乡民种植的。收获后到镇上烟店加工。善琏镇上就有两家烟店。一家是孙德祥烟店,前店后作坊。作坊是刨烟的地方。他店里有个伙计,叫余仕光,大概是刨烟的师傅。另一家烟店,是一个叫余仕荣开的。这余仕光、余仕荣是什么关系?不是亲兄弟就是表兄弟。这名字就差一个字。烟店,刨烟;店里可能也有香烟,像什么“老刀牌”香烟,那个时候非常有名。大概有铜钿人是吃香烟的。

    民国时期的善琏镇,大大小小各种杂货店南货店很多。像张仕忠开的顺泰生南货店,年泰南货店,郑记洋货店,唐兴泰杂货店,严同福小南货店,年达南货店,孙定宝杂货店等。除了这些店,也有专营一种商品的店铺。专卖水果的有金阿毛水果店;稻香村糖果店,这店主还有武功,会飞墙走壁;有辰光会表演给大家看。有个叫郑仕杰的开了一家纸店;一个新市人到善琏开了一家席店。卖肉的有朱连生肉店、周有章肉店,还有徐荣泰的羊肉店。

    吃肉很贵,吃不起。不吃肉,就吃豆腐。那个时候善琏镇上有好几家豆腐店。老马路那边有个阿高豆腐店。店里还有一个银匠,专门为人加工金银首饰。大概是店面租不起,寄居别人的店里,反正占的地方不大。一个叫王仁奎的,也开了一家豆腐店。现振兴路落北,有家张杏全豆腐店。东桥街南,有一条河,河边有家阿有豆腐店。

    宝珠阿娘说,镇上有家胡记铜匠店;还说老板是个地下党。看来,善琏镇上,也有共产党开展活动;但可惜没有历史资料记载。

    世世代代居住在镇上的人家,没有生产稻米的能力和时间。吃饭需要米,善琏镇上就有一家米店。米店的名称宝珠阿娘也忘了,老板是谁也不清楚。说是几个人合伙开的。宝珠阿娘还记得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叫徐亚庆,一个叫杨定远。宝珠阿娘的记忆力还是惊人的。

    人,都有头痛脑热意外损伤的时候。生病就得看病吃药。民国时期的善琏镇,有诊所也有药店。志和堂药店,泰昌堂药店。光听这药店的名字,就有股古朴的味道;似乎跟杭州胡庆余堂一样有名气。没有店名的还有顾立财开的药店。“杏林牙店”,拔牙补牙镶金牙,都可以。这就是现在的牙科诊所。现在牙科诊所非常吃香,种植一颗牙,要一万多块钱。这牙,比金子还贵。叶大利诊所,好!感冒发烧胃气痛,上吐下泻等,得到诊所。姚子香诊所,他是外科专业。什么骨折啦,磕破头啦,脚被玻璃划开要包扎啦,到他的诊所,因为他专业。

    吃穿住行,这就是生活。善琏镇上,人称小上海,生活情趣肯定比乡下好。穿,就得有布。民国那会儿,可能更早,镇上就开有布店。一个叫张杏生的就开了一家布店。双开间的店面,规模还不小;还有一家邵新宝布店;当然最有名的,是同昌盛布店。同昌盛,原名“童昌盛”。据童立德先生说,他曾祖是“童昌盛”绸布店的创始人,民国初期其祖父接班。布店,当时善琏镇不止一家,有好多家布庄绸庄。童先生祖父说,不需我一家昌盛,望镇上民众大家昌盛,即将“童昌盛”改为了“同昌盛”。并请周景灏先生写了一块匾。由此可见,善琏镇上,有钱人也是有德之人。

    扯几尺布,做一件衣。过年过节,人们总要穿件新衣服。穿着新衣服,走到路上,心里那个喜心里那个欢。如果兜里有钱,就去善琏镇上唯一的一家照相馆拍个照吧。

    写到这里,文章该结束了,但意犹未尽。文中的名字,包括店名可能同音不同字。希望知情之人再加以补充。这里,再次感谢宝珠阿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