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画 | 马萨乔《纳税钱》

 世界名画 2022-01-13

art is a kind of intellectual light ~

壁画《纳税钱(英语:The Tribute Money)》,也译为《纳税银》或《献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马萨乔的代表作,创作于1420年代。这件湿壁画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卡尔米内圣母大殿内的布兰卡契小堂。普遍认为,这是马萨乔最好的一幅作品,也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发展的重要成就。

画作名称:纳税钱/The Tribute Money

作者:马萨乔/Masaccio

年份:1420年代

原作材质:湿壁画/fresco

原作尺寸:247cm×597cm

馆藏处:佛罗伦萨布兰卡契小堂


壁画《纳税钱》的题材取自《马太福音》。马太福音里讲到,耶稣指引伯多禄从鱼嘴里取出一枚金币,作为税金。由于透视法和明暗法的成功应用,《纳税银》成为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壁画《纳税钱》受到整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钦佩和研究。米开朗基罗则在自己的画作《San Pietro da Masaccio》则几乎拷贝了壁画《纳税钱》中的圣彼得,以向马萨乔致敬。

△ 米开朗基罗向马萨乔致敬

作者


马萨乔(Masaccio,1401年12月21日-1428年秋季)原名托马索·德·塞尔·乔凡尼·德·西蒙(Tommaso di Ser Giovanni di Simone)。他的壁画是人文主义第一个里程碑,他也是第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在他的画中首次引入了消失点,他画中的人物出现了历史上从没有见过的自然的身姿。他的出现标志着文艺复兴的盛期即将到来。

△ 马萨乔自画像

马萨乔对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模仿说和古典主义很感兴趣,同时又受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1377年-1446年4月15日,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颇负盛名的建筑师与工程师)的影响,用数理知识建立了科学的透视法,这在他早期作品中体现了出来。马萨乔将科学的透视法运用于绘画正是为现实主义绘画初步开辟了道路。

创作背景


1366或1367年,皮耶罗·迪·皮乌维凯塞·布兰卡契(Piero di Piuvichese Brancacci)在卡尔米内圣母大殿内修建了布兰卡契小堂。

后来,布兰卡契小堂传到皮耶罗的侄子费利切·布兰卡契手里。1423年至1425年间,费利切委托马索利诺为布兰卡契小堂绘制壁画,壁画要以圣彼得的生平为题材。彼得的名字在意大利语中就是皮耶罗(Piero),这也是布兰卡契小堂的建造者皮耶罗·迪·皮乌维凯塞的名字。而选择圣彼得的生平作为壁画主题,也体现了在天主教会大分裂中对罗马教宗的支持。

△ 布兰卡契小堂中的壁画

马索利诺创作期间,比他小18岁的马萨乔前来合作。后来马索利诺离开了布兰卡契小堂,一说他在1425年去了匈牙利,另一说他在1427年去了罗马。完成壁画的任务落在了马萨乔的肩上。

1427年或1428年,马萨乔前往罗马与马索利诺汇合。这时壁画还没有完成(也有说法是马萨乔用了32天的时间完成了壁画)。直到1480年代,壁画才由菲利皮诺·利皮完成。然而通常认为,布兰卡契小堂中的壁画《纳税银》完全出自马萨乔之手。

△ 布兰卡契小堂中的壁画

几个世纪以来,壁画经受了巨大的改变和破坏。1746年,艺术家温琴佐·梅乌奇在壁画的上层重新作画,原作大部分被覆盖。1771年的火灾。虽然布兰卡契小堂结构仍然完好,但壁画受损严重。

直到1981至1990年,教堂才得到全面修复,壁画大致恢复了原貌。然而,壁画还是遭受了一些无法弥补的损害:树木的叶子都不见了,基督的长袍也失去了原有的蔚蓝色光彩。

文化背景


壁画《纳税银》的情节来自《马太福音》里的一则故事:罗马皇帝仇视耶稣和他所宣传的教义,听说他要来罗马传教,便想方设法抓住他。耶稣带领他的门徒布道者路过罗马人所设的关卡时,罗马官吏上前拦住耶稣,傲慢地说:“你们要向凯撒大帝交丁税!”耶稣说:“你可以拿出一块的钱币,看看上面的头像是谁就清楚了。”既然是上帝的儿子就不能交丁税,但不交税就不能过关,于是他叫旁边的彼得到河边去掰开一条鱼嘴,说鱼口里有一块金币可作税钱,彼得取出里面的罗马金币交给税吏,从而化解了危机。一行人顺利地通过了关卡。

根据《马太福音》,马太本人原先也是一位税吏。基督徒经常引用如上一段故事,来为世俗统治者的合法性辩护。《马太福音》中讲到,一群法利赛人打算刁难耶稣,就问耶稣,给凯撒纳税对不对。耶稣指着银钱上的凯撒头像,回答道:“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

构图


这幅画与圣经故事稍有出入,不同之处在于,画中税吏面对着的是基督和门徒,整个场景设定为户外。

壁画分三部分讲述了这个圣经故事:中间是收税人索要税钱,左边是彼得在湖边捕鱼寻找钱币,右边是彼得将银币上交给收税人。三部分并非连续发生,但是通过构图上的设计,马萨乔保留了叙事的逻辑性。

△ 壁画《纳税银》故事结构

基督让彼得去湖边捕鱼寻找钱币(场景2),彼得从鱼嘴里取出了钱币,这是一个奇迹,与通常的做法相反,马萨乔将奇迹降为次要位置。彼得然后去付款(场景3),将钱庄严地交到男人的手里。收税员似乎很自大,无视刚刚发生的奇迹。

壁画的中央部分是税吏要求基督和门徒交税。马萨乔将基督的头部画在壁画的消失点,以吸引观众的目光。

△ 由辅助线可见,基督的头部处在一点透视的消失点上

如果沿着铁路线去看两条铁轨,又或者沿着公路线去看两边排列整齐的树木时,两条平行的铁轨或两排树木连线相交于很远处的某一点,这点在透视投影中叫做消失点(vanishing point),又称灭点。

艺术家和工程师在纸上表现立体图时,常用这种透视法,这种方法源于人们的视觉经验:大小相同的物体,离你较近的看起来比离你较远的大。凡是平行的直线都消失于无穷远处的同一个点,消失于视平线上的点的直线都是水平直线。

基督和彼得两人的手都指向画的左边,也就是下一个场景发生之处。那里,彼得从鱼嘴中取出一枚钱币。故事的最后一幕位于画的右边,彼得向税吏交纳税银。建筑的框架将这一部分与中间分隔开来。

△ 彼得从鱼嘴里取出金币

基督和门徒围成一个半圆,形状正如教堂的半圆形后殿。税吏站在这一神圣空间之外。基督和门徒几乎都穿着淡粉色和蓝色的长袍,而税吏则穿着古罗马服饰丘尼卡,衣服为醒目的朱红色。税吏的手势显示了他的无礼,而他衣服的颜色使这一特点更加显著。壁画中还有一组对比:在画面的中间和右边,税吏的动作几乎和彼得一模一样,只是二人的角度相反而已。这使得观众可以全方位地观看两个人物。

△ 彼得与税吏

风格


人们通常把马萨乔视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主要原因是他在绘画中使用了单点透视。不过,还有一种技术是马萨乔独有的:空气透视。

空气透视是指绘画中用清晰度、色度来表现物体远近的技法。由于空气的阻隔,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相比色彩更加黯淡,清晰度也更差。壁画中,远景的山峦、左边的彼得与前景相比颜色更淡、更加灰白、模糊,创造出深度错觉。这种技术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出现,但后来失传,直到马萨乔再次发明出来。

马萨乔对光的使用也是革命性的。由壁画中建筑、树木、人物的影子和明暗可见,马萨乔在画中使用了一个统一的光源。马萨乔使用的明暗法使得画面中的人物、建筑具有了三维的效果。

△ 伦勃朗运用明暗对照法的作品《红衣老者(An Old Man in Red)》

壁画对人物的描绘相当精彩,尤其是中间一圈的人物。画中人各具特点,不相重复。画家着重表现的是人物的个性差异,而非人物的高低贵贱,这体现了一种观念的革新。画中人物身穿的衣服具有古典特色,衣纹的表现也与之前的宗教绘画有所差别,显得更加真实。

解读


《纳税银》一画选择的主题在艺术史上并不常见。为了解释马萨乔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研究者们已提出了多种理论。一种观点将这幅画与佛罗伦萨1427年新设的一种所得税catasto联系起来,认为创作这幅壁画是为了替征税辩护。然而,这个解释可能不太符合实际,原因是征税将使布兰卡契遭受损失,布兰卡契应当反对征税。

更合理的解释考虑了1423年教宗马丁五世的一项协议,协议规定佛罗伦萨教会应当服从国家税收。鱼嘴中的钱币喻指佛罗伦萨由海洋获得财富。费利切·布兰卡契是一个丝绸商人,他参与地中海的贸易,同时也是佛罗伦萨海事理事会的成员。

要理解这幅壁画乃至整个系列的壁画,其核心在于布兰卡契家族、佛罗伦萨与罗马教宗的关系。作画时,佛罗伦萨正与米兰交战,需要教宗的支持。因此,这幅壁画必须从亲教宗政策的背景下解读。西门彼得是第一任罗马主教,也是第一位教宗。

故事中,相比其它门徒,彼得更加突出。他与基督的密切关系。画中,彼得与基督在一起时庄严而充满活力,彼得独自行动时(画面左边)身形微小。这一切都体现出他的身份:使徒、耶稣基督的代理人(即罗马教宗)。这样看来,壁画反映的是一个转变性的场景:在执行基督的指令时,彼得由基督的门徒变成了教会的领导人。

画中只有两位基督门徒的身份确定无疑:彼得和约翰。彼得穿着蓝黄两色的衣服,头发与胡须灰白。约翰是站在基督一旁的年轻弟子,没有胡须。

△《纳税钱》局部(图中左起第二人可能是犹大,最右端的可能是多默,同时也是马萨乔的自画像)

基督右侧的另一位门徒的面部与约翰非常相似。这位门徒旁边的人被认为是犹大,他面色黑暗、神情阴险,恰与一旁的税吏相似。瓦萨里最早猜测称,画面最右边的使徒是多默,也是马萨乔的自画像。

相关画作


关于这一题材,不仅有马萨乔的壁画《纳税银》,提香也有两幅画作表达这一主题。

蒂齐亚诺·韦切利奥(Tiziano Vecelli,1488年或1490年)-1576年8月27日),英语系国家常称呼为提香(Titian),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在提香所处的时代,他被称为“群星中的太阳”,是意大利最有才能的画家之一。他对色彩的运用不仅影响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更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画作名称:纳税钱/The Tribute Money

作者:提香/Titian

年份:1516年

原作材质:油彩 画布/Oil on canvas

原作尺寸:75cm×56cm

馆藏处:德国德累斯顿历代大师画廊/Gemäldegalerie Alte Meister, Dresden


画作名称:纳税钱/The Tribute Money

作者:提香/Titian

年份:1540年

原作材质:油彩 画布/Oil on canvas

原作尺寸:112.2cm×103.2cm

馆藏处: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另外,米开朗基罗向马萨乔致敬致敬的画作《San Pietro da Masaccio》,我们也将相关信息分享在这里。

画作名称:San Pietro da Masaccio

作者: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

年份:大约1488-1490年

原作材质:纸上钢笔画/penna e sanguigna su carta

原作尺寸:31.7cm×19.7cm

馆藏处:Staatliche Graphische Sammlung, Monaco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