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画 | 达·芬奇《抱银貂的女子》

 世界名画 2022-01-13

~ art is a kind of intellectual light ~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语: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23日-1519年5月2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史上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出生日期的记载多是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源于达·芬奇祖父瑟·安东尼奥的日记:“4月15日(儒略历),星期六,日落三个小时,我的一个孙子诞生”。研究认为,佛罗伦萨地方时下午6时40分日落,日落后三小时大约是晚上9时40分,按照现在的计算方法应该算是4月14日,换算成公历是1452年4月23日。

画作名称:自画像/Self-portrait

作者: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年份:1512-1515 年

原作材质:红色粉笔 纸/Red chalk on paper

原作尺寸:33.3cm×21.3cm

馆藏处:意大利都灵皇家图书馆/Biblioteca Reale, Turin

油画《抱银貂的女子》(意大利语:Dama con l'ermellino,英语:Lady with an Ermine)是达·芬奇供职于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期间创作的。意大利语l'ermellino和英语Ermine对应的中文是白鼬。可能是白鼬很容易让中国人联想到黄鼬,黄鼬就是黄鼠狼,所以画作的中译名一般为《抱银貂的女子》或者《抱银鼠的女子》。

画作名称:抱银貂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

作者: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年份:1485-1490年

原作材质:油彩 木板/Oil on wood

原作尺寸:53.4cm×39.3cm

馆藏处:波兰克拉科夫市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Czartoryski Museum, Krakow


油画《抱银貂的女子》是达·芬奇四幅著名女性主题绘画之一,其余三幅画为《蒙娜丽莎》、《吉内薇拉·班琪》和《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抱银貂的女子》直到十九世纪才被重新确认为达·芬奇的作品。

画作背景


油画《抱银貂的女子》中的女子已被确认为塞西莉亚·加莱拉尼(意大利语:Cecilia Galerani,1473年-1536年)。塞西莉亚是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意大利语:Ludovico Sforza,1452年7月27日-1508年5月27日)的情妇。达·芬奇作画时,塞西莉亚大约16岁。

△ 塞西莉亚肖像,达·芬奇绘制于15世纪

塞西莉亚的父亲法齐奥曾在米兰法院任职,并不是贵族。塞西莉亚与六个兄弟一起学习拉丁文和文学,她的美丽和学识而在当时众所周知。塞西莉亚10岁时与斯特凡诺·维斯孔蒂(Stefano Visconti)订有婚约,但婚约于1487年通过诉讼解除,原因不明。

1489年5月,塞西莉亚离开家乡去了莫纳斯特罗·诺沃(Monastero Nuovo),很可能在那里遇见了卢多维科公爵。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因资助达·芬奇和其他艺术家而闻名,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就是应这位公爵的要求而绘制的。这位温文尔雅的卢多维科公爵有多位情人,其中塞西莉亚·加莱拉尼最为知名。

△ 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公爵,Donatus Grammatica绘制

米兰公爵夫人贝亚特丽切·德斯特(意大利语:Beatrice d'Este,1475年6月29日-1497年1月2日)是费拉拉公爵埃尔科莱·埃斯特之女,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美丽、最有才艺的公主。贝亚特丽切在5岁时即与公爵有婚约,并于16岁时与公爵完婚,婚礼由达·芬奇策划。

△ 公爵夫人贝亚特丽切,乔瓦尼·安布罗焦·德普雷迪斯和达·芬奇绘制于1490年

1491年的5月3日,塞西莉亚为公爵这位有妇之夫生了一个儿子塞萨雷(Cesare)。这个孩子在1498年被任命为米兰圣纳扎罗·马焦雷教堂(San Nazaro Maggiore)的修道院长;在1505年成为米兰的法政牧师,但在1512年去世,年仅21岁。

贝亚特丽切婚后发现公爵时常与塞西莉亚见面,她迫使公爵将塞西莉亚嫁给了一个名叫贝加米诺(Bergamino)的当地伯爵。此正是: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画作流传


1798年,油画《抱银貂的女子》在由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波兰语:Adam Jerzy Czartoryski,英语:Adam George Czartoryski,1770年1月14日-1861年7月15日)从意大利买下,并带到波兰。他是波兰贵族、军人、政治人物和作家,作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外交部长,是建立第三次反法同盟的关键人物。1800年,这幅油画被收入在普瓦维(波兰东部城市)的恰尔托雷斯基家族收藏库中。

△ 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

Paul Delaroche绘制于1857年

油画《抱银貂的女子》在十九世纪四处飘荡。波兰十一月起义期间,84岁的Czartoryska公主赶在入侵的俄罗斯军队面前将油画救出,并送到向南100英里的谢尼亚瓦(波兰语:Sieniawa,波兰喀尔巴阡山省的一个镇)的恰尔托雷斯基宫。

波兰十一月起义(1830年-1831年)是俄罗斯波兰领地爆发的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但最终被占军事优势的俄罗斯镇压。随后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将波兰会议王国并入俄罗斯帝国,今后波兰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华沙降为一个驻军单位。

△ 波兰起义军和俄国骑兵于华沙瓦金基公园桥上战斗(背景是波兰国王约翰三世的骑马雕像),Wojciech Kossak绘制于1898年

此后不久,《抱银貂的女子》被转移到恰尔托雷斯基家族流亡巴黎的住所——兰伯特府(法语:Hôtel Lambert,位于巴黎4区圣路易岛最东端的一座豪宅,修建于1640年-1644年间)。1843年,买下这幅油画的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将这处豪宅买下。兰伯特府的聚会当时吸引了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艺术家,其中包括音乐家肖邦和李斯特。

△ 2010年的兰伯特府

△ 油画《肖邦的波兰漫步舞 巴黎兰伯特府的聚会》,肖邦在弹钢琴,恰尔托雷斯基在倾听,Teofil Kwiatkowski绘制于1859年

恰尔托雷斯基一家在1869年回到波兰,定居在克拉科夫(波兰语:Kraków,德语:Krakau,波兰第二大城市和旧都)。在1871年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占领巴黎和巴黎公社运动的动荡之后,《抱银貂的女子》于1876年被带回到克拉科夫。一战期间,画作被移交给历代大师画廊(德国德累斯顿的绘画作品展示场所,以藏有艺术史上众多大师杰作而著称)保管,并在1920年返回克拉科夫。

△ 历代大师画廊设在茨温格宫庭院内的森珀楼

1939年,由于预见到德国对波兰的占领,这幅画准备再次转移到谢尼亚瓦,却被纳粹发现并抢走,送往柏林的博德博物馆(德语:Bode-Museum)。

△ 博德博物馆

1940年,汉斯·弗兰克(Hans Michael Frank,1900年5月23日-1946年10月16日)在博德博物馆看到了这幅画,要求将其归还至克拉科夫,并悬挂在他位于瓦维尔城堡的办公室。这位弗兰克在1939年9月被任命为波兰行政主席,10月26日随着德军占领波兰而成为波兰总督,自此起犯下屠杀犹太人的罪行,纽伦堡大审判被判处绞刑。

△ 汉斯·弗兰克

1941年,这幅画被转移到布雷斯劳(德语:Breslau,波兰语:Wrocław,位于波兰西南部奥得河畔的城市)的其他掠夺艺术品仓库。1943年,画作被带回克拉科夫,并在瓦维尔城堡展出。瓦维尔城堡(Wawel Castle)曾长期是波兰王室的住所,是波兰的国家象征之一。

△ 瓦维尔城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盟军在弗兰克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施利尔塞(德语:Schliersee)的乡间住宅发现了这幅画。被发现时,画的右下角有后脚跟踩过的印记,后进行了修复。看来汉斯·弗兰克在第一次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就已经包藏祸心,还假模假式地要求将其归还至克拉科夫,其实是为了方便窃为己有

1946年,这幅画返回波兰,并再次在克拉科夫的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展出,一直到2010年该博物馆关闭翻修。

2016年12月29日,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亲王最后的直系后裔亚当·卡罗尔·恰尔托雷斯基(Adam Karol Czartoryski)代表恰尔托雷斯基王子基金会(Princes Czartoryski Foundation)将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亲王的收藏品(包括油画《抱银貂的女子》)以1亿欧元的价格卖给了波兰政府。此事引起了很大争议,因为这些收藏品的总价值约为20亿欧元。

从2017年5月至2019年,这幅画在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展出,后于2019年12月19日重返再次开放的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

△ 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

画作说明


油画《抱银貂的女子》描绘了气质高贵、沉静的塞西莉亚·加莱拉尼。达·芬奇使用明暗对照法的绘画技巧,以光线和阴影衬托出切奇莉亚优雅的体型和柔美的面孔。明暗对照法(意大利语:chiaroscuro)是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出的绘画技法,通过强烈明暗对比的基调以塑造三维立体的效果。达·芬奇、卡拉瓦乔、伦勃朗等画家都以此技法见长。

《抱银貂的女子》的画板是一块540×390毫米的胡桃木板,大约4-5毫米厚。胡桃木是达·芬奇钟爱的木材,当时其他艺术家大多未使用。油画颜料在1470年代引入意大利,达·芬奇作画时还属于新型颜料。

这幅画特别显示了达·芬奇在人像绘画方面的专业知识。塞西莉亚伸出的手被画得很细致——每个指甲的轮廓、指关节周围的皱纹、甚至是弯曲手指中的肌腱弯曲。

△ 绘画的手部细节

塞西莉亚怀抱中的动物通常被称为是白鼬,但是评论家注意到它太大了,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白鼬。白鼬通常身体细长、四肢短小,体长25-35厘米。艺术史学家卢克·西森(Luke Syson)指出:“自然主义不是这里的重点。达·芬奇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野兽,他此时所画的几种动物的混合体。”

△ 自然界的白鼬

白鼬皮毛经常被用于做冬衣,白鼬是纯度和适度的传统象征,达·芬奇曾经有这样的记录:温和的白鼬从不吃东西,每天只吃一次,它宁愿被猎人俘获,也不愿躲在肮脏的巢穴中。

Krystyna Moczulska认为,遵循古典文学中白鼬或鼬鼠的含义,在这里它与怀孕有关,有时被视为保护孕妇的动物。在创作这幅画的前后,塞西莉亚怀有卢多维科公爵的私生子。

2014年9月,法国科学家、工程师帕斯卡·科特(Pascal Cotte)通过技术手段发现,达·芬奇创作《抱银貂的女子》的过程中进行了两次修改。在最初的版本里,女子手中没有银貂。随后达·芬奇在人物手中加上了一只小而灰的银貂,最后把银貂改成了现在的样子。

△ 画作《抱银貂的女子》的版本演化

这也许能够说明为什么这只银貂的身形偏大了,因为必须要完全遮盖住上一版那只小而灰的银貂。

达·芬奇曾以工程师、宫廷艺术家与军事设计师的身份供职于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公爵,直到1499年才离开。据说这位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公爵的昵称就是“银貂”。所以,有人推测,这只银貂是塞西莉亚要求达·芬奇加上去的,为了让米兰王宫的所有人都明白自己与米兰公爵之间的关系。这不禁让人想起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