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李录、张磊著作 重温价值投资理念

 罗宋汤的味道 2022-01-13

那些夸奖价值投资的人,大多也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真正用行动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人极少,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玩投机,宁可博短线,赚快钱。

“价值投资”这个词,大家(尤其是投资人)经常挂在嘴边。但若要你立马回答“价值投资”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也许你陡然之间会卡壳。这就是“熟悉的陌生”。比如我,十几年前就接触到价值投资学说,也写了几篇倡导价值投资的文章,貌似和它比较熟,但实际上对它还是有些生疏。近日,读李录先生和张磊先生写的书,让我重温了价值投资理念,也受到了一些新的启发。

李录,1966年出生于唐山。先后毕业于中国南京大学和美国哥伦毕业大学。1997年,创办喜马拉雅资本并执掌该投资机构至今。著有《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一书,该书2020年4月由中信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

张磊,1972年出生于河南驻马店。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2005年,创办高瓴资本并担任该机构首席执行官至今。著有《价值》一书,该书2020年9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读的,就是《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和《价值》这两本书。巧得很,这两本书都重点谈了作者本人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与实践。有意思的是,这两位作者都是美国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的追随者和好朋友。

价值投资学说,最早由美国著名投资家和学者本杰明·格雷厄姆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后经沃伦·巴菲特发展完善。

价值投资学说包括四大理念:

第一, 股票不仅仅是可以买卖的证券,实际上代表的是对公司所有权的证书,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

第二,市场的存在只是为投资人服务的。市场从来都不能告诉你真正的价值是什么。投资人不能把市场当作老师,只能把它当作可以利用的工具。

第三,投资要有安全边际,以便控制风险。

第四,投资人要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对某些公司、某些行业具备超出一般人的深刻洞察力,这就是投资人自己的独特能力。能力圈最重要的是有边界,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的能力。

在《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这本书中,李录用多个篇章(含演讲稿和访谈)对价值投资学说的诞生和演变做了简明清晰的梳理与提炼。他指出,价值投资学说的四大理念中,前三个是格雷厄姆的创造,第四个则是巴菲特的独特贡献。

价值投资是相对于投机性博利而言的。对于投资与投机的差异,李录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投资者预测公司本身未来的表现,而投机者则预测股市中其他参与者在短期之内的行为。对投资者而言,如果投资的公司遇到一个可以累进、持续增长的经济,它的利润和投资回报会持续增长;对投机者而言,如果只是猜测他人在短期之内的买卖行为,到最后只可能有一种结果:赢和输相等,也就是零和。

价值投资是不是一种信仰?对此,李录回答:“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它确实体现了一种价值观——你不愿意去剥削别人,也不愿意玩零和游戏,只愿意在自己挣钱的同时,也对社会有益。”据他观察,即便在价值投资学说的发源地美国,那些夸奖价值投资的人,大多也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真正用行动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人极少,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玩投机,宁可博短线,赚快钱——尽管事实上快钱很难赚。价值投资,知易行难。

张磊也是价值投资学说的忠实信徒。他坚定地主张并践行长期投资理念。在《价值》这本书中,他提出“长期主义”这个概念。所谓“长期主义”,就是把时间和信念投入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情中。与此同时,对机会主义和风口主义尤其要警惕。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价值观,“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张磊反对你输我赢,钱从你口袋跑到我口袋的零和博弈,他主张正和游戏,在他看来,价值投资就是把蛋糕做大的正和游戏,真正的价值,应该有利于社会的整体繁荣。这些观点,与李录可谓不谋而合。

张磊不赞成教条主义、机械式地搬用价值投资学说。他认为,在坚守价值投资简明质朴的“内功心法”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地创造和丰富价值投资的“招式”。投资人要做的,不仅是发现价值,还有创造价值。为此,他和同道者一起,喊出“要坚持做提供解决方案的资本”这一颇具新意的口号,并致力于用科技赋能、管理赋能、资本赋能等方式,帮助传统企业运用科技成果,实现创新发展。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和《价值》这两本书不仅思想丰厚,各有创见,在语言上也各有特色。尤其是《价值》,在结构和写法上都很讲究。我愿意将这两本好书推荐给有缘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