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理解GJB5000B中的规程和准则?

 东北十三少 2022-01-14

我们在学习GJB5000标准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规程”和“准则”这两个标准术语。比如,直接出现在GJB5000B的实践名称上的就有以下4条实践:

实践域实践编号实践名称
同行评审PR 3.1建立并维护同行评审规程和准则
需求开发与管理RDM 3.1建立并维护需求开发准则
立项论证DEM 3.2建立并维护组织的论证准则
验证与确认VV2.2建立并维护验证与确认的规程

不在实践域之中,但在活动实例之中的有项目估计规程、测量分析规程、代码审查规程等。而在工作产品实例中出现的就更多了,像测试规程、重用规程等。

那么,究竟什么是“规程”,什么是“准则”呢?我们不能简单地建立了某个过程文件就认为已经具备了这个过程的“规程”和“准则”吧?如果真的这样简单的处理,我们唯一能得到就是一个没有什么用处的过程文件。

所以,要使得我们建立的基于GJB5000的软件过程管理体系有效,理解“规程”和“准则”的内涵还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百度百科,规程和准则的解释分别如下:

  • 规程:简单地说就是“规则+流程”。其中的流程指的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前后相继的行动组合,也即多个活动组成的工作程序。而规则则是工作的要求、规定、标准和制度等。

  • 准则:意思是准许的原则,就是行动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

从这两个标准术语的解释来看,规程更多地偏向于规定行动的步骤或流程,也包含部分行动标准的含义在内;而准则就是行动遵循的标准

比如,GJB5000B中规定同行评审的规程一般包括:评审对象、评审类型、评审时机、评审步骤、角色与职责、利益相关方参与要求等,这些就是同行评审进行的主要活动、步骤,要说明同行评审整个过程如何进行;而GJB5000B中规定的同行评审的准则则是:入口准则、出口准则、通过准则等,这些就是同行评审过程进行中应满足的几个标准。

那么,估计规程就应说明项目估计过程是如何进行的,需求开发准则就应该包含需求提供者准则、需求验收准则等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标准。

总之,理解了“规程”和“准则”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出更为实用、有效的软件过程管理体系。

这正是:

规程准则拎的清,二者内涵各不同

不能简单混一谈,避免体系不好用


作者简介:王小双,长期从事GJB5000推广、实施、评价、改进的工作,创建《软件工程之思》微信公众号,一直在《软件工程之思》分享GJB5000、CMMI、软件工程的知识和感悟。现致力于GJB5000咨询以及软件过程改进、软件工程能力提升的研究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