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向精神淡处求”

 如心悟道 2022-01-13

原标题:“只向精神淡处求”

在出世情结的作用下,郑板桥的画风逐渐向平淡冷逸的方向转变,他的学习对象就包括倪瓒和石涛这两位出世的高手。他在一首题画诗中写到向倪瓒学习画石头的心得:“欲学云林画石头,愧他笔墨太轻柔。而今老去心知意,只向精神淡处求。”虽然从表面上看,说的是学习画石头的笔法和墨法,实际是表述他在逐渐领悟倪瓒的思想境界。

倪瓒作画惜墨如金,喜欢用枯墨渴笔,总是把笔中的水分舔干再画。他画石头时,几乎不用湿笔渲染,石头的线条也不是一根一根的那么明晰,显得十分生涩,干燥又坚硬,因而看上去很干净。画面那种淡淡的感觉,确是他之前的画家没有表现过的,却让后人效仿。

郑板桥在刚向倪瓒学习时,并不能领悟画面为何画得这么淡,甚至觉得笔画过于轻柔了,缺少刚毅之气,其实那时他还没体会到寡淡的墨色所表现出来的冷逸、孤傲的气象。当他经历了诸多人生变故,心态发生改变,出世的感觉逐渐占了上风之后,从更高层次再去感受倪瓒之画,才明白了淡墨的高古之韵,才体会出其笔法中传递出的精神高度。

郑板桥在另一首题画诗中写了向石涛学画竹子的情况:“画竹曾经学石涛,近来老笔转萧萧。无多竹叶无多干,自有清风纸上飘。”石涛作为一个出世的画僧,绘画手法自然成为郑板桥临习的对象。在删繁就简当中,旷达洒脱之意也就学到手了。由于隐逸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郑板桥晚年的作品,简淡的风格凸显,这首诗就将其思想的转变与画法的统一写了出来。郑板桥六十岁之后的画作中,竹竿越来越瘦硬,石头的笔法更多的使用书法中的飞白,淡墨渴笔的情况增加了很多。

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将“冲淡”列在第二品:“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冲和淡泊是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和诗性情怀。《庄子·刻意》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自然平淡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人格境界,做人做事要发乎于心、归于本真,顺应自然才是道之根本。冲和是一种内在的颐宁,身心的平和,是真性的呈现。

在命运的安排中,郑板桥渐渐找到了内心的冲和,而向倪瓒、石涛学习画法的过程中更是领悟到了平淡的妙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岂非刚刚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