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溪——油画般的茶马古道

 努力修行者 2022-01-13
来自话题
#快乐自由行
3.6万篇

拍摄地:云南剑川沙溪古镇

  清晨,沙溪醒来,袅袅雾纱拉开了大地美丽的帷幕,如诗如画,宛若人间世外桃源。




  飘逸的白雾行走在远方乡村,如炊烟,似祥云。



  沙溪已成为远离喧嚣城市的一片净土,童话般的景色让人真实地回归到生活的本身,获得宁静与纯净的享受。




  这一方美景吸引着各方摄影爱好者。


  沙溪古镇文明肇始于2400多年前战国至两汉时期,古镇经济崛起于唐宋之际的茶马古道时期,鼎盛于明清时期。



  沙溪的美,在于天然去雕饰的古香古色,也在于那份叩击人们心扉的淳朴与恬静。




  玉津桥,原为铁索桥,桥毁于咸丰年兵乱年间,重建于1921年,由两桥组成。


  桥美:美在沙溪人的创造;美在沙溪人的心里。围着岸边环绕,每个角度都是怡人的美景。




  一位清洁工人正默默地收拾河边垃圾,也许,生活中的他们不引人注目,但他们用汗水与辛劳给了古镇一个干净美丽的容貌。


  玉津桥是当年马帮由大理去西藏、尼泊尔以及缅甸等地必经之桥,也是世代居住在沙溪的百姓们劳作和经商的必经之路。


  古石桥在数百年的屹立中,不辱使命,承载践踏,默默付出,把人们迎来送去。它曾陪伴沙溪百姓与路过马夫走过四季;走过童年;走向未来!


  伴随“叮叮铛铛”的铃声和马蹄声,马夫们穿过东寨门,来到寺登街。寺登街是沙溪之眼,也是沙溪的灵魂。寺登街已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矗立在寺登街的兴教寺是中国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


  这是幸存“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集市”。遥想当年:人声鼎沸,骡马嘶吼之声、讨价还价之声,晨钟暮鼓之声不绝于耳……




  一棵遗存数百年的古槐。


  寺登街的古戏台,建于清嘉庆年间(1795-1820年)。其建筑独具匠心,结构勾心斗角,精巧而壮观。


  在马帮行走的年代,戏台下人头攒动,引颈接踵;台上铿锵鼓锣,浅唱高歌。马帮“锅头”们则坐在临窗的客栈桌边,一边呷着茶,一边欣赏滇剧……繁华依稀今犹可闻。


  马帮将云南、四川的茶叶和药材换取西藏的马匹,他们日夜兼程地行走在这条路上。青石板记录着那悠扬的马铃声,保留着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沉淀着“哒哒”马蹄的千年古道沧桑。





  茶马古道未改数百年容颜。荡漾在古街清脆悠扬的马铃声早已消失了踪迹,但却遗下了一路厚重的人文历史和马帮的故事。




  剑川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剑川木雕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制作木雕的艺人通常是男性。


  植物题材的装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为植物形态要比动物形态更好掌握,所以植物装饰的题材就显得更为丰富多彩。


  常见的有牡丹、莲花等等,大多都是追求高雅、吉祥之意,人们把观念、理想寄于图案之中。


  沙溪的冬日总是阳光明媚,光影在树、水流 、人影之间柔柔地变化,人们尽情享受着暖阳。




  在温暖的太阳下,小动物们心满意足。





  瞧,它是多么陶醉!


  古镇里的柿子树结满了熟透了的柿子,像一盏盏红红的小灯笼,它们在祝福沙溪事事如意!



来自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